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雁
【摘 要】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一般要遵循技术教育与学生成长的规律,注重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思想情况,以培养出可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人才。以往许多应用技术型高校都偏向于注重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其德育教育,但是新时期高校对学生的思想与道德建设工作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应用技术型高校要有效发挥自身的德育教育功能,还需要认清其面临的一些新挑战,从而采取有效的德育教育策略,让学生成为品质与能力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技术教育;德育教育;专业技能;思想与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78-02
应用技术型高校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技术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使其可以在未来为生产、建设以及管理第一线等提供服务。而随着德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需更加重视强化德育教育功能,以期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不得不面临着新挑战,高校要让德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就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
一、关于学生的品德养成
品德养成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具有主要两个转化途径。一个是对社会思想及道德规范进行辨别与筛选,从而接受和内化成为自身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信仰,另一个则是学生自主将思想观念与道德信仰外化形成相应的道德行为,体现了由原来的“知”到“行”的转化。在德育工作中,要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也需要通过这两个转化途径来实现。只是在以往的高校德育教育中,教师普遍只是通过直接又外显的教育行为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其德育教育成效并不佳。实际上在应用技术型高校中,德育与专业技术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没有良好的品行,是不合格的人才,甚至对社会的发展都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高校必须在为学生传授知识时,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在追求自己的人生时,要始终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1]。只有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之中,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理想信念,塑造自身高尚的人格,锻炼其适应社会生活的应变能力,是彰显应用技术型人才优势的重要途径。
二、应用技术型高校德育教育的新挑战
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动力与学习信心,影响着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发展,也意味着德育教育势在必行。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就要求高校能够认清其德育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可归述如下:
1.应用技术型高校德育受到的重视不足。
在应用技术型高校中,一些教师或干部没有对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进行全面的认识,导致其德育教育在认识上存在不到位的情况,阻碍着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即可,而德育教育却可有可无,因此更多的是站在专业技能的角度来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衡量。由此可见,当前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德育教育并没有得到全面贯彻的执行,其与专业技能教育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但是实际上,要让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满足新时期的需要,还要使其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结合。这也是新时期应用技术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要求高校的德育工作者需找到这一有效的结合点,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
2.应用技术型高校德育教学方式带来的挑战。
在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往的德育教育中,依托于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党政干部等主体组成的德育工作体系来展开相应的教育活动。虽然这一工作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比较稳定且固化,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新时期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要使其德育教育与之相适应,就需要实现德育教学计划的更新,并实现其教学方式的改进,才能保证德育教育的实效性[2]。因此,这是当前应用技术型高校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又一挑战。
3.德育空窗期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德育带来的挑战。
新时期应用技术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学生离开学校前往企业进行实习的德育空窗期。要在这一空窗期依旧渗透德育教育,是新时期应用技术型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挑战。这就意味着德育工作者要探索创新性的德育教育策略,应对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4.生源的复杂性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德育带来的挑战。
当前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生源存在较强的复杂性,意味着在不同的学生成长过程中,其需求具备着多样化的特征。高校要提高其德育实效性,就不能忽视学生这一关键因素。尤其是当前高校存在重专业技能而轻品德素养的问题,让学生的品德素质参差不齐,这实际上既加大了德育教育的难度,也影响了人才的质量。因此,应用技术型高校必须认识到其中面临的教育工作挑战,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拓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路径,让德育教育与人才培养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
三、应用技术型高校德育教育的应对措施
针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当前德育教育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笔者主要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主要归述如下:
1.增强对德育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
应用技术型高校应该增强教师对德育教育的全面认识,尤其是要让德育教师将德育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并且让其他教师或干部积极配合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在这个基礎上,教师要全面贯彻落实德育教育,使其与专业技能教育相互促进发展。而要提高德育实效性,还需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高校可以选拔优秀的教师承担起德育的工作职责,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与德育教育能力,鼓励其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德育教育工作。
2.以情感教育模式推进德育教育的开展。
在德育教育领域,以情感人是以理服人的基础前提[3]。高校要推进德育教育工作,就需要重视这一基础前提,落实情感教育模式。比如,高校可以开展个性化的德育咨询服务,鼓励学生主动咨询。在咨询的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倾听其心理诉求,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促进其全面发展成才而提供优质的服务。当前人才的竞争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发展,要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脱颖而出,就要求其必须兼备良好的道德品行与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发展需求下,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焕发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而情感教育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促使其增强不断上进的动力,在激昂的斗志与振奋的精神指引下朝着自身的目标迈进。
