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2018-10-12 10:36宋小萍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宋小萍

摘要:当前高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致使学生职业能力不强,难以有效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为此,高职学校应直面问题,面向企业实际管理需求,改革《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以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08C-0061-04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它面向企业未来,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运用预测、预算和决策等方法,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市场形势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科学地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预算和决策,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1]因此,管理会计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就日显重要,如今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懂管理会计的人才支撑。而高职教育与经济建设以及企业发展是天然、紧密相关的。高职财会教育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理应肩负起推进经济建设、企业发展的使命,因此,探索如何利用《管理会计》课程载体,服務地方经济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调查了本地区部分中小微企业会计职业岗位对管理会计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同时也调查了10所同类学校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通过问卷调查表和访谈等形式,掌握了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了解了当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有以下几点。

(一)课程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企业的需求是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出发点。但约占70%的职业学校在制定《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目标时,缺乏针对管理会计岗位、工作内容等的企业实践调研,缺少以调研数据分析为支撑的课程目标分析,对企业的管理会计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职业能力要求、知识及应用能力要求没有精确的了解和界定,仍偏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规划与控制的传统管理会计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成本费用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预测方面的理论理解和计算操作。没能获得实证性案例,缺少作为实证性支撑的证明性教学,缺乏企业决策最需要的有关企业财务数据获取和趋势分析的能力培养。管理会计课程的实效不足以充分体现,削弱了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价值,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导致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致使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导向性不够科学和实用,直接影响了管理会计教学质量,影响了管理会计岗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质量。[2]

(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

虽然目前所有高职院校都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但38.5%的职业学校老师对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理解不全面,将实践教学的功能和目标仅定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操练上,体现在《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是课程学习中的课内习题训练、案例分析和课后练习,而开展与预测、决策相关的实验项目的学校不足40%。针对企业迫切需要的全面预算、责任会计、业绩评价等方面的分析报告,50%以上的教师没有安排训练或训练较少。75%以上的教师在课程学习前没有安排学生去企业参观、认知管理会计岗位和实际工作内容、流程,课程学习后对学生撰写管理会计实践报告也没有明确要求。导致《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狭隘、不完整。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制约了管理会计应用价值,影响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达不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三)实训、实验教材建设跟不上

尽管目前市场上的管理会计实训教材很多,但不少实训教材内容与管理会计实际工作存在脱节,教材内容仍然是成本性态分析、量本利分析、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西方传统的管理会计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训练,缺少将西方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当今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相结合的实际案例及分析训练。且实验教材难觅,缺乏围绕管理会计工作过程设计的、与当今管理会计实际工作相匹配的、高质量的实训、实验教材,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管理会计的感性认知能力和管理会计工作的理性分析能力的培养。[3][4]

(四)实践教学方法不科学

据调查,70%以上的五年制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实践方法偏重于课堂内的习题训练和案例分析,偏重于定量分析,重视学生对管理会计中的简化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掌握的熟练程度的训练,忽视对学生定性分析能力训练和对非财务信息收集与分析,而面对实际工作中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定性分析能力培养和挖掘对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促进作用。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管理决策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教师的双师素质不达标

首先,当前五年制高职校专业教师95%以上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的,其自身实践经验不足、会计实践操作能力较弱。虽然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专业教师双证书比例均已经超过50%,但这些专业教师仍然只是名义上的双师,不具有双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其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很多专业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实践工作。再次,虽然现在专业教师工作考核中要求每年下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一个月,但真的去了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保密性、追责性,企业一般不让其直接参与,难以获得第一手实践资料和感悟。因此,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深受影响。

为有效培养学生管理会计方面的工作能力,我们在分析五年制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改革《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完善五年制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过渡,满足社会及企业用人需求。[5]

