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锦銮 李华聪
[摘要] 目的 研究评判性思维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进行评判性思维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血糖值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数据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将评判性思维应用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护理中,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还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有效的促进了护患关系,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应当推广应用。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肝硬化;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b)-0146-02
评判性思维是指一个个体在较为复杂的情况中,使用自身掌握的知识以及累积的经验,通过假设、区分、选择问题并且将其解决,是一种通过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式以及合理判断通常是在反思基础上获得的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思维。从护理干预的角度可以将评判性思维概括为,在解决护理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对问题进行反思以及推理。绝大多数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存在典型糖尿病的情况,也就是临床常说的“三多一少”的情况,通常该类患者的家族不存在糖尿病史[1]。不过肝硬化患者通常会出现血糖异常变高的情况,该种类型的糖尿病是在肝损伤的基础上继发的,因而临床将该类病症命名为肝性糖尿病。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以及护理困难均较大,预后效果也较为不理想。该院为改善此种情况,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60例患者对评判性思维在肝硬化和并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区间为38~76岁,平均年龄为(51±2.4)岁。按照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常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条件。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符合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超过7 mmol/L;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均了解、同意参与该次研究,并且签署相关同意文件。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重大脏器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患有精神类、语言类等障碍无法正常与人沟通的患者。
1.2 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在参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接受评判性思维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训练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因大多数的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其处理突发问题时使用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较弱。所以为提高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对其进行培训,让护理人员了解评判性思维的基础概念以及特点和优点,并且分析评判性思维与护理工作的关系[2]。
②评判性药物护理干預:口服将糖类药物会导致肝硬化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副作用,因而应当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对患者用药,通常外源性胰岛素是临床治疗Ⅰ型糖尿病首选的药物。一般在患者接受皮下注射治疗后15 min左右开始进食,注意胰岛素的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更改,并且还需观察药物滴注的速度以及使用顺序,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因低血糖会加重肝损伤的情况,所以应当着重注意患者的血糖情况[3]。
③评判性心理护理干预:肝硬化糖尿病患者因其疾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因而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并且饮食也需控制,同时因长期治疗还会产生较多的医疗费用,所以通常患者会存在较大的精神压力以及心理负担,使得患者极为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并且对于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4]。因为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患者的痛苦,并适当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预后效果[5]。
④评判性饮食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对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十分重要,需要在保证患者营养摄入的同时,还要避免食用不利于患者健康的食物。肝硬化患者需尽量食用蛋白质、维生素、热量含量高的食物,并且避免食用难消化的食物,纤维较粗的食物应当尽量避免食用。而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当控制水果、葡萄糖以及蛋白质的摄入[6]。为延长食物的吸收时间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可以多食用纤维性类食物,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患者应当食用高纤维膳食,并且食物需保持低糖,为避免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饮食的过程中应当细嚼慢咽。
1.3 效果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进行统计,总计有3个选项,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患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感受进行勾选。使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统计并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临床数据均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对比,使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予以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非常满意的16例、满意13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6.7%;参照组患者非常满意9例、满意11例、不满意10例,护理满意度为66.7%;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组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6 7,P=0.002 6)。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况均有明显的好转,数据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血糖值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空腹血糖值为(8.4±3.5)mmol/L、参照组为(8.5±3.3)mmol/L,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69,P=0.8834);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值为(6.1±1.5)mmol/L、参照组为(7.5±2.6)mmol/L,研究組的空腹血糖值明显优于参照组(t=3.297 9,P=0.001 4)。
3 讨论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因其病症较为复杂,治疗较为困难、护理难度大、预后效果较差,并且患者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以及进行饮食控制,药物治疗产生的巨大经济压力以及疾病本身和治疗的痛苦带给患者的精神压力,进而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7]。该类负性情绪不仅危害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时也使得患者产生悲观的情况,进而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拒绝、不配合治疗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因而对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往往不等达到理想效果,该文对评判性思维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较为显著。
评判性思维能够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应用评判性思维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应用评判性思维进行正确的反思以及选择,使得护理工作得到了深化,同时还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进而明显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在本文的研究中,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情况,来分析评判性思维的作用。接受评判性思维进行护理的研究组,其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接受消化内科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并且其相关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评判性思维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同时还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贵芬.评判性思维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体会[J].医药前沿,2017,7(15).
[2] 卢玉仙,高薇,武晶晶,等.进展性护理案例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9):1221-1224.
[3] 黄颖,严璐,谭玉婷,等.我国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研究的文献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31(3):70-73.
[4] 王晓美,司良敏,蔡欢.综合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2):365-367.
[5] 何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失代偿期的糖代谢水平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2):1429.
[6] 田莉娜,宁娜,武芳.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34-135.
[7] 葛延平.优质护理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8):213.
(收稿日期: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