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宏 李若男
[摘 要] 将影响开放获取期刊内容质量的因素界定为稿源质量、稿件质量、编审合理度3个维度。采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构建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果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各项内容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对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果的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进而提出具体改进建议,以期提升开放获取期刊的知识传播效果。
[关键词] 开放获取期刊 知识传播效果 内容质量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8) 05-0097-06
[Abstract] Define the content quality as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manuscript source quality, the manuscript quality and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editorial review. Adopts the system dynamics method and constructs the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effects and influences of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Key words] Open access journals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effects Content quality
1 引 言
從1980年代末期开始,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 OAJ)逐步进入学者视野。经过30余年发展,开放获取期刊已成为学术出版的主要产品形式之一[1]。相较于传统期刊,开放获取期刊借助网站等作为业务推广载体,并凭借特有的经营模式使作品更具有信息共享性、传播便捷性、资源免费性等特性[2]。这增加了学术作品的可见性(visibility)与知识交流的时效性。而学术作品可见性的提升为开放获取期刊价值和影响力的发挥提供了条件,使其得以在目标受众群体内广泛传播[3]。然而,与传统期刊相比,开放获取期刊的知识传播效果仍处于较低水平[4]。因此,提升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的有效性对行业与学界均有重要意义。
从信息传播角度看,开放获取期刊的知识传播系统是一个由传播者、知识本身、知识传播渠道、接受者和其他要素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5]。在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中,知识是以论文形式存在的。作为知识“提供者”,作者将论文以付费形式发表于开放获取期刊,以期自己的论点和研究成果获得传播与关注。而作为知识“索取者”的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开放获取期刊平台对文献资源进行检索、下载等操作,免费获取自己的所需知识[6]。通过这一过程,作者更容易达到知识传播目的,从而激发其对于开放获取期刊出版模式的持续使用意愿,从而有可能形成“作者—知识传播—读者—知识获取—作者”的良性循环。期间开放获取期刊所刊载论文的质量,是决定该良性循环可否持续以及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果的关键元素[7]。如开放获取期刊内容质量不佳,无法为读者提供知识利用价值的保障,就会导致上述良性循环无法顺利进行并最终影响开放获取期刊的知识传播效果。因此,厘清影响开放获取期刊内容质量的因素,并研究其作用机制及影响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2 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动力学建模
2.1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为深入研究开放获取期刊的知识传播效果与内容质量之间存在的关系,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方法展开研究。系统动力学是1958年美国福雷斯特(Forrester)教授提出的系统仿真研究方法,其通过解析研究对象的内在机制和系统行为,创建数学模型研究各元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为所需解决的问题提供仿真模拟的图像数据结果[8][9]。为此,本研究首先依据研究对象的特性、多重反馈性确定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果是否适合进行系统动力学分析;其次,根据期刊传播环节及过程确定其知识传播系统的边界以及各子系统内的因果关系,并借助Vensim系统动力学专业软件将构建的计算方程式代入存量流量图,输入经处理过的实际案例数据使其模拟运作起来;再次,确定模型合理性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开放获取期刊平台运营者的选稿标准与途径、稿件编审制度与策略提出改进建议。
