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途径研究

2018-10-13 10:24邹德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合作高职院校

邹德虎

【摘 要】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常会与院校人事部门挂钩,主要服务校内师生处理一些涉外事务,缺乏主动性和计划性;具体合作项目为浅层次的交流互访或是框架内的项目合作,其局限性原因为相关领域人才的匮乏。在高校教育国际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应给予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门更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拓宽交流方式,从“服务”变为“开拓”,从“表层”深入“内核”,从“形式”发展“实干”,基于办学需求与特色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培育国际交流的外事人才,推动国际交流的深入发展,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施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中的一些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家交流;合作;实施途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20-02

一、导言

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为培养顺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符合行业要求的多元技术型人才,在经历着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进行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紧迫任务,高职教育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办学理念上又增加了“国际交流”。高等职业教育不再是单纯照搬欧美国家先进的职业办学模式和教育经验,吸取其优秀的教学理念,而是拓宽为通过引进国外优质师资队伍、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学生出国留学继续教育、教师短期研修等各种方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對本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直接注入国外的优秀资源。

二、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的分析

1.合作模式的局限性。

很多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通常限于领导调研,教师访学,或是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的交换生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考查项目多,但最终落实到学生具体学习交流的项目少,导致交换生的数量也少,未能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初衷。

2.项目质量的风险性。

由于各学校都是自己联系国外的学校以及教育机构,或者通过中介与国外学校联系,缺少上级部门的指导,存在的问题是合作高校名气低,社会信誉和认可度也不高,有时还要通过一些中介机构,教学质量和学生权益无法保障,因为它们招收留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非教育办学。

3.交流层次的深入性。

有些高校教师仅仅将出国访学、培训等项目等同为出国旅游,教师轮流出国,学习浮于表面。在中外合作办学、教师学生出国(境)培训、汉语(中国文化)国际推广、双语课程建设、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进、科研合作等方面还不能达到深度合作,还不能完全将发达国家高校先进的教学资源和办学理念引入学校,使之本土化。

三、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施途径

1.搭建不同层次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职业高校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应该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具备国际化的知识结构,达到国际化水准的视野和能力;在选择国际化合作方式,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院校。首先需要搭建校际交流平台,可以邀请国外合作院校的领导专家来校讲学、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出国研修、参加国际项目交流研讨会、开展高端资源共享等项目,提升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办学水平;其次要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可以开展国内外教师互访、学生互换、举办双边或多边国际会议、进行汉语(中国文化)国际推广等项目,开阔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三是建立合作办学平台。通过合作开发课程、合作编写教材、共同研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等,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四是建立学生海外实习就业平台。通过学校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建立国外实习(实训)基地,提升学生职场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五是建立培养来华留学生平台。通过与周边发展中国家合作,招收来华留学生,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2.开辟人才培养国际化新渠道。

成立学生国际交流中心。积极探索国际教育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要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师资队伍,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这样才能更便于同国外职业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实行多样化的联合培养模式。让合作国际交流项目,切实造福学生,具体实施办法为学生通过交流生项目、学习夏令营等方式,进行国外短期交流学习,并逐步推进国际交流生项目,互认学分。参与国际技能竞赛。依托苏州国际教育园管理办公室对外联络机制,积极承办各种技能大赛,吸引各国学生参赛,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3.重视外事人才培养,从“被动等待”向“主动挖掘”转变。

首先,重视外事干部的培养。“外事无小事”。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就非常重视外事人才的培养,外事人员需“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这十六字的内容,既体现了我们党选拔干部的普遍原则,也提出了对外事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的特殊要求。高职院校外事部门人才匮乏,要么是纯语言专业出生的,语言好,但是没有经过专门的外事业务背景,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有些外事干部不是学语言出生,语言成了开展外事工作的一大障碍。同样高职院校很多没有成立专门的外事部门,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应该从专门培训、自我进修、业务考察等方面促进外事人才的成长。

四、结论

由于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高职院校必须在探索适合本校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同时融入市场的竞争,高职院校如果想在高职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秉承对外开放和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而且高等教育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主渠道,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接受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坚持创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通过用于开拓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道路,增强专业建设,强大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项目,积极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雅婧.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学院的组织构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06):60-62.

[2]李海滨.河南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调查分析[J].河南农业,2016(12):9-10+12.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合作高职院校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从课外活动视角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