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F7L2基因rs7903146遗传变异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系统评价*

2018-10-13 04:04:26李友珍陆慧群韦丽娜陆德飘覃珍华刘桂熊韦柏州郑惠婷罗秀云梁伟燕秦胜花于祥远
重庆医学 2018年27期
关键词:遗传变异显性关联

李友珍,陆慧群,韦丽娜,陆德飘,覃珍华,徐 震,刘桂熊,韦柏州, 郑惠婷,罗秀云,韦 琴,梁伟燕,秦胜花,于祥远

(1.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广西桂林 541100;2.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与检验专业,广西桂林 541100;3.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广西桂林 541100;4.桂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广西桂林 541001)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可增加孕妇及其子代未来罹患Ⅱ型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也可导致胎儿畸形、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1-2]。据统计,目前全球GDM发生率为1%~14%,我国发生率已超过8%[3]。GDM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生由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4-5]。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和基因多态性与GDM发病的关联研究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葡萄糖激酶(GCK)等基因的基因遗传变异与个体发生GDM的风险关系密切[6-7]。研究显示,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可通过经典Wnt信号转导通路在胰岛β细胞增殖与分化、胰岛素分泌及维持血浆葡萄糖稳态等多方面起重要作用[8-9]。目前,有关TCF7L2 rs7903146多态性与GDM 发病关系的研究结论仍有争论,可能是因为研究对象地域和种族的差异、单个研究样本量较小致统计学效能不足等。为明确该遗传变异与GDM发病的关联,揭示GDM发病的机制,现作一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 截止2017 年8月31日,借助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中国知网(CNKI)等国内外期刊数据库,联合使用主题词或关键词,中文检索词:妊娠期糖尿病、转录因子7类似物-2、遗传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英文检索词: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transcription factor 7-like 2/TCF7L2、variant/polymorphism,检索有关rs7903146 C>T与GDM 发病相关病例-对照研究。使用文献追溯法,查阅目标参考文献,补充检索相关研究。

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正式发表的有关TCF7L2 rs7903146 C>T与GDM发病关系的中英文报道的病例-对照研究;(2)文章可提供完整的基因分型资料;(3)病例组为GDM患者,对照组为同时期健康妊娠妇女。排除标准:(1)综述、文摘、病例报告等非病例-对照研究;(2)文献质量差,重复发表,数据描述不详;(3)无法明确基因分型数据。

1.3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阅读摘要及全文,由两位评价员根据设定好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选择。独立提取目标数据,若遇分歧,则由双方讨论解决或由第3位评价者仔细查询内容后判定。提取的主要内容有作者姓名、发表日期、国家、研究种族、样本量、平均年龄及基因分型数据等。

1.4数据处理及分析 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OR及相应95%CI,估计研究位点与疾病风险的关系;CochranQ检验方法对纳入数据间异质性进行识别,当I2≤30%或P>0.10,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否则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采用Begg′s和Egger′s检验方法,对纳入研究发表偏倚情况进行识别[10-11],并应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系统评价结果的稳健性。

2 结 果

2.1所纳入研究基本资料情况 截止2017年8月31日,检索到TCF7L2基因rs7903146C>T遗传变异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相关研究的文献共51篇,经阅读标题和摘要,排除13篇,剩余38篇;依据设定纳入、排除标准,仔细阅读全文后再次排除21篇,包括综述4篇,TCF7L2基因表达与疾病的相关研究11篇,不涉及该位点病例-对照研究6篇。最终纳入符合文献17篇[12-28],共包含13 950例研究对象,其中GDM病例组5 066例,对照组8 884例纳入本研究。依据LICHTENSTEIN等[29]对纳入病例-对照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见表1。具体研究资料情况见表2。

表1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情况

续表1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情况

表2 纳入文献基本资料情况

-:表示无数据

图1 TCF7L2 rs12255372遗传变异与GDM的发病风险(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

2.2Meta分析结果

2.2.1异质性检验 运用Cochran Q检验识别纳入数据间异质性,结果显示,显性遗传模型(CT+CCvs. TT),纳入研究数据间异质性程度为I2=37.2%,P=0.062;隐性遗传模型(CCvs. CT+TT)异质性为I2=47.9%,P=0.015。

