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入“桃源” 先通“小口”

2018-10-13 07:40陈苏俊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3期
关键词:课堂参与度案例研究桃源

陈苏俊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新的发展,面对中职生课堂参与度低的现状,本文基于对教育教学案例的思考,从中职《电工技术与基础》学科教学内容角度,通过在教学内容中融合适切性素材、设置思维性判断、融入挑战性任务,实现了中职生课堂参与度提高的实践。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堂参与度;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3-0241-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出台三年多来,职业教育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期,中高职有效衔接、产教研实质融合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为我国职业教育实现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弯道超越奠定了基础,提增了信心。此时,职业教育更应主动解剖自己,突破发展瓶颈,2016年开始的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在“五纵五横一中心”的诊改体系中,就把“学生”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诊改内容。

然而,笔者以宝应A中专高二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展了中职课堂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其中一项结果显示:有54.9%的学生能较好地遵守出勤纪律、主动做课堂笔记,但课堂上主动听老师讲课的比例只有16.3%、课堂上参与发言的比例仅有8.7%。

无论是从新的形势,还是中职课堂现状来看,加强并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仍需更加重视的现实问题。笔者以调查为基础,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的访谈发现:目前中职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比较繁、不够简单、不易接受,内容不太能理解,听不懂”是导致学生课堂上“容易走神、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学内容是重要的课堂资源之一,它是师生互动的纽带,是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主要载体,是促进他们思维发展的重要刺激源。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都没有兴趣,不仅影响了课堂效果,久而久之,老师的教学热情也很受打击,课堂很难出现“良田美池桑竹”的景象。本文基于对教育教学案例的思考,从中职《电工技术与基础》学科教学内容角度,通过在教学内容中融合适切性素材、设置思维性判断和融入挑战性任务,来提高中职生课堂参与度的实践过程。

一、融合适切性素材,极大提高中职生课堂行为参与

记得去年10月份的一个周五下午的电工基础习题课上,课刚开始的时候,绝大部分同学的状态还不错,差不多半堂课以后,不少同学注意力就不集中了,尤其连平时学习较好的小Z也像被传染了一样,时不时走神。为了集中他和其他同学的注意力,我让他站起来背诵“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内外电压的关系”,没想到他居然“忘记了”,低着头一言不发。当然,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课后,我找了几个学生进行了交谈,他们反映:这堂课老师强制地给我们灌输公式、知识,也没了解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我们跟不上,听不懂,感觉比较枯燥,乏味。

这节课之后,我在教学中,每当讲到一些晦涩难懂的公式、概念时,特别注意选用一些跟自己的经验和趣事结合起来的素材,并且把这些知识贴近到学生的生活,比如用“日光灯”替代“用电器”;在讲“安全电压”概念时,先给学生讲一些我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上真实的安全事故的小故事。我发现:每当有这样的事例或素材出现后,学生们在课堂上能更主动地进行参与,有时还插话、抢答,他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尤其是当我用在他们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例来打比方的时候,课堂就像炸开了锅,那个热闹劲,连我都被感染了。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平时注重收集和整理這方面素材,并在备课的时候,将这些素材与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目前,学生参与我的课堂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以上的实例和实践,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为什么这些适切学生的素材,能够极大地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呢?

我想,首先它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中职生学业基础本就不好,再加上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信心也不太强,对待学习的态度上还存在一些排斥的情绪。通过增强教学内容的适切性,选用适切学生兴趣的素材,既能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通过这些直观的素材对知识更好地理解。另外,它也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班级授课制体制下,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高低不等是现实,如何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呢?我想通过将教学内容转变他们喜闻乐见的一个个素材来开展课堂教学,这样,大部分学生都愿意这样做,也都能理解得了,也就是形式上能接受,能力上够得着,这样的参与他们觉得就“有意思”了。