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果并非只受单一因素影响,它是一个非线性、多重反馈、动态复杂、富含因果关系的开放系统。利用系统动力学创建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模型,能够对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清晰明了的分析,从而有助于判断与内容质量相关的各因素对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果的影响程度,并可为提升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果的具体措施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拟围绕开放获取期刊载文的内容质量,对其知识传播效果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2.2 因果关系分析
因果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反馈回路的集合体,可清晰表达系统的非线性内部机制。因果关系图中包含的反馈回路数量,标志着该系统的复杂程度。从因果关系类型来看,系统内的两个变量之间可能是正关系、负关系、复杂关系、无关系这4种关系中的任意一种。在因果关系图中,分别以“+”“-”号表示两变量之间的正负关系。回路中各变量之间的正负关系,直接决定反馈回路的极性。根据极性,反馈回路可划分为正反馈回路和负反馈回路。正反馈回路使得变量的偏离程度增强,而负反馈回路则使变量趋于稳定。
厘清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是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关键步骤。以下,本文从微观角度分析因果关系,即在知识层面以“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总量”为中心对期刊知识传播效果进行研究。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因果关系如图1所示。
2.3 系统存量流量图与模型方程设计
存量流量图是系统动力学的基础,以数学方程式的方式有机地体现模型中各变量的内部机制,将研究对象科学地置于模型中,可以获得更加合理的研究结果。通过适当拓展因果关系图,本文得到了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果系统的存量流量图,如图2所示。存量流量图涉及的主要变量包括:2个状态变量(L)即OA出版机构知识价值、OA知识传播总量;3个流率变量(R)即知识创新、知识淘汰、OA知识增加量;12个辅助变量(A)即OA论文出版量、OA论文创作意愿、OA论文质量、OA论文收录量、OA知识传播渠道使用量、文献阅读量、文献关注量、文献检索量、文献下载量、社交平台关注量、参与国家数量、平台点击浏览量;除此之外,编审合理度、稿件内容质量、稿源质量、知识落后、知识无用度、平台使用障碍、作者投稿障碍、作者语言障碍为常量(C)。
OA出版机构知识价值是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商已出版论文所承载的知识总量,用以反映OA出版机构实际运营的好坏程度。知识创新和知识淘汰,即影响OA出版机构知识价值的2个流率变量。知识创新在之后的数据处理过程中以年为计算单位,表现为每年新增的论文数量及其质量。随着知识不断更新,OA出版机构以往累积的部分知识已经过时或者无用。这类落后、无用的知识虽然仍存储在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仓储内,但从科学价值角度看实际上是已经被淘汰的知识。由于知识创新受到论文出版量和论文质量2个变量的影响,且知识淘汰受到在OA出版机构知识价值这一基础上的知识落后、知识无用度2个变量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设定知识创新、知识淘汰2个变量的计算方程式为:知识创新=OA论文出版量* OA论文质量,知识淘汰=OA出版机构知识价值*(知识落后*影响系数1+知识无用度*影响系数2)。
上述计算方程式中,2个影响系数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而得。具体过程是,笔者邀请专家评价组(N=15)填写专家问卷,对影响知识淘汰的2个影响因素进行重要程度比较。构成专家组的15人为曾深入研究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的在读硕博士生以及教授、学者,其评价数据具有权威性及可靠性。下文中,针对常量数值进行评定的调查对象亦为该专家评价组。根据回收专家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结果构建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10],如表1所示。
为保证计算精度,本文将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录入yaahp 6.0层次分析法专业软件,检验一致性并运行数据计算过程,可得知识落后、知识无用度这2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向量为:(影响系数1,影响系数2)=(0.67,0.33)。
