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10-13 10:24潘玲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潘玲珑

【摘 要】体育作为一门拓展人体机能、强健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以往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部分教师未能认识到体育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由此带来的就是许多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科,身体素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以下尝试从多种教学途径,改进过去落后的教学方式,让体育课程积极作用在小学得到充分展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能力;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81-01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小学整个教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牵动着家长和教师的心,尤其是在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的今天,儿童抵抗力差不能适应突变的天气、温湿度等,容易感冒、发烧,而体育教学可以达到强化身体综合素质的目的。本文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部分问题,提出了几点创新性改革策略,力图促进体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只有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引发求知的欲望,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传授丰富多样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从而为其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如在上前滚翻课时,前滚翻为何要后脑先着地,依次颈部、肩部、腰部最后臀部?再运用“比较式设疑”,篮球和砖块进行比较,哪个物体向前滚动速度快?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单独强调学习怎样做效果更好得多。

二、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方法,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特定的活动环境中,使情、景、人物在活动中融为一体,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如:“织鱼网”,教师先创设情境,“海上有很多鱼,我们要去捉它们,怎么办呢?“有学生说用鱼网捕捉,我们一起来“织个鱼网”捕鱼,学生跃跃欲试的准备着。于是我把学生平均分成人数相等的六个小组,进行织鱼网游戏:学生每人手拿一根布条,教师预先拿两根标枪插在泥地上,上面平行地系着两根绳子,让学生听到口令后,跑过去织鱼网,最先把布条系完,又结实的那一组为胜,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织好的鱼网捕鱼;最后庆祝,分享收获的快乐!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心理与教师之间距离缩短,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并获得了主动发展。

三、培养逆向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反向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要想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不用传统的平常的角度看问题,比如从多个方面,以及遇到问题时可以逆向思考。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思考方法,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思考事物的本质,使问题可以有一个新的解决方法,增加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可能性和机率。以前的小学体育课堂上,老师对于理论知识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将正确的动作規范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在旁边照葫芦画瓢,一直按照老师所教授的方法步骤进行演练,这种情况是在小学校园里经常会见到的景象,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绝对不是最适合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动脑思考,只会将所有的学习方法依赖于老师,机械的跟随老师的脚步,使学生惰于思考,创新性的思维模式也就得不到培养。但是如果在教学进程中,向学生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做一个错误的示范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发现错误,从而加深对动作地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大脑更活跃,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过程中更加认真细心。

四、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当前,独生子女在学生中所占比例相当大。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致使独生子女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并且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致关重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通过真挚的交往,使各自的情感走向成熟的同时,道德品质的成熟也接踵而来。例如:足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使人的意志得到锻炼和增强,同时也会因为成败而产生失调心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调整心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理念,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特征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五、注重体育场地、器材设计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体育课和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活动、教学的,如果这个环境永远是一样的,学生势必产生一种低落情绪,这样必然影响到课的质量,也更谈不上创新了,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根据教学内容,参与设计教学场地,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激情。有条件的学校将一些成人化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学生活动场地器材,努力开发体育场地器材参与体育活动。如:将篮球场地改为适合小学生用的篮球小场地,将3.05M的篮球架高度降到2.85M,更适合小学生在场地上活动。这样可以充分激发积极性,降低难度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势必可以使学生更快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对创新思维和能力起到提高作用。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引导儿童带着积极的情感进行体育训练,这样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才能敞开心扉,不但学到各项体育保健技能,强身健体,更实现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具体的创新方法,如应用多媒体提升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结合小组练习,培养儿童团队精神;适用体育比赛活动,点燃运动激情等等,这样,让学生在阳光、快乐的校园体育氛围下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罗丽娟.在小学体育课上开展趣味田径教学的探讨[J].北方文学(下旬),2010,(02).

[2]李晓峰.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2011,(01).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