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积极发展

2018-10-13 11:46李美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心理发展班主任

李美英

【摘 要】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单纯知识教学,知识为重的认识,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心理人格与知识能力和谐发展,共同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尊重学生道德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与能力。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发展;育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53-01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指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笔者一直奉行的就是以心育促德育,做人为先,学识为后。班主任如何做到“育人为本”呢?笔者认为要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我们的德育、智育工作。笔者系统地学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尝试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贯穿到实际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之中,将学校教育成为培育学生成长的沃土,促进学生的心理积极发展,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一、育人为本,遵循学生道德发展规律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成长的过程,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如果教师以成人的视角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学生品德教育,则是违背了这自然规律,往往其结果事与愿违。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约在4-5岁以前;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约在4、5―8、9岁之间,以学前儿童、低年级居多;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自9、10岁以后,大约相当于小学中、高年级。

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受到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不具有可逆性。这时的道德教育需要成人的引导,需要规则的约束。这时的道德教育内容应该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一些道德思想植入儿童心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而在自律阶段,儿童认知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能够进行自我约束。这时候的道德教育不再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因此,班主任应与儿童建立起民主、合作的关系,一起制定一些课堂纪律和准则,并以自己的到的面貌和道德应为去影响和带动学生。

二、育人为本,了解学生心理需求

基于“育人为本”的教育还要求教师不仅有爱的意愿,还要有会发现学生需求的“眼睛”。我们大都是发自内心的爱学生,爱撑起了我们对教育、对学生的责任感,但我们付出的爱并不是总能撞开学生的心扉,并不是总能激起学生心海的涟漪,并不是总能消融学生心中的块垒,也并不是总能让学生的心田开花结果,那么我们该反思一下我们爱的技巧和能力了——学生为什么会呈现问题?问题的真正根源是什么?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

爱不是把我最好的都给你,而是我要给你所需要的。师生关系是直接影响着双方有效对话和交流的主要因素,班主任应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运用心理咨询理论,真正做到尊重、热情、真诚、理解、积极关注和共情,与学生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再者,班主任可以通过有效沟通、问题调查、心理绘画等有效方式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在课堂上通过一次次心理辅导活动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倾听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等。对于个别有着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学生以个案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驱赶心中的雾霾,促进他们身心、人格的良性发展。

三、育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教养方式的不同,就造就了一些差异。我们应该接纳差异、尊重差异,寻找造成差异的原因,采用恰当的教育教学策略,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不要歧视那些与大多数学生有所距离的学生。一贯的批评使他们的行为受到一时的压制,他的情绪却得不到缓解,旁边的同学一有“触犯”,他们的情绪就会发作,就会出现攻击行为。此时,老师蹲下身来询问他们,感受他们的感受,接納他们的情绪,他们的情绪得到了理解,慢慢地就会平复了下来,心情自然会舒畅,注意力也自然集中于学习活动中,热情自然会洋溢心中。

四、育人为本,提升自身修养培养教育机智

在开展班级工作中,我们班主任灵活地运用着各种方法,但还是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会不可避免、不可预见地发生,班主任能正确、恰当地处理,也许会改变你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可谓是一种机智或者说是一种艺术。其实,教育出现问题往往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而是状态,是班主任的教育状态。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学校教育其实如同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现在学生的问题各种各样,归纳起来就是心力不足,方向不明。所以小学班主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提高自我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要保持合理的生活规律,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保证自身的身心健康。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展示给学生内心积极的一面,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引导学生。

德育是学校教育一个永恒会的主题,德育工作并不是做与没做的问题,而是实效性如何的问题。古人云;德,才之帅也;才,德之资也。德胜才谓之君子。只有德好,学生才会自觉地努力学习。我们小学班主任如果以育人为本,以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为依托,则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成长中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积极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心理发展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班主任
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