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法分析

2018-10-13 11:46刘瑾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教法新课程标准高中

刘瑾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受到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有更多符合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当中去。本文从当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信息技术教法的应用,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59-0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逐步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和教育工作。但是,长久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比较落后,长时间被认为是“豆芽科”,如果到了中学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仍然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学模式,或者按照传统的方法讲授信息技术知识,那么从长远看,将会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热爱,从而影响进入高校的专业选择和学习[1]。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纵观当前多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旧存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将自己视为教学的中心,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洗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几乎得不到有效发挥。在如此教学环境之下,教学的效率也将大打折扣,难以得到提升。

2.教学方法陈旧。

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为教学观念的影响,因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依然按照传统思维进行,单项式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一些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方法很少出现在教学中,缺少丰富的教学手段的支撑,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将会逐渐降低,对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原有的激情和兴趣。

二、新课程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法探究

1.创设和谐氛围,推进分层教学。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因为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较好,有的学生基础很差。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完时就会操作了,而基础差的学生总是害怕操作出错,而不愿意动手。长期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信息技术差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于是,根据学生实际,每班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基础好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基础差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2.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方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围绕相应的知识点搜集相关的资料,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个教学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环节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小“任务”。以便让学生轻松地完成相应的任务后,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例如我在设置任务时,不照搬照抄教材,而是结合本地学生实际,增加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且能体现民族文化有关的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很感兴趣,也更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比如在讲解word图文操作知识的时候,我没有按部就班地实施题海战术,而是开设了一节电子报刊制作课程,主题是“本地少数民族服饰与美食文化展览”,并根据学生操作水平层次,由浅入深设置了三个任务,第一:结合主题,使用文本框,插入图片相关操作,完成一份完整的电子报刊,要求文本和图片内容积极向上,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第二:在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增加艺术字,自选图形的插入,合理安排版面,配色适当,体现一定的设计感,要求所有学生尝试去做;第三:在第二个任务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其他操作,包括边框、背景、页眉页脚等设置,排版科学美观,配色切合主题,字体、图片选择适当,整体有设计感,要求学生自愿完成。

这样的任务设置既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电子报刊的制作中,进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3.巧用游戏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下,游戏教学法的应用逐渐增多。在一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看来,高中阶段的教学应当是严肃的、认真的,我认为这样的思想是不合理的。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实施愉悦教学,通过游戏教学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学习的乐趣,以此实现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如以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一起玩 Windows 操作系统附件中的“红心大战”游戏,任务布置后,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四个人如何一起玩游戏?这时,教师就可以借机向学生介绍通过“网上邻居”查看计算机名,再介绍四个人一起玩“红心大战”的原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教室里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网线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型的网络,接着让学生学以致用,亲自动手实践。这样学生玩的高兴,同时也把相应的教学内容完成了。

4.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比如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一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过马路看红绿灯给我们的信息是红灯停,绿灯行的信息,通过身边的小事,学生踊跃发言,这样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举一反三,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学得愉快,自然就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自身的魅力。

我上课前都努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因为心理学知识告诉我: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在和谐的课堂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构建知识,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魅力,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總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对学生今后在社会上有很大很直接的实用价值,该门课程的教学是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综合发展的关键因子之一。新课程标准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永强.新课程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54(35):158-159.

[2]南拉.少数民族地区中学阶段如何做好信息技术教学[J].新课程(中),2015,12(5):211-211.

[3]马银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园,2013,45(32):150-151.

猜你喜欢
教法新课程标准高中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