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愈来愈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大环境下,每一个老师都表现出极强的质量观念。加大了备课的力度,讲解的技巧,管理的严格。可是我们却发现我们肩上的担子没有轻下来,反而越走越重,累得气喘吁吁,简直无法前行。想要摆脱这一现状,就要使差生学会“走路”。而不是赖在地上让人“抬”。只有这样才会越走越轻松,广阔天地任我驰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关键词】学生 自主能力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84-02
一、教学不能“包办代替”
很多老师,也许是由于性格比较急躁,也或许是过于勤快,总认为孩子还小,他们这也不行,那也不会。的确孩子年龄小,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也总是表现出十分笨拙的样子。因此,老师们就看不下去了,一著急就直接教了,还往往埋怨孩子太笨了,总是不给他们机会,缺少足够的耐心,长此以往地进行“灌输式教育”。孩子小小的脑袋里容量有限,低年级由于知识比较简单,内容又比较少,就凭不断地絮叨也能让孩子掌握知识,取得好成绩。可是,我们却发现孩子离开了老师就不学习,甚至不知道怎么学。简直就如“木偶”一样没有大脑,没有一点思考。老师们,狠下心来,给孩子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机会,哪怕他们有多慢,多么笨。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喜欢一个老师也就往往会喜欢他所教的这门学科,相反,如果他们讨厌一个老师,那么也会讨厌他所教的这门学科。这一点在小学高年级或是初中学生中尤为明显。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处于学习主体位置。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好要从低年级入手。因为低年级学生对学习没有形成模式,可塑性特别强。要从预习、巧妙学习、独立思考等多方面进行训练。
首先在预习方面。要教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比如语文的预习,我会教给孩子预习的几个步骤。预习的第一步要划分自然段,把课文.读通顺。第二要圈划出生字,并组两个以上的词语。第三要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第四要查找相关的成语、多音字等。第五要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每天布置的预习任务,老师要及时检查,做得好的要大力表扬,不好的也要适当批评指正。这样慢慢地孩子就会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肯定。在学习的慢慢长路上,困难重重,往往会被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所吸引。特别是学习能力比较差、记忆力不好、反应慢的孩子来说,坚持学习是多么大的困难。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学习效果受到肯定,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也增加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有足够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常抓不懈,不断激励孩子自主学习,才能逐步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东东.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支持策略的研究[J].西南大学,2017(4):65.
[2]张敏.教师自主学习调节模式及其机制[J].浙江大学,2008(6):244.
[3]陈波,王素华.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83-84.
[4]武立宁.引导自主学习 培养创新意识[J].学周刊,2017(14):60-61.
作者简介:
冯春花(1982.3-),女,汉族,山东省菏泽市大田集中心幼儿园,研究方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