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8-10-13 10:24赵婷婷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初中

赵婷婷

【摘 要】多媒体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具备了影音播放、快速展示课件等功能,包含了网络中无限量的教学资源,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的主要工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数学知识点的抽象性程度得以降低,复杂的知识也以直观的形式得以呈现,无疑促进了学生的高效、快速学习。可见,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新时期数学改革的一大趋势。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96-01

引言

如今,我国的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和设备与教学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体现出了教学的时代特色。新时期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大方向就是与现代化技术相融合,展现出自动化、便捷化、开放化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已经成为了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教师必须探索出有效的实践应用方法,真正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显现出来。

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以静制动,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本就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数学知识点复杂,充满了数字和符号以及抽象的概念,对于正青春萌动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对他们产生强烈吸引的。而多媒体技术却实现了将课本中“死”的知识点变“活”,使其更加的灵动,也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动态的展示下,学生理解知识点的难度也被降低,打造了一个无限趣味的课堂。

2.延伸教学,拓展教学资源。

多媒体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能够展现海量的教学资源,在这一支持下,初中数学教学再也不必局限于教材之中,学生们有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也能够多方位的实现对他们的训练。这将拓宽学生的眼界,也将使课堂教学拥有无限的可能。

3.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并重复这一过程。在此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复杂程度较高的,抽象性较强的问题,难以解决,这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所在。从学生难以解决问题的根源出发,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知识点变得形象、直观、动态,将有效的化解难点,缩短在难题上所占用的课堂上时间。例如:九年级上册《概率的意义》中的掷硬币的实验,由于实验条件及次数的限制,最后正面向上的频率可能跟我们所期待的结果有一定的出入,但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个游戏,不但节约了时间,效果会更直观[1]。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相遇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课件。(1)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2)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3)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擦肩而过。(4)小张和小李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张先行一段路程后,小李才出发,又经过一段时间两人相遇。(5)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向相反的方向前进。(6)小张和小李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前进。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能碰到相遇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人机交互性,使教师能根据信息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学生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时,对圆柱体是如何形成的,屏幕上出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沿着它的一边旋转,扫过的面形成阴影,旋转一周,屏幕上便出现一个圆柱体;圆锥体的形成则用同样的方法教学。这样,学生对知识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3.善用交互,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比如,多媒体的反馈系统,能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科学、及时、有效。在做选择题时,若学生拖动目标所到的位置不正确,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正确后学生会有成功的喜悦。还可以进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能够减少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2]。

4.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育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选取现代化教学设备,准确地把握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契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中心对称图形”时,对于扇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环节: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2。把两个半圆平均分成八个小扇形,再将每个小扇形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割、拼的动画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趋近于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能转换成一个等面积的长方形的。这样,既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又渗透了无限分割的思想方法。这种精巧构思辅助教学的方式,使数学许多内容推陈出新,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重点善于把握、难点易于突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玉清.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2(09):23-24.

[2]赵家霞.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23(07):23-25.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初中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