其他計算方程式中所涉及的权重值计算过程均同上,由此可得全部计算方程式,如下所示:(1) OA出版机构知识价值(L)= INTEG(知识创新-知识淘汰,初始值),知识创新=OA论文出版量*OA论文质量,知识淘汰=(知识落后*0.67 +知识无用度*0.33)*OA出版机构知识价值;(2)OA知识传播总量(L)= INTEG(知识传播增加量,初始值),知识传播增加量=文献关注量*0.33+文献阅读量*0.67;(3)OA论文质量(A)=稿源质量+稿件内容质量+编审合理度;(4)OA论文出版量(A)=作者OA论文创作意愿*0.75+OA知识传播总量*0.25;(5)OA知识传播渠道使用量(A)=OA论文收录量*(OA论文质量*0.46+平台点击浏览量*0.54)/平台使用障碍;(6)OA论文创作意愿(A)=(OA知识传播总量*0.5+OA知识传播渠道使用量*0.5) /(作者投稿障碍*作者语言障碍);(7)文献阅读量(A)=OA知识传播渠道使用量*(文献下载量*0.39+文献检索量*0.61);(8)文献关注量(A)=OA知识传播渠道使用量*(参与国家数量*0.33+社交平台关注量*0.67)。
3 OAJ知识传播效果系统动力学仿真
对计算方程式进行定义后,本文采用Vensim软件模拟运行所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合理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发现本次模拟运行模型的操作未出现病态结果。由此可知,本文所构建的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果模型具有合理性,可进行下一步仿真模拟操作。本文将开放获取出版机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作为仿真模拟实验对象。PLoS成立于2000年,共出版发行7种生物医学等多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开放获取期刊,向大众免费传播,以期推广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为科学知识传播作出贡献[11]。
3.1 模型中的常量、初值及表函数
常量参数及水平变量初值。专家评价组根据对于PLoS的主观感受填写调查问卷(评分范围为0—10 分)后,本文取其所评分数的平均值,获得系统动力学模型中所涉及的8个常量参数(C)的数值,如表2所示。此外,为保障2个水平变量计算公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OA出版机构知识价值和OA知识传播总量的初始值均设定为1,以此表示1个单位。
表函数。本文收集的数据来源于PLoS的官方网站,为避免数据过大而产生病态运算结果,特将收集所得2013—2016年实际数据按适当比例缩小,用表函数表示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5个辅助变量,即文献检索量、文献下载量、社交平台关注量、参与国家数量、平台点击浏览量(见图3)。
当X(年份)取值为1—4时,5个辅助变量的数值(缩小后)如上图所示,其表函数方程式为:文献检索量= WITH LOOKUP (Time,([(0,0)-(4,10)],(1,0.53),(2,0.9),(3,1.16),(4,1.2)));文献下载量= WITH LOOKUP (Time,([(0,0)-(4,10)],(1,1.3),(2,1.7),(3,1.9),(4,2)));社交平台关注量= WITH LOOKUP (Time,([(0,0)-(4,10)],(1,1.1),(2,1.5),(3,1.9),(4,3)));参与国家数量= WITH LOOKUP (Time,([(0,0)-(4,10)],(1,2),(2,2),(3,1.9),(4,1.9)));平台点击浏览量= WITH LOOKUP (Time,([(0,0)-(4,10)],(1,0.17),(2,1.126),(3,2.1),(4,2.1)))。
3.2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图4为OA出版机构知识价值和OA知识传播总量的仿真结果。从整体趋势来看,在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过程中,PLoS所储存的知识量和通过开放获取期刊方式传播的知识信息量在不断持续上升,且两者的上升速度不断增加,其中前者的上升速度增加得更快。
模型中多个变量均对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果起影响作用。本文仅从论文质量角度选择稿源质量、稿件内容质量、编审合理度3個变量对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模型进行系统动力学分析。
3.3 论文质量政策效果实验分析
本文采用3组实验情况同对照情况进行对比,以期模拟多种论文质量控制政策的实施效果。
在第1组(对照组)中,稿源质量、稿件内容质量、编审合理度3个变量相对于OA论文质量的影响系数均为1,即OA论文质量(A)=稿源质量+稿件内容质量+编审合理度。在第2组(实验组)中,常量稿源质量的政策实施力度翻倍,其他影响因素政策实施力度保持不变,即OA论文质量(A)=2*稿源质量+稿件内容质量+编审合理度。在第3组(实验组)中,常量稿件内容质量的政策实施力度翻倍,其他影响因素政策实施力度保持不变,即OA论文质量(A)=稿源质量+2*稿件内容质量+编审合理度。在第4组(实验组)中,常量编审合理度的政策实施力度翻倍,其他影响因素政策实施力度保持不变,即OA论文质量(A)=稿源质量+稿件内容质量+2*编审合理度。
根据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动力学模型,本文对这4种情况进行实验分析,其仿真结果分别如图5、图6所示。
图5 OA出版机构知识价值政策仿真结果
图6 OA知识传播总量的政策仿真结果