二、《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行为导向理论

行为导向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能力为本的各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学法、模拟训练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项目导向教学法等)。它源自德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之一。其核心是强调个体行为能力培养。它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工作过程为路径,以师生互动及生生合作的行动为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知识、能力的自我构建。从而建构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模式的全新职业教育模式。[6]

(二)实践教学理论和高职学生特点

实践教学不仅契合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等特点,而且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看,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征。一般来说,高职学生具有如下特征:喜欢实践的学习方式而不是抽象的学习方式,善于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乐于接受直接经验而非间接经验。因此,实践教学也顺应了高职学生学习的特征,是一个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可见,无论从高职教育本质属性还是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来看,实践教学无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教学模式。

三、探索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框架——“三层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三层为课程学习前认知实践、课程学习中三段递进式实践、课程学习后的调查实践,“三段”为课程学习中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模拟实验,是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一)《管理会计》课程学习前的认知实践

在学生学习《管理会计》课程之前,增加学生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缺乏实践教学的感知认识下,学习管理会计理论知识通常都会感到空洞、抽象、不容易理解,难以直接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依托校外实训基地,由双师型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行业一线,参观企业和财务机构,让学生了解企业生產经营过程,感知管理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体验企业文化,耳闻目睹管理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管理会计课程的喜爱。[7]

(二)《管理会计》课程学习中进行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模拟实验三段递进式实践

单项实训:主要是根据《管理会计》课程开设的随课分散实训。这些实训体现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主要以单个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为主,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综合实训:在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情境,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管理会计综合案例,将管理会计的各个知识点融合在实际案例中,让学生以当事人身份,先将案例分析成果做成PPT、视频和分析报告等形式,再让学生在课堂讲解、展示、分析综合案例,此过程中教师倡导和培养学生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做过多的讲解,只是给予必要的点评,案例分析答案不求唯一,可以有多种,从而让学生体会自身知识、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发挥,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模拟实验:利用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进行管理会计实验教学,是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一个创新。ERP沙盘是模拟企业经营的一个工具,它设定经营同一行业的若干个生产型企业为竞争背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企业的6—8年的经营,在模拟企业运行中学生身临其境,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企业每年的经营。在模拟经营中可同时利用ERP沙盘模拟软件,将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业绩评价等融入软件应用中。让每个学生都直接参与企业整体战略、预测与决策、全面预算、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本量利分析、市场与销售、财务控制与考评、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体验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并在模拟企业经营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管理会计专业知识,从中收集、整理财务数据和非财务信息,分析发展趋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管理会计工作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弥补了原有理论教学的不足。[8]

(三)课程学习后的调查实践

学生《管理会计》课程学习完成后,将校内模拟实验拓展延伸至校外,实现递进式飞跃。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到企业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如:企业如何进行本量利分析的调查,企业如何对销售预测建模,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预算,如何开展预算管理,如何根据不同的管理需求计算成本并帮助企业进行各种经营决策,企业如何进行成本控制等调研任务;调查结束后,再根据调查的任务、情况结合自己的感触撰写管理会计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体验,掌握管理会计技能和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促进学生加快从“角色体验到角色转变”职业素质养成。

总之,《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五年制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改革的探索,以期完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增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效果。促进《管理会计》课程理论与企业实践的紧密结合,使抽象的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消化,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理论深、能力强、有创新的复合型应用管理会计人才,进而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输送有价值的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魏玉平.有效培养管理会计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0).

[2]朱红梅.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1(4).

[3]张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探索[J].财会通讯 2012(12).

[4]郭素娟.管理会计发展机遇期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4(13).

[5]马莎莉.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5(4).

[6]史维维.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索和思考[J].商业会计,2016(7).

[7]李克红.“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6(15).

[8]彭宏超.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再设计——基于《管理会计基本指引》[J].新会计,2017(3).

责任编辑:谢传兵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makes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weak and difficult which cannot effectively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face the problems, face the actual management needs of the enterprises, and refor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order to cultivate more management accounting talents with strong professional ability.

Key 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