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萍
【摘 要】“部编本”初中语文新教材与旧版教材对比,在古诗文的量上有所增加。可见,“部编本”更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部编本”这个新平台,“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从贵在激趣、贵在诵读、贵在搭桥三个方面,来谈谈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部编本;初中古诗文;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42-01
“部编本”依据新课标来编写,但在古诗词的篇目上有所增加,这足以说明“部编本”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正如相关人士所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部编本”在古诗词文上的变化,印证了这一观点。
那么,在“部编本”这一新平台,初中古诗文教学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好古诗文呢?笔者结合平实教学实际,从下面几个方面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贵在激趣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过,“部编本”主治学生“不读书、少读书”,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初中古诗文教学之根本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图像激趣法。
先利用书本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材中就有配图。笔者利用这一配图,让学生理解诗意,并找出图片中景物与原诗匹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意如此美,图片是怎么展示出来的。笔者还尝试让学生为古诗词文配图。配图是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画出诗中的代表意象,努力营造诗文的意境。如让学生为曹操的《观沧海》配图,一个学生画下:一身戎装的诗人,骑一匹白马,站在碣石山之巅。旁边是奇石密林,脚下是汹涌的波涛,远处还隐隐约约可见日月。学生通过画图,加深对诗文意思的理解,进而理解诗文主题。
笔者教学古文还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教师先示范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画图。比如为《出师表》制作思维导图,要求用树状式来画图,从当前形势、法度、用人、回顾、出师、道别等方面来画。
2.故事激趣法。
一篇诗文就是一个故事。初中古诗文教学可以用故事法激趣。比如笔者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先讲《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等李白的故事来激趣,让学生了解李白的为人。在教学文言文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掌握多义词,把一些常用字词编成故事。例如“何”字多义词,笔者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识记。故事如下: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左右以为美,邹忌自以为不及徐公之美,则曰:“吾何(怎么)能及徐公也。”邹忌上朝,齐王问曰:“卿上朝何(什么)事?”忌具答,且齐王蔽深。齐王闻之,叹道:“何(为什么)者?寡人之蔽,何(多么)其甚也!”
3.视频激趣法。
视频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媒介,它有文本所没有的视觉冲击力。当然,文本更是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尝试用视频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笔者在教学《木兰诗》时,先让学生观看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电影中那些虚构的情节、幽默的语言常常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在电影中认识了另一个木兰。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安排学生运用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改编《木兰诗》。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贵在诵读
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本”培训会上说:“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清代的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1.以集体读带动个人读,以全家读带动全班读。
课堂集体朗读,指导朗读的方法,从感情基调、停顿节奏、重音等方面入手。再个人朗读,直到成诵。笔者还尝试让家长也参与到朗读的环节,以全家读带动个人读。家长把全家读的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并分享到家长微信群,这能带动全班读。
2.多诵读,多吟诵。
温儒敏说,吟诵和朗诵不全相同。吟诵是自主诵读,适合古典诗词和韵律强的文章,不拘一格,用自己喜欢、能更好表达情怀的方式去“唱读”。朗诵则众声合诵,有利于营造氛围,但往往带表演性质,容易形成某些程式化“腔调”。初中古诗文教学要让学生多吟诵,“密咏恬吟”,才能“探其深远之韵”。
三、初中古诗文教学,贵在搭桥
古诗文教学不能一个个字词解释,特别是古诗词。如果一个个抠出来讲,那古诗词的意境就没有了。学生不能理解古诗词,是还没有这样的人生体验。当学生在生活中有了类似的体验,就能与古诗词产生共鸣。因此,初中古诗文教学,贵在搭桥。搭好桥,让学生自己走进古诗文世界。
总之,初中古诗文教学贵在激趣、贵在诵读、贵在搭桥,要緊紧抓住“部编本”这个新平台,“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