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源头活水

2018-10-13 10:24赵玉婷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源头活水心理健康

赵玉婷

【摘 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做法并不是心理健康咨询专家或人员开展咨询调查,做出问题诊断,采取医治措施,而是所有小学学科教师,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老师,结合学科教学,发掘人文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领悟和吸取人文和科学精神,净化心灵,升华思想,让学科教材的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化为心理健康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的注入与涵养学生的心灵。本文借助朱熹《观书有感》,用打比方的手法,分析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心理問题,剖析教育失误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全员学科教师都应同时肩负心理健康教育职责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源头活水;全员教师;全科教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00-01

南宋朱熹《观书有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人们,只有通过观书不断接受新的思想和知识,才能净化心灵达到“清如许”的健康状态,并拥有“天光云影共徘徊”胸怀和心境。如此说来,这首诗其实也是教育讽喻诗,明写勤观书让人思想进步,暗讽不读书招致灵魂堕落。

因为有这一层理解,我将这首诗引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题,将“半亩方塘”比作小学生的心理,而“清如许”是心理健康的标准要求,“天光云影共徘徊”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源头活水”的是心理健康的教育影响功能。

下面按照这个比方思路,以小学生中高年级为例,逐一展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源头活水”论述:

一、当代小学生心理的一般特征

中国实行只养一个孩子的政策三十余年,使中国当代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唯我独尊”是这众多的孩子的最一般的心里特征。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着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个男孩老大了,晚上睡觉起夜,站在床上撒,爷爷拿盆来接。这些是“养尊”的表现。但最要紧的还是孩子的“处优”心理,孩子平常听到的都是赞扬的话,聪明、能干、有出息,是当大官当企业家的苗子,这类奉承话不绝于耳,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聪明,第一尊贵,别人都是次等的,傻瓜愚蠢的。2015年中国实行二胎政策,许多独生子女去掉“独生”头衔,当上哥哥或姐姐,对“唯我独尊”和“养尊处优”有一定的冲击,但在总体上看,多数哥哥或姐姐能平稳过度。当然有过激情绪甚至因此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也为数不少,值得关注。另一方面,许多有生育夫妻并不愿意要二胎,所以目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有很多还是独生子女。总的来说,“唯我独尊”和“养尊处优”还是当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普遍的心理状况。我们班有个男生,家庭环境优越,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没办法陪伴身边,都是由奶奶照顾,父母为了弥补缺憾,就用物质满足孩子,孩子从小就习惯用金钱、物质来换取需求。到了高年级阶段,竟然利用钱来打听班级同学的小道消息,让同学跑腿买东西,并给予一定的小费。

但是,现实很残酷。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常规考试,考试成绩都是毫无例外的分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这是客观存在,并不是老师主观喜欢分出等次。还有孩子都喜欢参加也都能参加球类和田径活动或竞赛,水平和技术的高下和等级如影随形,不离左右。这对“唯我独尊”和“养尊处优”的冲击很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如人的学生,有的被迫痛苦的承认,有人比我聪明,有人比我厉害,产生“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慨叹;有的干脆来个精神胜利法,我若像你这样专心听课和拼命练习,成绩要比你好多啦。但他们都会觉得老师不看重自己了,父母教训的话多了,闹了情绪,不同程度患上心理方面的疾病。

二、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失误

孩子在学校考试和竞赛成绩好有可能自信骄傲,也有可能忧虑紧张,害怕下次考试或竞赛不能保持领先。考试和竞赛遭受挫折,成绩不如人,甚至包尾垫底,则会产生愤懑和自卑情绪。总之都无法“唯我独尊”,保持“养尊处优”,并因此因此产生各种心理方面的毛病,比如恐惧感焦虑感厌学等。学生患上各种各样心里毛病得不到有效医治,与教育失误分不开。

1.当代小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当代小学生的心理毛病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主要剖析三种:

(1)恐惧感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考前考后都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考前害怕考砸,考后恐惧排名靠后,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更担心失败,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还有的当上哥哥或姐姐的学生,在家里已感觉弟弟或妹妹夺走了父母的爱和养尊处优待遇,产生一肚子的情绪,在学校又遭遇考试挫折,觉得老师也不重视自己了,无依无靠的恐惧心理油然而生。一位女生打自有了弟弟,就觉得日子不好过了,家务要干了,开始被父母训斥了,患上被抛弃的莫名恐慌。考试没考好,回家害怕父母责怪,于是就选择隐瞒或者欺骗父母,模仿家长签字等等。

(2)焦虑感焦虑是由于精神内在冲突,发展到某一程度时无法自我控制,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而且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小学中高年级生学生中不乏中因学习、生活而处于过分担忧态例子。

