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明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审美感知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审美想象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审美鉴赏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的原则主要遵循充分挖掘教材情感因素与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两点。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是体味美的语言、抓住美的形象和营造审美情境。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审美教育可以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使学生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教师应不断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
一、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
1.培养审美感知力,提升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方法,内在的情感体验和积累通常是凭借感官对自然、艺术等形式的把握来完成的。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教育的必备能力,是审美素养的核心。
中学生兴趣广泛,教学中应根据这一特点,培养他们多样化的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涉及了不同题材、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欣赏到山、水、花、鸟等不同自然景物和风、云、雷、电等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自然美,欣赏到物质生产、精神劳动、革命斗争、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和人的心灵、行为、语言、风度、服饰等表现出来的社会美,欣赏到建筑、音乐、绘画、雕塑、戏剧、歌舞等表现出来的艺术美,以及探索自然奥秘、揭示社会规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美,并认识优美、壮美、崇高和悲剧、喜剧等种种美的形态。通过阅读这些艺术精品,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对语文教学有着助推作用,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2.培养审美想象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想象是审美活动的关键,美育的核心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他们思维品质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美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好的文学作品通常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作品中蕴涵的艺术美感需要学生去展开联想和想象,发挥创造性思维才能够体味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唤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
比如《敕勒歌》这首小诗,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写出草原的一望无垠、宽广辽阔。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没有见过大草原,只是在影視图片上见过,要让学生理解这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借助语言描写出的意境,让学生想象原生态大草原的美,说说这首诗抓住草原的哪些特征来写的草原景色,从诗中能体会到草原人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展开联想,可以体会到其意境,同时产生美感,陶冶情操。
3.培养审美鉴赏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
在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的基础上,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审美鉴赏。鉴赏就是要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思索、分析和总结,只有经过鉴赏了的东西,学生才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它的美。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提高了,识别美丑的意识就会增强,识别美丑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这样,学生就会在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审视现实生活,珍视人生。
二、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的原则
在语文课堂中落实审美教育的目标,认识到基本的原则,必须要讲究教学策略。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情感因素,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1.充分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独具特点,它常常以情动人,寓教于乐,春风化雨,对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素质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中学语文教学缺乏情感的认识,深入情感世界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思想只有沉浸在浓厚的情感中时,才能得到情感的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和记忆,激发思维。所以,重视情感因素的渗透,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新的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2.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审美教育是非常愉快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能给学生带来某种情感的宣泄,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放松心情,师生默契配合完成课堂审美教育,因此,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保障。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审美教育,教师应在传授语文知识、分析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审美教育的实施。
1.体味美的语言
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应使课堂成为感知美和领悟美的场所,让学生积极地成为鉴赏美和领悟美的主体。通过进行体味文章语言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品味美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准确的审美对象,使学生心中慢慢产生美感。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品味美、体验美和感悟美,不应该把自己备课中体验到、感悟到的美感解说给学生听,而应该和帮助学生自己品味课文,体味其中的语言美,只有让学生对审美对象有情感上的触动,唤起学生的记忆,激起学生活跃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当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和谐完美的程度,才能使学生自己去体验课文中存在的美,从而获得深层次的审美认识。
2.抓住美的形象
按照不同的分类,世界上有壮美、优美、静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但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都是以具体鲜明可感的形象来表现的,而感受美的形象所展示的社会生活、自然界的画卷,能给人以某种特定的情绪和情感的感染,拨动人们情感的心弦,启迪人们追求真理、思考人生。
美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学生学习知识和认识世界通常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抽象的意象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既使学生易于接受,又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形象,有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理形象,学生品味这些文字时,如果能抓住这些美的形象,就好像感觉自己在画中行、在景中游,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美不胜收的感觉。如果离开了这些形象,审美对象无法品味,审美教育的意义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审美教育就是一种形象教育,是一种通过以形象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审美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学作品的语言,感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认识那些具有时代精神,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对学生的心灵塑造具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教育人、感动人和激励人的艺术魅力。
3.创造审美情境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也是審美教育的实施者和主导者。教师应制造各种氛围,使学生在不同的氛围中体会文本的审美意义,产生强烈的精神享受。
第一,利用音响进行美育。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声情并茂、情感细腻丰富的好文章比比皆是,在教学中巧妙使用好音响进行教学,就能在课文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沟通的桥梁,把学生引导到美的艺术境界中,因为这是由音乐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音乐是情感艺术,由旋律、节奏等音乐语言创造音乐形象,审美教育可以借助这些形象来感染学生,变抽象、枯燥的语言为生动有趣的形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精美的插图能够把抽象的内容化为形象可感的艺术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插图丰富精美,形象鲜活,为教材增添了美与魅力。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插图,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把诗歌具体化为形象可见的物象,学生通过对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的观赏,眼前就会呈现出康桥的美,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作者对母校浓浓的依恋之情,学生的情感得到美的升华。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唤起学生头脑中美好的形象、再现作品所创造的意境,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第三,利用诵读进行美育。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文章的诵读,只有诵读才能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才能品味和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才能使学生和作者的心灵交汇在一起,理解文学作品的美,得到美的艺术享受。教师一方面要做好范读,把自己品味到的情感用语言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督促鼓励学生大量背诵名著名篇,只有大量背诵,学生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美。
把审美教育贯穿在语文中学教学中,将学生带入美的境界,陶冶学生的情操,砥砺学生的品格,启迪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乐趣,情感得到升华,学生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亚萍.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咸宁师专学报.1998,(05).
[2]王相文.语文教材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薛金萍.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因素[J].山西教育.2003,(05).
[4]张泽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学管理,2006,(03).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