3.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应用技术伦理教育中。
优秀传统文化是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到应用技术伦理教育中,利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德育教育结合的目标。在应用技术型高校中,可将校园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教育功能,弘扬崇高的民族气节与民族精神,传扬高尚的传统道德文化。同时,高校要在应用技术伦理教育的发展中,有效挖掘其发展资源,比如办学理念、科技成果、前沿知识、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新要求等,创设具有创新性、求实性、时代性、科学性、严谨性的校园文化,推进德育教育的高效开展,以避免道德失范行为中的技术应用引发相关教育伦理问题,让校园文化建设始终稳定发展,以保障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德育成果。
4.学生需求导向下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德育教育策略。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到学生之中,做好相关调研,了解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需求,从而在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之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从而提高其教育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共性需求方面,要求德育工作者立足于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统一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旨在满足学生共同的德育发展需求。比如在生活审美情趣方面,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同的需求,教师则可将其作为切入点之一,开展共性的德育教育工作。而应用技术型高校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特殊的需求。比如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针对应用技术型人才重应用与强能力的特殊需求,着重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开创精神,锻炼学生坚韧的毅力与品格等等,以满足学生在健康成长中的特殊需求。此外,学生之间的差异化需求也需要得到重视,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注重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贯彻引导服务型的德育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各异心理和学习特点,开展有效的育人活动,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4]。
5.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强化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
自我管理模式是当前比较新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也是德育教育工作者颇为关注的管理模式。因此,应用技术型高校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在严格自律之下,让自身成为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这也是符合德育实践性的重要举措,即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将德育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让学生自主将德育知识外化成为德育行为。为了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高校应该积极在学生群体中宣扬自我管理的理念,让学生树立起自我管理意识,自主完善自身的人格。这也是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体作用。学生在有意识锻炼自我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6.应用技术型高校要加强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应用技术型高校既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又要注重养成学生的良好素质。因此,高校要注重将学术氛围、德育氛围、舆论氛围、创新创业氛围等相结合,实现能力培养与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地开展德育活动,加强德育教育的全方位渗透,同时加强校园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创建优秀的德育品牌,克服德育空窗期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可以受到德育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
四、建立科学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德育管理评价机制
学分制是比较常见的高校管理模式,而应用技术型高校要提高德育教育成效,可借鉴这一学分制管理模式而建立科学的德育管理评价机制。面临着德育教育的诸多挑战,应用技术型高校可利用科学合理的德育管理评价机制来进行应对[5]。该德育管理评价机制可涵括两个内容:首先是日常德育学分,即教师要做好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生活状态等等方面的分数记录工作,具体可以表现在学生的出勤情况、遵纪守法情况、仪容仪表、卫生习惯、文明活动的参与情况、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等等。其单位可以是月,也可以是学期,由教师进行上述内容的综合考评。其次是德育答辩学分,其单位是学年,即在学年末期对学生的德育学习进行答辩测试,从而掌握学生的德育水平。其测试内容可以包括日常德育案例、典型德育案例、企业的人才要求等等。而在考核的最终阶段,教师需根据合理的比例,对学生的德育学分进行核算,获得相应的分值。这一分值可以有效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因此,在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挥这一德育管理评价机制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来促进学生的职业规划及职业发展。同时,这一德育学分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品德行为变化,从而制定明确可行的目标去不懈奋斗,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可以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结束语
综上,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良好品德的养成至关重要。而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品德养成与其专业技能的发展相辅相成,高校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将德育教育应该与技术理论基础及专业技能等相互结合,让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高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特殊的途径,让学生真正接受德育教育,使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自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浩.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道德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
[2]郭敬源.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技术人才[J].河南教育(高教),2016(3):64-66.
[3]兰陈妍.大学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与运用——基于应用技术型大学视角[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4(4):136-138.
[4]王呈琛.構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创新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6):71-72.
[5]赵迪.德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与研究——大数据环境下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德育学分制”建立的研究[J].祖国,2017(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