有一个女孩对单亲妈妈说:过段时间要考试了,我好害怕。

妈妈:不是还没到考试吗?好好复习就得了。

女孩:还讲好好复习,连最爱玩的手机都没心情看。

妈妈无语,不知所措。

(3)厌学厌学是目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最普遍、最具有危害性的心理毛病。主要表现:多次考试挫折招致自尊心受损,转为对学习产生认识上的怀疑,进而消极对待学习,听课走神,作业马虎应付或干脆不做,害怕考试;憎恨课本、讨厌老师、时刻想逃离学校。严重者干脆辍学。他们对学习很失望,升不升初中无所谓,因为他们凭听闻经验知道,自己这一类学生即使升学念初中也是被分在慢班——厌学者的集合,没有什么出息。一位母亲教育他儿子说:要学鲤鱼跳龙门,让学习成绩跳上来,否则,以后我跟你爸只管培养你妹妹,不理你了。儿子回答:死鱼死鱼跳得起,鱼都死了,还跳得起!言下之意是我厌学已到极点,心都死了,还提高什么学习成绩,您二老爱咋办就咋办。真是哀莫大于心死啊。

2.教育失误。

包括上文列举三种毛病在内的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教育失误。教育失误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事,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一份责任。家长很看重分数,以分数为一唯一的标准评价老师的教学。孩子成绩好,就说老师教得不错,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家孩子聪明。孩子成绩不好,就说我孩子智商不错,也乖,你老师是怎么教的?横竖不愿从自己及孩子身上检查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以考试和升学成绩评估教学质量,决定奖励与晋升。这些做法无形中给老师增添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这高压之下,老师紧盯考点知识点进行教学,学生读书并非朱熹所讲的观书,而是跟着老师做答案记答案学考试,很少领悟到甚至完全领悟不到文理课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涵养。学生较少得到源头活水的涵养和澄清,心理世界难免沉淀杂质和沾和上污色。寻找和引入人文与科学的源头活水,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三、寻找和引入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源头活水

去哪里寻找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源头活水?可以创建一个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班集体,让班集体的健康格调化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源头活水;可以组织参观红色和爱国教育基地,让红色和爱国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田。但主要的要在在小学文理科课本里面找。小学文理科课本是小学生每天必观之书,也是蕴藏人文与科学的殿堂,体现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反映实验、创新与严谨的科学精神。从这个意义来说,寻找其实就是发掘,引入其实就是引导学生领悟与吸收人文与科学的精华。语文教材中编有古诗词篇目、人民领袖、革命英雄、著名科学家故事、著名文学家作品,其“人文精神”是作为一种隐性的存在,需要语文教师有用敏锐的目光去洞察和鉴赏,潜移默化感染学生。而理科教材,如数学,其科学精神掩藏在演算与求证过程中,更需要老师用心挖掘相机点拨并加以培育。发掘和引导学生领悟人文与科学精神,就是有效的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一举两得。

有的老师可能会叫苦说,我也懂得要向学生传播人文与科学精神的重要,就是考试压力大,知识点和考点都讲不完,实在照顾不过来。这其实涉及到改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课题。

四、改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做法是,教育主管部门设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安排专职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研究,提供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负责日常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学生思想教育。这些做法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这就是从人员上看显得单薄,从心理教育的材料上看显得贫乏,从教育功能上看更多的只是找出病根,医治方面作为有限。为此笔者提出:小学所有学科教师都同时是心理学老师,每位学生家长都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力助手,构建以班主任为组长的强大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改变学科教师专管传授学科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班主任专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只听考试成绩汇报的单方面做法;将所有学科教材,语文数学自然思想品德体育音乐美术,都视为同时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本,教学时,要发掘学科里面隐含的人文与科学精神,引导学生领悟吸取,化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源头活水,改变只有心理健康课本才是心理健康教材的偏见。如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全方位的展开,教育人員和辅助人员齐备足够,教育材料齐全充分,教育时间充裕空间广阔,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使学生心理世界保持“清如许”的健康状态,时刻展示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迷人情境。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学习学科知识将如虎添翼,取得高效的学习效率。学科老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样”,一点也不耽搁学科知识的教学,完全不属于不务正业一类。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教学方法探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52期.

[2]赵广,汪振德.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年12期.

[3]施多秀.新形势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界,2015年31期.

[4]张宝静.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4年A0期.

[5]杨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思品课结合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4年A3期.

[6]邵丽娜.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年29期.

猜你喜欢
源头活水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源头活水”——写作教学策略之课本素材的利用
为习作打开“源头活水”
浅谈数学问题教学中的“源头活水”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