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2018-10-13 11:46闫贵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闫贵江

【摘 要】俗话说:“教不能使人爱学,不可为之教;学不可为之乐,不可以为之学。”在新课标的倡议下,让学生快乐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已成为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宗旨。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动手操作;以趣促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64-01

俗话说:“教不能使人爱学,不可为之教;学不可为之乐,不可以为之学。”在新课标的倡议下,让学生快乐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已成为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宗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新颖的开课导入,使学生“一见钟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及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平中有奇的导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小故事、或进行前期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导入。

二、充分利用课堂资源,使学生“欲罢不能”

1.以开放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位教授曾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在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里,体现数学应用的成功。比如:在《角和直角》一课中,我这样设计: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学生汇报后,发现圆中没有直角,师趁机引导:“那你能否在圆中创造出直角呢?”这时,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片,“折”,“画”等方法呼之欲出,学生情绪高涨,哪怕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去探索,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满足和快乐。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潜力,教学自然水道渠成了。

2.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我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題,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要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在教学中,我们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化学生的感知。

4.加强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念念不忘”

1.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阶段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低。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我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在练习时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内容时,我在即将下课时设计了一个“动脑筋离开教室”的游戏:老师说的数正好是你的学号的同学可以离开教室活动。然后老师说“能被3整除的数、2的倍数、30的约数……”直到所有学生离开教室为止。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巩固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2.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能使整个认知活动活跃起来,并转化成学生自觉的内部动力。这时数学学习不再是吃苦受累、被强迫的事,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是一项充满积极的渴望情绪体验的活动。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