通过以上事例,我得出了这样一个教学心得:虽然教学要依据教学大纲,课程也有其自身要求,但这都不影响教学内容的适切性素材化的改革尝试,假如我们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能增添这样的素材,让所教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他们的兴趣,那么,中职生在课堂上一定就如同一只只快乐的“小松鼠”,在森林里(课堂)自由而快乐地采摘他们喜欢的坚果。

二、设置思维性判断,有效提高中职课堂思维参与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课堂教学的实质并非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两个并列的活动,也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应重视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就是说,假如一个没有学生思维参与的课堂,课堂肯定是没有效果的。关注、重视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参与,给学生提供思维参与的机会和条件,应该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以前,我通过“做中学—学中悟—悟中用—用中创”这种重视教学过程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悟的时间和空间,期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维参与。然而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每节课上我都会发现:在让学生进行悟的时候,有的在发呆,有的在讲话,有的看起来好像是在思考,但效果并不好。

这种困扰得到解决,源于一次听课经历。记得那是一次全校德育展评课活动,我被分派去观摩张老师的班会课。那堂课的一开始,张老师为同学们讲了一个企业招聘故事:日本松下公司招聘一名仓管员,通过层层选拔,有两位很出色的姑娘最终入选,但不同的是,她们入选的原因源于她们不同的优秀品质。此时,张老师略一停顿,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主管,只有一个岗位,你如何取舍,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老实说,让我来做决断,当时也是比较难的,因为这是一个有“冲突”的问题,选择任何一个,感觉似乎都不完美。正是因为课堂上有了这么一个冲突性的问题,课堂上先是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很快就炸开了锅:有的学生说一起录取吧,立即就有另外同学反驳道“岗位只有一个”;有的说让她们再PK一次,看最终结果……争论声此起彼伏,各说各的理,那时,就连我都想加入到他们的争论中去。一堂课在同学们的争论中很快过去了,然而同学们的争论情景,到现在我都还记忆犹新。

张老师在故事中巧妙地为学生设置了具有思维性的冲突问题,就好像好的寓言故事中的“包袱”,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较之我的方法而言,让学生产生思维性的冲突更适合中职生的特性,效果也非常好。尽管这是一节德育班会课,但给了我这样的启发: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有这样的思维性冲突,巧设悬疑,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冲突和矛盾,这样,对于中职课堂思维参与的实现效果可能更实际。

因此,我在讲授电压、电位知识时,由于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区别理解这两个概念和计算方法,就运用了张老师巧设思维性冲突的方法,没想到也收获了同样的教学效果。我先讲授了一道关于电位计算的例题:“已知A、B的电位分别为VA=12V,VB=-4V,求A、B之间的电压UAB= V”。很多学生都很快计算出UAB= 16 V。之后,我又投影了一条与之相似的题目:“已知UAB=12V,UBC=-4V,那么UAC= V”。由于题型和数据几乎一样,很多同学举手要求上黑板板演。下图是班级多数学生开始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我选择了其中一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让同学们认真思考是否正确,为什么?这个问题一出来,不少同学不假思索地說是正确的。此时,我略微停顿了一下又问:“是真的对吗”?这个时候,开始有不少同学锁紧眉头,陷入了沉默,开始了思考。最终,不少同学通过思考,写出了正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一开始同学之所以计算错了的原因,是受到前面例题的影响,陷入了老师布置的陷阱里了,通过比较、老师的追问,引发了学生思维性判断,以及后来的思考和深度学习。正是因为有了同学们在课堂上的思维参与,将较难的、易混淆的“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区别,计算方法的不同”,最终由他们自己解决了这个难点问题。

有了以上的实践之后,我不仅在课前预设了很多思维性判断环节以外,还更多地采用在课堂上随机地生成这类思维性判断内容。因为我们知道,学生对自己的或者身边同学的案例很感兴趣,乐意对此进行对与错的评判,比如我适时通过视频展示台等展示学生课堂上的各种“生成产品”,让学生自己进行对错评判,再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通过这些做法,更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还能引发他们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学习的附加值得到了成倍的增长。

