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2012年统计,世界上因肺结核死亡的病例数达到405万[1]。因此,尽早对症治疗肺结核,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将收诊的82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案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先入院就诊的设为对照组,后入院就诊的设为治疗组。所有病例均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研究,且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患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药物过敏者。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24~65岁,平均(43.4±5.69)岁;治疗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21~69岁,平均(45.1±6.7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口服900 mg异烟肼(汕头金石制药总厂生产,国药准字H44021082),1次/2 d;口服600 mg利福平(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1677),1次/2 d;口服2 g吡嗪酰胺(广东台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947),1次/2 d。(2)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给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即口服0.2 g左氧氟沙星(第一三共制药(北京)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091),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2个月。
根据《肺结核治疗效果评定标准》[2],拟定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咯血、胸痛、咳痰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痰培养呈阴性。(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身体各项指标趋于正常,痰培养仍呈阳性。(3)无效:临床症状及身体指标变化不大,甚至加重。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评价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 [n(%)]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至多个脏器。肺结核,患者常常多伴有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临床上,以低热、乏力、盗汗、纳差、消瘦等为显著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咯血、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3]。现目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用药方案是治疗肺结核的常用方法,虽可缓解病情,但整体疗效并不理想。对此,临床医师开始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属于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是一种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几复制,促使细菌死亡。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肺结核,对病原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喹诺酮类抗菌药与茶碱类药物合用时,可能因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部位竞争性抑制,减少茶碱类肝消除,延长血消除半衰期,升高血药浓度,引起茶碱中毒(如抽搐、震颤、恶心呕吐等),需引起重视。本研究中,对照组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联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5.1%VS80.4%,P=0.001)。可见,喹诺酮类药物在肺结核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