2.2.2TCF7L2 rs7903146与GDM发病的关联分析 依据对纳入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的情况,关联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型)进行,以OR值及相应95%CI评估TCF7L2 rs7903146 C>T 遗传变异与GDM 的发病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rs7903146 C>T与GDM发病显著相关,在显性遗传模型下,与TT基因型相比,C等位基因携带基因型可显著降低妊娠期妇女GDM的发病风险,OR(95%CI)=0.67(0.54~0.84);在隐性模型下,与T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CC基因型妇女妊娠期罹患GDM的风险显著降低,OR(95%CI)=0.64(0.56~0.74),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2.2.3文献发表偏倚评估 本研究应用Begg′s和Egger′s方法对纳入分析的17篇文献进行发表偏倚检验(显性遗传模型、隐性遗传模型),结果显示,Begg′s漏斗图各研究呈基本对称分布;进一步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显性遗传模型:Begg′s检验(P=0.767) ,Egger′s检验(t=-0.40,P=0.696);隐性遗传模型:Begg′s检验(P=0.444)和Egger′s检验(t=-1.13,P=0.277) ,见图2。

图2 纳入研究发表偏倚检验(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

2.2.4敏感性分析 采用 Leave-one-out方法,将本研究所纳入文献逐一剔除,评估单个研究对总体合并效应的影响(显性遗传模型、隐性遗传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现总体效应的OR及95%CI因某一篇研究数据发生明显波动,提示本研究结果稳健性较好。同时,逐一剔除单个研究后,所纳入发表数据间的总体异质性程度未发生显著变化。

3 讨 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围生期常见的并发症,今年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可影响母亲及子代的远期健康。目前医学界认为,GDM的发病与饮食、遗传、个人行为、炎症因子等相关因素有关[30-31]。研究显示,相关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变异可能影响个体对妊娠糖尿病易感性。研究表明,TCF7L2可影响胰岛β细胞增殖与分化、胰岛素分泌、维持血浆葡萄糖稳态等生理过程,与机体糖代谢关系密切[9]。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及多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TCF7L2基因遗传变异与个体对GDM的易感性有关。

目前,国内外有关TCF7L2 基因rs7903146 C>T遗传变异与GDM 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rs7903146 C>T变异与GDM 发病之间的关系,但各研究结论仍有争议[22-23]。ARIS等[27]发现,rs7903146 C>T基因多态性与GDM 发病风险有关C等位基因可显著增加妊娠期妇女发生GDM 的风险;而THOMAS和KLEIN等[14,26]的研究未发现该遗传变异基因型在GDM 和正常妊娠组中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阚林等[19]的研究也显示,该位点与妊娠期妇女GDM 的发病无显著关联。考虑到样本量大小、研究对象选择以及遗传背景等的影响,康闪等[32]的Meta分析表明,rs7903146 C>T多态性与GDM发生不存在显著关联[32]。因其研究纳入了2012年为止的10篇报道,而截至目前又开展多个有关该位点与GDM发病关联的研究,本研究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期进一步确认rs7903146与GDM发病之间的真实关联。

本研究结果表明,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式下,rs7903146 C>T与GDM发病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显性遗传模型下,与TT基因型相比,C等位基因携带基因型可显著降低妊娠期妇女GDM的发病风险,OR(95%CI)=0.67(0.54~0.84);在隐性模型下,与T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CC基因型妇女妊娠期罹患GDM的风险显著降低,OR(95%CI)=0.64(0.56~0.74)。以上结果提示,C 等位基因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性遗传因素,可以降低女性妊娠期发生GDM的风险。本研究借助Begg′s 漏斗图和Egger′s 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验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情况,均未检测到明显的发表偏倚存在;灵敏度分析也未发现单个研究严重影响整体合并效应。这也提示,本次分析结果具备较好的稳健性,研究结论可信度较较高。由此,对妊娠期妇女进行rs7903146 基因型检测,有助于GDM易感人群的识别,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积极的价值。

此外,本研究所纳入文献均为已公开发表的、有关rs7903146 C>T 遗传变异与GDM 发病风险关系的报道,鉴于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更容易被发表,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又因纳入研究基本都是以医院为研究对象来源的病例-对照研究,且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样本选择及样本代表性、研究间病例/对照的匹配度等,各研究难免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和资料偏倚。以上局限可能对涉及的各分析结果及整体合并效应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仍需谨慎接受本研究发现。

综上所述,TCF7L2 基因rs7903146 C>T遗传变异与GDM 的发生显著关联,C等位基因可能是防止妊娠期妇女发生GDM的保护性遗传因素。本研究发现可通过涉及不同种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遗传变异显性关联
先导编辑技术可编辑近90%的人类遗传变异
海南医学(2020年1期)2020-01-18 02:35:28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0
基于改进遗传变异算子的海岛算法
电子制作(2019年24期)2019-02-23 13:22:18
奇趣搭配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31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智趣
读者(2017年5期)2017-02-15 18:04:18
火力楠子代遗传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选择
GABABR2基因遗传变异与肥胖及代谢相关表型的关系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中学语文(2015年27期)2015-03-01 03: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