三、融入挑战性任务,不断提高中职课堂情感参与

记得有一次我替别人代上了一节自习课,检查班级出勤情况时挺顺畅的,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费了我不少精力。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该班应出勤40人,汇总过人数后,我想拉近一下跟同学们的距离,采用“调查班级走读生、住宿生人数”的方式,希望能跟他们多交流交流。之所以选这个话题,原因是调查的问题和方式都很简单(方式是举手示意)。第一次调查的结果为“走读生10人、住宿生27人”。3个学生去哪儿了?肯定有学生没举手示意,我又进行了第二次调查,这次的结果是“走读生12人、住宿生24人”,这次不仅情况发生了,而且还又少了1人。到了第五次之后,才最终弄清了走读生13人、住宿生27人。经过这次“失败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入地去思考:难道我们的学生连简单举手示意都不愿意参与吗?难道我们的学生能力真的就这么差吗?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不能把目光从手机、游戏等转向我们的教学内容上来的呢?

通过跟学生的交谈与观察,我发现:学生之所以沉迷在网络游戏之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游戏的“挑战性”对他们有非常大的吸引作用,他们很愿意在游戏挑战中体会成功的快乐。通过学习,我进一步发现:人们往往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更感兴趣。因此,要想改变学生“手机控”现状,将他们的目光转移到我们的课堂,在教学内容融入各种不同的挑战性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对于上面提到的调查,假如我把这种调查设计成“让同学告诉我,班级中走读生,住宿生人数的比例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举手示意,也许就不会费那么多精力,而且还能让同学们在这样的挑战的找到快乐。从那次“失败经历”之后,我更加注意将教学内容碎化成不同的挑战任务,给学生进行挑战的机会,让他们在挑战中既能品尝到成功的精神愉悦,有时还能得到物质奖励。例如,我在讲解电阻串联知识时,不是先讲串联的结构、特点、性质。而是先尝试挑战一下“两个已知额定值的灯泡串联的电阻值是多大?接到一定电压下的电流是多少?这样接法,电阻是否安全?如果不安全,哪只灯泡容易受损?”也许有的学生挑战成功了,有的可能挑战失败了,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的是学生融进一个集体挑战的氛围中,在挑战中学习,在学习中挑战。

通过在教学内容融入挑战性的任务后,我发现:这种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而且,学生们变得更加积极,自信心有了较大的增强,心态也越来越阳光。另外,在实践中也发现,对于中职生而言,挑战性任务要让他们能够够得着,要靠实他们已有基础和能力,还需更加注重任务的层次感和阶梯性。如果不对挑战性任务进行有机整合,死板地融入教学内容中,会对学生的情感起到负面影响,这样做,不是激发,而是打击和抑制。

随着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机遇的到来,我们更应该着眼于促进中职生优质就业的方向上,为他们将来能优雅地面对未来生活而奠定基础,因此,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就应该更加关注于课堂中发生的一切。也许在中职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合适切性素材、设置思维性判断和融入挑战性任务的实践,还不够完全成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实践的不断开展,相信这种做法还会越来越完善,中职生课堂参与度还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对道德价值的再认识[J].中国德育,2017,(04):11-14.

[2]陈宝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N].人民日报,2016-12-08(011).

[3]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1-2.

[4]林崇德.对未来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J].课程 教材 教法,2016,36(03):3-10.

[5]陈晓艳.教学的“解构”与“建构”[J].教育探索,2011,(07):7-9.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facing the low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the thinking of teaching cases based on the level from "electrician technology and foundation" teaching contents,through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relevance judgment,thinking,setting material into challenging tasks,implementation of the classroom in practice improve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class participation,improvement,teaching practice

猜你喜欢
课堂参与度案例研究桃源
身在桃源 乐在天然
水调歌头·游桃源谷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搬迁十年访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