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 赵晓铭
摘要:城市设计课程的教学既需要培养学生空间形体处理和控制能力,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与价值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观念,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涵盖生态、经济、社会几个方面。结合专业教学的情况,探讨在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个环节,开展专题研究讨论,并将专题研究贯穿于实训教学全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循序渐进,达到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训练学生在设计实训中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落实体现在方案结果中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城市设计;可持续发展;专题研究;教学目标;教学途径;教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8)03-0091-06
近年来,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日渐体现。随着国家对城市设计的重视,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提高城市设计水平……抓紧制定城市设计管理法规,完善相关技术导则。支持高等学校开设城市设计相关专业,建立和培育城市设计队伍”,城市设计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2013年,中国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将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列为规划专业的10门核心课程之一[1]。由于城市设计涉及不同层面和维度的知识与内容,具有宽广的外延,体系庞杂,而城市设计的教学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城市设计的教学尚没有成熟的定式,各个高校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完善。
早期的城市设计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外在的形态与空间框架的内容,往往重形态、轻分析,对其他方面的关注不足。学生将绝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空间与形态的物质设计上,导致学习所达到的效果不够全面,对学生的思维和观念的培养存在不足。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中各种城市问题随之产生。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城市设计作为对城市这个复杂系统的整体设计,是一个多解的过程和一个不断根据系统反馈进行调整的过程,城市设计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唯一结果[2]。城市设计在成果上偏重于建立形体与空间的结构与框架来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但在其分析过程中涉及的内容与关注的问题是多元的。为了适应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需求,城市设计的教学中不但要训练学生对空间形体的把握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其从事城市设计工作的思维与观念。在当今的城市设计教学中,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的问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在城市设计的教学中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学生正确认识城市设计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公共价值观,培养对社会职责的关注,以及建立整体思维等均有重要的作用。城市是一个多元复合的系统,因此城市设计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也应该是一种复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包括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相互依存的方面。文章将结合教学的具体实践,从教学思路、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 城市设计的教学目标
在城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与技巧,还把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及价值观的建立作为教学的目标和重要关注点。
(一)设计思维的拓展
在城市设计教学中,除了传授设计能力及技巧的掌握和设计成果的表达,还进行设计思维的拓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拓展学生的整体视界,使其不局限于对形态和空间等物质因素的考虑,而应对城市和城市建设进行整体的认识,培养整体思维。要求学生了解城市产生、发展、兴衰的背景和规律,认识与城市相關的一切经济、社会、人文、自然、政治现象及其背后机制,建立起对城市开发建设决策、执行、管理、监督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理解[3]。通过对城市和城市建设的认识与了解,能够对城市设计所起的作用及应考虑的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是提高学生对设计过程中分析过程的重视。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关注现实,培养理性分析能力,对城市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及推断,以对场地的实际问题分析为基础,不要过于理想化和主观,不能将设计做成空中楼阁或当成设计师个人意愿的展现。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城市问题进行解析的能力。让学生在空间与形态的构思中,将生态环境、文化、社会的因素叠加进去,制订合理的、客观的、可实施的城市设计方案与导则,实现三方面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对学生价值观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以公共领域为重点,具有公共属性,在城市设计中需要理解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诉求。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应将社会价值观和职业素质的建立融入到教学中。现阶段,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市场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使得许多城市的开发建设都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城市设计作为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的重要指导手段,也应该涉及经济的考虑。引导学生理解作为城市设计师,应从多维的角度进行考虑,了解政府、民众、业主等多方的利益需求,协调多方利益需求,实现共赢。在城市设计中,学会洞察人与场所之间关系的能力,同时发掘场所中人的活动和设施之间的关系,了解场所的社会性及场所对于城市社会发展的作用[4]。还应树立正确的公共价值观和社会公共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关注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以全面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建立
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建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让学生理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明白城市设计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城市发展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理解和明白城市设计工作的动态性与发展性,需要预测城市发展的状况,了解城市发展的影响要素,积极应对并处理好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及变化的城市问题,揭示城市发展的作用机理。
城市设计没有标准的定式,也不是最终完成一个静止的成果,而是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延续、环境保护等角度切实应对现实社会环境中的具体问题,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综合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的平衡和发展,并在设计成果中建立一个可进行调整优化,既有控制又具有弹性空间的城市设计管控体系,以使后续的建设开发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二、城市设计的教学途径与过程
华南农业大学的城市设计教学设置在四年级上学期,课程组成包括城市设计课和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两个部分,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实际用地和具体实践设计项目开展。
(一)理论教学安排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讲授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相关理论、设计元素和方法等内容,还增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理论教学中强调城市设计的专业综合性,既需要有城市设计的知识,又要有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相互结合。在城市设计教学中还会讲授城市设计的实施与管理,让学生对城市设计全过程有一个了解,使学生认识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系统性、复杂性、灵活性,对于解决日趋复杂的城市问题及城市形体空间控制,需要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文化、生态和经济等诸多因素展开研究。学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在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之前的学期开设了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文化特色等专业选修课,学校还开设有城市经济学、生态学等公选课,不少学生或多或少进行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在城市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中,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这些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内容结合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融合思考。
