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珠 李德成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形势发展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高校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大学生成才相辅相成,关于目前社会大学生个性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视对教育环境的反思,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让当代大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能,应正确把握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内涵,并以大学生成才为目标,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个性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74-01
泱泱华夏,源远流长。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今这个全新的时代,展现的是人才精英之间知识的角逐,能力的较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当下,大学生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接受高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各个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应当竭尽全力,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一、个性概述
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听到别人说“一个人要活的有个性、有自己的标签、不能随波逐流”。这种生活中的个性与心理学中的个性的概念相似,但其对心理学中的个性描述又不够准确。在心理学中,个性又称人格。心理学认为,个性是个人较为稳定的心理状态,区别于其他人性格特征。它存在于一定的个人特定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表现的是每个人的独特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比较稳定的特性是可以改变的[1]。
二、高效思政教育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现状
我国的当代大学具备很强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大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些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的不到位,其教材内容陈旧,教育方式古板,高校的思政教师的素养和水平不够高,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有碍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如何在思政教育中突显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应积极充分调动学校拥有的各种资源,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进行口味相和的教育,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学习才会积极主动,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创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对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改变古板的教学模式 ,对教材仔细研究,结合学生的兴趣,将课堂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地融入到思政教育课堂中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学习氛围,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2]。
(二)教育方法的有机组合
思政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应和教育心理学紧密相联,思政教育和教育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一,教育心理学的开展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心理教育应该结合教育者的生活环境、教育水平和心理性格特点等要素,进行相应的交流方式和治疗手段[3]。通过这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辅助,能有效规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有思政教育课的开展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与此同时,关于学生思政教育课技术上的支持,心理教育的“谈话疗法”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方法,可以应用到思政教育中来,对一些有特殊问题的学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
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应针对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除此之外,还应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努力培养学生个性,促进高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塑造大学生完美个性,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盛新娣,杨丽.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针对性提升的辩证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2):27-32.
[2]劉铭枢.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途径探析[J].新西部,2018(03):146+156.
[3]徐俊.以案例为载体的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才智,2017(32):122-123.
作者简介:
王明珠(1988-),女,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