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广泉
[摘要]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灵活选择,尽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初中课堂常规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但其宗旨就是在课堂上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新课程改革是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入改革,它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课堂意识 、问题意识等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学会创造情境 ,让学生通过情境解决教科书里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 。这就要求教师学习,并能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知道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课改精神,使教学有的放矢。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在众多教育参与者中根深蒂固,所以,新的教学模式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学方式为主线 ,思考思维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发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 ,改变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空间是较为活跃的,所以,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和鼓励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育要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新的教育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升华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求 ,“以人为本”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次对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实施的全方位改革。所以,老师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要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载体,是学生搭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然阶段。过程与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认识、丰富数学学习经历的重要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升华,是构建并完善学生素质、人格和世界观的重要保证。
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名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应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要兼顾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应有所侧重,根据教材特点科学分配三个维度的比重。目标设置既要符合“课程目标”中“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现阶段、本章节的具体目标定位,避免广度和深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是独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设计要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创造性地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四、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內心体验。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第一节课时,教师利用放缩尺画了一个卡通人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狐疑,“我们的数学老师又不是美术老师,为什么要用简单工具画出这张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头像呢?”教师抓住学生求知欲高的时机,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要保持
新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如有的班级学生很活跃,我在设置问题时。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有的班级的学生比较安静,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这时,我就要通过提问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承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六、学生的作业要有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样,作业的布置也应该因人而异。根据各班中每名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A、B、C三个层级,布置的作业适合于每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当然,也会有一定的提高题,让他们通过完成作业,感受到自己的数学知识在不断增加,能力在不断提升,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身边的事,用数学的头脑、方法来分析周围的世界。作业作为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增强其应用性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途径。如我在一次教学中,我为学生选编了这样的实际问题作为作业题:某城市的出租汽车起步价是5元,达到或超过5km后,每增加1km加价1.2元(不足1km部分按1km计算),现在某人乘坐这种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支付车费17.2元,问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这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学生并不陌生,所以,问题一出就引发了学生热烈讨论,并很快得出了正确答案。这时,我接着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数学问题,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轻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实际的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进一步增强作业的多样性,让学生从传统、枯燥、单调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以丰富的作业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从多种形式的作业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总之,人的学习能力是无限的 ,学习方法是多样化的,数学教育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能够让学生多样化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桂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J].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3,(02).
[2]张春梅.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12).
[3]马瑞华.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3).
(责任编辑 陈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