根据仿真实验结果图,发现加强稿源质量、稿件内容质量、编审合理度3个影响因素中任意一个的政策实施力度,政策效果均得到明显增强。其中,加强稿件内容质量方面的政策实施力度(第3组),对增加最终知识传播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加强稿源质量方面的政策实施力度(第2组),对增加最终政策效果的影响显著度次之;加强编审合理度方面的政策实施力度(第4组),对增加最终政策效果的影响显著度较小。
4 结 语
本文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实验,研究了多种情况下开放获取期刊论文质量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主要表现在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果。根据实验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各方面论文质量政策的作用下,OA出版机构知识价值、OA知识传播总量等知识传播效果指标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增加论文质量政策实施力度,可使政策效果得到提升;其中,增加稿件内容质量的政策实施力度对于最终政策效果的正影响程度,大于稿源质量及编审合理度的正影响程度。
基于上述结论,为提升开放获取期刊的服务质量及知识传播效果,本文认为开放获取期刊平台运营者应考虑加大论文质量把控政策的实施力度,尤以稿件内容质量为重心,并从稿件内容质量、稿源质量、编审合理度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以下建议:(1)由于研究方式、表达形式、篇幅长短、案例选取、内容增强度、参考文献等方面的不同,每篇论文的知识信息质量也存在差异。开放获取期刊平台运营者可提高论文内容在数据、语义、篇幅、案例、音频、视频、参考文献等方面的选稿标准,提高期刊刊载论文的知识信息质量以及读者从中获取的知识有效性,以期提高读者对论文的关注度,激发读者对论文进行检索、收藏、下载、分享、引用、评论等操作,达到提高论文知识传播效果的最终目标。(2)稿源质量是影响期刊内容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开放获取期刊的稿件来源有多种,如作者投稿、专家约稿、机构荐稿、社会征稿等。开放获取期刊稿件的作者也具有不同的职称、学术地位,从属于不同的学术机构。开放获取期刊平台运营者应主动争取较高水平的稿源,如采用约稿、荐稿等投稿渠道以及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作者的稿件。当稿件来源质量高时,开放获取期刊更易收录高水平的论文,从而增加读者使用开放获取期刊的意愿并主动接受与传播其刊载论文中的信息知识。(3)编审质量是影响期刊论文质量的一个直接因素。论文的编审工作是开放获取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最耗费精力的环节。开放获取期刊平台运营者需重视编审过程,主要采用较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组织较高水平的编辑、审稿专业行家团队,对论文的质量进行把控。专家给出审稿意见后,编辑人员应依据专家审稿意见,对即将发表的论文进行修改等一系列工作。保证期刊内容规格合理、文字校对正确无误、信息有用性等,使得读者认可作者付费出版的研究成果的信息知识价值,为知识的传播创造前提条件。
本文在模型构建、变量确定、方程设计、变量初始值及影响系数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后续研究中,学者可对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动力学模型进一步完善,将其复杂化,以期获得更贴近实际的仿真情况。
注 释
[1][3]刘锦宏,赵雨婷,闵梦颖.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研究[J].出版科学,2016,24(4):96-99
[2]祝琳琳,周莹.开放获取期刊用户使用意愿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6(2):57-63
[4]韩鹏鸣.基于特征因子的开放存取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8):29-31
[5]阳杰,刘锦宏,赵雨婷.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研究[J].出版科学,2017,25(5):92-98
[6]王小立.网站知识传播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启示:关于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J].图书馆杂志,2016,35(6):24-30
[7]胡德华,常小婉.开放存取期刊论文质量和影响力的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64
[8]王其藩.系统动力学(2009年修订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2-25
[9]许光清,邹骥.系统动力学方法:原理、特点与最新进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2-77
[10]许树柏.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6-13
[11]高婷,卞开萍.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的成功案例及启示[J].山西档案,2016(6):99-101
(收稿日期:201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