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2018-10-13 10:23李新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探路小品文用词

李新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46-0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2.让学生感受科学小品文用词的严谨、规范、科学。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体验和感悟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浅显的科学小品文,对于蝙蝠飞行的原理,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抽象,但是用简单的示意图,把飞行原理画出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以,在本课中,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小组的学生读起来、画起来、说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原理。

教学准备:

Ppt辅助课件 三次试验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蝙蝠是一种什么动物?雷达又是一种怎样的装置呢?

3.引导思考: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探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二、探究解疑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哪些语句写出了蝙蝠夜间飞行本领高?

3.读句子,从“既……又,不但……而且”感受蝙蝠夜间飞行本领高。

(二)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过渡: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难道是它的眼睛特别敏锐吗?

2.自由朗读四到七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1)完成下列表格。

(2)画出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的简单示意图。

(3)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

(三)汇报学习成果

1.小組展示自学成果。

问: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2.齐读: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3.品词析句,感受科普文用词的严谨性:

去掉原句中的“配合起来”,表达的意思和原句一样吗?为什么?

4.总结:不能去掉“配合起来”一词,这样说是不科学的。在第二次、第三次试验中,分别给蝙蝠塞上耳朵,封住了嘴,单独将耳朵或嘴露在外面,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说明蝙蝠在夜里探路时靠的是嘴和耳朵一起发挥作用,所以“配合起来”一词是不能去掉的。本篇课文是科学小品文,用词都是严谨规范的,我们在写这类文章时也要注意用词的严谨、规范、科学。(板书:科学小品文:严谨 规范 科学)

5.小组派成员上台画蝙蝠夜间安全探路的简图,其他成员简述原理。

6.品词析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反复”和“终于”能去掉吗?两个词各说明了什么?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过度:科学家研究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是想干什么呢?

2.自由读第八自然段。画出雷达工作的简单示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请学生上台画图)

3.从蝙蝠探路到雷达导航,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 ) ( )

雷达的( )相当于蝙蝠的( )

( ) ( )

4.回到课题:课题为什么要把“蝙蝠”“雷达”用一个“和”连起来呢?

三、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了解仿生学。

2.拓展知识:还有哪些科学发明是从自然界得到启示的?

3.展示一些仿生科学的资料。

四、总结

同学们,科学家探索出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秘密发明了雷达,造福于人类,希望你们用一双慧眼观察生活,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猜你喜欢
探路小品文用词
苍凉又喧嚣:《我与地坛》中的用词
转瞬即逝的绝美——例谈小品文《蝉》的微解读策略
写话妙计之用词准确
探路内蒙古医改
汪曾祺小说的用词特点赏析
终结因病致贫甘肃探路
小品文的精神
谈谈小品文
论张岱小品文的“以诗为文” ——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
嫦娥五号探路兵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