在理论教学中不仅是教师的讲授,还增加了师生互动的专题研究討论环节。在课程的开始,即给学生布置了环境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专题的课堂讨论安排,教师指定一些大的方向,如在社会专题方面,主要包括社会文化、文化的延续(历史文化内涵和集体记忆)、社会生活、社会价值,人的行为活动,公共领域,人文历史价值,社会活力,场所精神;在经济专题方面,包括策划与开发、管理、对城市开发的作用、经济性补偿等;在生态环境专题方面,则包括微气候、植物、生态聚落等。要求学生按照上述三个大专题分成三个大组,每个大组中再分为若干小组,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参考教师指定的大方向,自行选取具体的切入点,结合理论与实际案例分析,进行探讨研究。
在理论教学后半阶段,在课堂上安排各组学生讲述自己的研究,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图1)。教师再针对三方面专题的课堂讨论进行一些总结,并引导学生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融入到城市设计的理解中。这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效果较好,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不同小组切入的具体点也各不相同,如有从低影响开发进行研究,有从历史街区开发的经济手段进行探讨,有从城市开放空间的公共性进行分析……尽管由于经验和认识的限制,探讨尚不是很深入,但学生都觉得较有收获和受到启发。该环节能够使学生了解城市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帮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是一项涉及多专业的、综合的工作,这样能够激励学生对所学的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解和综合思考,将所学的知识结合到城市设计中,消化吸收并有效利用。在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得以巩固,知识体系得以扩展,并从理论知识角度充分地理解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实训教学组织
在城市设计的实训教学中,与理论教学相呼应,采用将专题性研究嵌入城市设计课程的整个设计过程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课程的设计实训是给出城市中的某处用地,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城市设计。设计的成果要求包括:背景资料收集与场地调研(包括案例分析)、城市设计方案图纸及文字说明、城市设计导则。在实训教学中,对于方案的不同阶段,均在指导交流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根据各组不同的设计视角和重点进行专题性的学习和探讨,并结合到城市设计实训的开展中。
1.方案前期阶段
该阶段主要要求学生进行设计用地的场地调研解读及提出概念和主题。以往,大部分学生不太重视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也流于表面。对于场地的调查,只是到现场走走转转,记录一些物质现状,如建筑、道路、设施等,对其他因素,包括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非物质因素的考虑与调查不足或缺失。在对场地的调查后,做出建筑、道路、景观、空间、地域文化、周边环境等一系列的分析,但这些分析只停留在图上,与后面的环节与步骤相脱节。方案概念主题的提出并没有以场地调研分析为基础,不少理念的提出往往只是基于学生的兴趣,与用地状况不能很好地契合。
因此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在场地调研中,重视实际因素对项目的影响,除了物质形态因素,还要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非物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内容包括产业经济、场所活动、社会心理、环境微气候等,启发学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除了整体概念主题的提出,还要求学生提出特色主题概念。对于概念主题的提出,强调过程研究与理性逻辑分析,在用地的现状调研基础上,进行相类似的实际案例研究(图2),针对该地段的环境、社会、经济等发展特点和前景,推演出恰当的概念主题。
2.方案中间阶段
该阶段主要为设计方案从初步构思到深化完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指导学生对城市形体空间对象展开分析和设计,对方案进行构思;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方案中针对现状问题,结合前期所提出的概念主题,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选取一到两个方面,思考探索不同的特色专题研究(图3),将专题研究的内容在方案中进行运用和落实。这个阶段主要是一个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的阶段。通过让学生结合设计实训,了解合适解决方案的提出应建立在对用地环境理解的基础上,包括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理解。向学生强调前期所提出的概念主题的解析要在方案设计中贯彻,方案构思与专题研究相互结合开展,专题问题的分析和在设计方案中的解决措施相互连贯,形成一个整体。
通过将专题研究嵌入到方案中,让学生体会城市设计不仅是构建城市环境特色的手段,还应该成为引导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延续地方历史文化,从而促进城市空间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工具。学生在方案实训过程中,随着方案的推进,结合可持续专题的研究,逐渐树立并深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如何运用城市设计导则,通过物质的控制手段去引导城市空间在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方案进行的阶段,还会采用一些专题讨论会的形式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3.方案后期阶段
该阶段为方案最终成果的形成、制作、方案汇报讲解及评定。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的阐述和汇报,在汇报中要求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专题研究及在方案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完成的方案,评估其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并强调是否能够通过城市设计导则等手段达到管控的效果。另一方面会邀请校外专业人士,根据他们的工作经验,从对实践项目的理解角度,结合实际工作中主要考慮的问题,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析并提出修改建议,使方案更接近面向社会、面向公众、面向市场的真实可行的方案,有助于实现城市空间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的协调与共同发展。
三、城市设计的教学特色
以上是学校城市设计教学过程中进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的一些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通过专题的形式融合及贯穿于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训中,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相辅相成(表1)。在教学的理论讲述部分,先通过布置专题讨论,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寻找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容,初步了解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然后通过嵌于实训教学中的专题调研和专题设计,结合城市设计的实践,启发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问题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地思考和理解城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并考虑如何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实现城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上述一系列循序渐进的专题教学安排,以及在教学中通过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和角度思考城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较全面和深入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学目标。
城市设计的教学是一个涉及面广、复杂多元的过程,既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城市设计的涵义理念、工作框架、工作内容和方法,进行协作性的研究和设计,提高设计能力,又要培养学生恰当的设计思维和设计价值观。在城市设计教学中,通过怎样的教学组织和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和效果,仍需要不断地摸索和探讨。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城市设计的教学思路和发展方向也在不断更新,这也是城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王建国. 21世纪初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再探[J]. 城市规划学刊,2012(1):1-8.
[3]孙一民. 近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城市设计教育[J]. 建筑学报,1999(5):50-52.
[4]汤慧,宁启蒙.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 山西建筑,2015(10):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