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植物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13 10:24赵书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赵书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初中生物的知识面广、涉及内容多,与小学《科学》生命世界部分相比,该学段生物知识更加抽象,如果仅限于课堂、从教材出发,难免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针对教材相关知识及课程目标,合理运用校园植物资源进行示范、举例,让学生参与其中,直接感知会使学生一目了然,更易理解知识,进而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关键词】校园植物资源;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67-01

笔者所在的延安地区现行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教材为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教材适用于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总共九个单元26章分布于四册书中,包括了:走进生命世界、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健康地生活、保护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由课标作指导,涉及了相应植物知识。

一、调查植物丰富度,明确校园植物资源程度

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是一所花草种类繁多、注重环境育人的初级中学。经过调查,校园内大致有29种植物,分别为:山桃、梅、银杏、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白皮松、月季、大叶黄杨、榕树、臭椿、樱花、苹果、早熟禾、海棠、李子、紫叶李、杜仲树、三角槭、白蜡树、梨树、刚竹、榆树、刺槐、木槿、槭树、悬铃木、白兰、云杉、枣。

经分类统计,被子植物共26种,其中,双子叶植物24种,单子叶植物2种,分别是:早熟禾、刚竹,均为禾本科植物;裸子植物共3种,分别是银杏、白皮松、云杉。其中,银杏被称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是因为经过生物的淘汰与进化,银杏科、银杏属仅剩其银杏一种,剩余白皮松和云杉均为松科植物。最普遍的是,被子植物中有9种蔷薇科植物,分别是:山桃、梅、月季、樱花、苹果、海棠、李子、紫叶李、梨树,它们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叶互生,稀对生;

2.花两性,花萼5(K5),花瓣5(C5),分离;

3.雄蕊多数(A∞)。

诸如此类,教师只有掌握了校园内植物的丰富度与各植物的特征,才能在生物教学中即拿即用,不但扩大了教师的知识面,提升了自身业务能力,而且在教学中能够运用自如,将知识由抽象简化,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与示范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特征等知识一目了然,刺激了学生的直观认知,强化了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二、梳理教材知识点,精准寻找资源可用之处

在第4单元第9章第1节《植物体的组成》中,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植物体器官的构成,分别说明了植物的生殖器官为:花、果实、种子;营养器官为:根、茎、叶。继而引导学生形成器官构成植物个体的结构层次观念,并产生对生物现象的认同感。

在第5单元第11章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中,教材通过“观察形形色色的植物”使学生初步建立对“植物多样性”事实的认同;通过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讲解,以“观察桃”、“观察马尾松”为例,引导学生分别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进行认知,进一步掌握相关重要知识。

在第5单元第14章第2节《生物检索表》中,教材首先要求学生尝试检索生物,并进一步根据生物特征来编制生物检索表,从而达成一定的能力。

在第7单元第19章第1节《植物的生殖》中,教材讲解了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及无性生殖过程,并要求学生掌握生殖过程的微观变化。

在第7单元第19章第2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中,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使其建立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异同的认知,并明确植物的结构是由种子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来的。

在第7单元第23章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中,教材依据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建立生物进化树,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完成生物进化树,继而形成“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中生活到陆地生活的过程,形成了现在物种多样性”的知识能力及价值能力。

在第9单元第26章第2节《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生物多样性涵盖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基本措施和意识便是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即保护生物物种丰富多样,当然植物多样性也在其中。

三、合理运用校园植物资源,让生物回归自然

在第4单元第9章第1节《植物体的组成》中,教师最好可以选择校园内的被子植物进行展示,可以引导学生辨认不同植物都存在的六种器官,使其形成植物具有统一性的认知;且可以通过持续性的指导,观察植物在不同阶段出现花、果实和器官,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知识,认同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继而形成器官构成植物个体的结构层次观念。

在第5单元第11章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校园中的植物,形成“形形色色的植物”的观念。课本中讲解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分别选择的是桃和马尾松,桃属于蔷薇科植物,马尾松属于松科植物。明确这一点,教师可以选择校园中的山桃、梅、月季、樱花、苹果、海棠、李子、紫叶李、梨树作为观察蔷薇科的模板植物,选择与马尾松同科的校园植物白皮松和云杉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理解。

在第5单元第14章第2节《生物检索表》中,教师可以选取校园中的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安排学生根据平时观察及知识基础进行编制检索表。例如:对梅、银杏、桃、白皮松编制一份检索表:

1a.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

2a.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门

3a.种子有果皮包被……………………………梅、桃

3b.種子裸露,无果皮包被……………………银杏、白皮松

2b.用孢子繁殖……………………………………孢子植物门

在第7单元第19章第1节《植物的生殖》中,教师可以利用绿萝进行示范,截取绿萝的一段茎进行水培,浸入水中的茎节会长出根、暴露在空气中的茎节会长出新的叶等营养器官,现实演示了植物的营养繁殖(无性繁殖)。

在第7单元第19章第2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中,教师可以在合适的季节选取校园内双子叶植物(山桃等)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早熟禾等)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其形态和结构,明确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不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在第7单元第23章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辨别校园内植物的进化等级。

在第9单元第26章第2节《保护生物多样性》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植物多样性的益处,不但能够影响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而且能够养目悦心,创造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进而建立保护生物的观念,养成保护生物的习惯。

合理运用现有的校园植物资源,让学生轻松走进生活、真正走近生物,刺激学生形成直观感知,必将对初中生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