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红
摘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郊區城市化已经凸显出来,很多城乡结合部成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过渡地带。因此,城郊初级中学教育,既具备城市教育的特点,又具备乡村教育的特点,那么在新时代之下,如何构建城郊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本文结合本校的实践经验,探讨在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制下的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109
城郊初级中学在教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够吸收城市教育的特点,又带有乡村教育的特点,所以,在新时代之下,如何才能够实现当前人才的培养需要,构筑教育育人共同体。
一、建立完善的教育育人共同体体制
体制是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规章制度之一,所以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育人共同体制是实现城郊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关键所在,在这一过程中,有学校专门抽出一部分人,作为构筑城郊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委员会在城乡之间的沟通作用,不断加强城郊中学与城市的沟通和联系,促进乡村文明的建设,实现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筑。机制的有效应用能够积极引导学校尽快吸收城市文明的特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根据对当前城市教育的现状出发,考虑到城市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优势教学资源,以及培养学生的目标,在积极发掘本学校学生的特点,实行为城郊学生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并定期向相关的城市定点学校做更深的交流和理解,不断地让学生吸收城市文明的特点。
二、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生教育质量的优劣与教师队伍的素质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城郊初级中学必须要选配品德高尚,专业技能强的教师加入到教育育人共同体团队的建设中,通过这批队伍,深入了解学校学生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接收城市教育文明的特点,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品德课的学习,被给予学生相关的实践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学校在此基础之上,还应该创设考核优秀教师的奖励,如果教师能够在教育育人共同体中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则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给予物质奖励,以鼓励更多的教师能够加入这样的育人队伍中,不断地提高学校教师的师资力量,推进城郊初级中学的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建设。
三、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实践课程
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实践纳入到教育教学体制中,辅助学校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因此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条件,安排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实践工作中,让初级中学能够体会到德育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对此,在实践课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关的精神奖励,为其他同学做相应的榜样。但是,学生尚处不断成长的状态,因此心智还不够健全,在实行实践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教师作为指导,这样才能够将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规避掉,最终使学生能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完成学校的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创设和构建。
四、探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积极努力的探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通过深入对发达国家的教育育人共同体的研究,提出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并结合本学校学生的特点,对方案进行反复的研讨,初步建立有利于学校构建教育育人共同体的培养模式。就目前来说,学校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主要是依据教师的积极投入,学生的实践工作,相互结合的培养模式。但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课程要求,提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入新的内容,首先,必须要加入初级中学的德育教育,并且通过相关的奖励措施,使德育教育能够实行下来,其次,可以借鉴相关的奖励证书机制,对于一些德育表现良好,智育发展良好的学生可颁发一定的奖励证书,不断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在新课程教学体制的推动下,城郊初级中学的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已经初见成效。其原因是能够快速的吸纳城市教育的优秀模式,以及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的逐渐提升。但是,城郊初级中学的育人共同体与城市的育人共同体,还存在着诸多的差距,所以,在构建城郊初级中学教育育人共同体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人才的培养、机制的建立、相关育人模式的创新等这些问题放在首位,促进城郊初级中学的教育育人共同体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兰觉明.建教师工作坊 构学习共同体——培训团队工作坊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
[2] 胡梓滟.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实施策略的改进——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的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16(22).
[3] 邓雪玲.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校本研训的实施策略[J].教育导刊,2013(1).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第四中学 06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