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2018-10-13 11:46马巍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

马巍巍

【摘 要】农业、農村、农民一直是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其中如何提高农民素质的问题,关乎我国城镇化改革的成败,本文从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困境的情况进入手、开始阐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现有政策、政策发展趋势,继而对职业教育中的“涉农”因素进行分析,并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涉农;职业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34-01

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1.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

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可作以下几方面的理解:

(1)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地点不是都在农村。从现实情况看,农村职业教育的范畴应涵盖所有涉农专业的学校,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在城市设立的学校。

(2)从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来看,早已突破农、林、牧、副、渔的大农业范围,只要是有利于农村社会发展的、与农有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都可以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

(3)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对象不都是农民或农民子弟。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对象确为农村人口占重要部分,但将培训对象界定为有志于服务农村、从事与农业相关行业(比如农产品物流,农产品销售)的职业者等似乎更为妥当。

2.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

(1)办学水平偏低。多年来,由于“精英式“教育思维的影响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使得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在师资、设备和管理上都远远不如普通高中学校,并且社会评价较低,阻碍着职业学校的发展壮大。

(2)生源严重缺乏。入学人数较少,困挠着学校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选择升入高中,而在一些贫困地区,家长就鼓励孩子早早外出务工,成家就业。由于入校学生少,办学形不成规模,造成中等职校发展缓慢。

(3)就业不畅。涉农的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单一,专业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与农村经济发展脱节,由于开设专业不能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出口的不利直接影响了涉农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1.中国农村的变革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

扶持“三农”、逐步缩小城乡鸿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农村转型呈现出两个最主要的特征:首先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城市化的进程势必需要转移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其次是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也就是建立起具有规模、高效益、有特色的新农业发展形式。我们的目标将是缩小农业人口,但是我们不可能取消农业和消灭农民,而是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农业经营的模式。

2.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国家应该从保护弱者的角度出发,给农村职业教育更大的政策倾斜和发展空间,其改革的方向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将迅速得到发展。可以大规模发展与规模、效益、特色、生态、有机农业相适应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2)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向高中后进行,高职教育将得到普及,而农村职业教育通往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继续教育的重重政策阻碍将被打破。

(3)农村的终身教育得以发展。职业培训日趋得到社会重视,农职院校可以通过体制创新,加强农民的继续教育。

(4)随着农村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进程,农民需要接受多次的职业教育,才能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转移,增加非农收入,农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将更加紧密结合。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推广部门和农民合作组织将成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

三、关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1.扩大“涉农要素”的范围。

(1)现有“涉农”要素的规定和限制。

现有关于中职发展的“涉农”政策还有一些具体的规定和限制,那就是公办中职学校全日制中拥有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户口的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民办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生中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

(2)需要进一步扩大“涉农”因素的外延。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局面,关键在人、在亿万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升,不光是农村的初中毕业生,一些将要离开自己的土地,搬进崭新的城镇楼房的农民更加需要进行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针对性强办学灵活的特点适合承担对农民再培训的任务。因为目前免费中职教育中的“涉农”因素被限定在了全日制的学校,如果能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扩大“涉农”的范畴,使城市中的农民工也有机会享受接受中职学历教育免费的优惠,那么就会避免产生如果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有学历限制而给农民工群体带来不公正待遇的风险。

另一方面,关于“涉农”专业的问题。现在的中职教育生源已经进入了“90后”的时代,“涉农”专业近几年不断萎缩,城镇化并不代表城市要取代农村,这是取代不了的,通过城镇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是在缩小农村人口比例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农业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城乡鸿沟的不断扩大,很多“90”后们根本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父辈甚至就已经脱离了土地。对于中职教育中的涉农专业,我认为应该先向现有农民群体倾斜,职业教育的理念一定要开放和创新,首先不放弃学历教育,其次在专业设置上最好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新特点,以农业科技为先导,以农副产品的生产经营技能和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等配套服务专业为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与农业相关的职业的教育和具有现代科技含量的培训,从而逐步提高“涉农”专业对青年人的吸引力。

2.针对“送教下乡”提出的建议。

河北省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在“送教下乡”实行过程中出现过一些因为听课补助不到位影响农民积极性的情况。在农民的职业教育方面,国家确实是实实在在加大投入的,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农民不大愿意按照中职学校的常规模式上课听讲的特点,说明一些课程没有引起广大农民的学习的积极性,而一些实践性强或者农民听着贴近生活、感觉对生产和生活能很快产生积极影响的课程就很积极,所以,我建议“送教下乡”应该针对农民生产生活的特点,以农村的需要和农民的需要为出发点,开设更加适合农民学习的科目,同时将实践和学习相结合,同时可以给农民宣传一些国家的政策和发展趋势,拓宽农民的视野,增加见识,拓展致富思路,也可以参考开放教育的办法,课时上灵活掌握,主要以农民学员最后实际掌握的知识为准,而不以上够多少课时为唯一的标准。以让农民真正获益为目标,从而达到国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的政策目的。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