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砚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苏州 215007)
重症肝炎是以大量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临床研究表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发展为肝衰竭,严重地威胁其生命安全[1-2]。甲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戊肝病毒感染、慢性酒精性肝损害和药物中毒等均是导致患者罹患慢性重症肝炎的危险因素[3]。以往,临床上主要是通过进行肝穿刺活检诊断慢性重症肝炎。但是,进行肝穿刺活检具有诊断时间长、风险性高、预后差等缺点[4]。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诊断慢性重症肝炎的准确率较低。有研究资料显示,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可比较准确地诊断其病情[5]。为了进一步研究用螺旋CT检查诊断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笔者的团队对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在这50例患者中,有男31例,女19例;其年龄为16~70岁,平均年龄为(46.91±2.55)岁;其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为(8.84±1.53)年。
1)患者均有低蛋白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等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症状。2)患者均能遵医嘱完成各项检查。3)患者均未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4)患者均无胸部及腹部等脏器病变。5)患者均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对这50例患者均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和螺旋CT检查。对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的方法是:1)本次研究使用的仪器为Somatom Plus 4Version A型单螺旋CT机(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2)螺旋CT机的扫描参数是:将扫描速度设为1 s,将准直设为8~10 mm,将螺距设为1:1,将图像重建层厚设为8 mm。3)让患者取仰卧位,然后对患者的下胸部至肾门进行平扫。4)对患者进行全肝平扫完毕后,在其肘静脉注射80~100 ml的对比剂,将注射的速度保持在2~3 ml/s,注射对比剂完成后加注5 ml的生理盐水。5)分别在注射对比剂的20 s、60 s时,对患者进行全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双期扫描。6)把获取的图像录入到专用设备中进行分析处理。7)由两名专业的影像医师同时阅片,观察并记录患者肝脏、门静脉系统、胆道系统、上腹部淋巴结的状态及腹腔(或胸腔)的形态,并将螺旋CT检查的结果与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的结果是:在这50例患者中,慢性重症肝炎的患者有49例。对这50例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的结果是:慢性重症肝炎的患者有47例,其中肝内血管周围“晕环征”的患者有12例(见图A和图B),占24%;胆囊壁增厚和胆囊窝水肿的患者有11例,占22%;脾大的患者有28例,占56%;未见异常的患者有3例,占6%。用螺旋CT检查对这50例疑似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96%。
图A螺旋CT扫描下可见肝内血管周围呈低密度带(“晕环征”)。图B肝内门脉外周分支。
慢性重症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螺旋CT检查具有分辨率高、诊断精度高、显示病灶部位的大小和疾病严重程度的清晰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地用于诊断慢性重症肝炎。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其图像的主要表现为:1)患者肝脏的质地不均匀,其肝密度下降。2)患者肝脏的外形和轮廓不光滑。3)患者肝脏内的血管周围存在“晕环征”。4)患者的胆囊壁增厚,其胆囊窝有不同程度的水肿。5)患者腹腔的淋巴结肿大、增多。6)患者有腹腔积液等。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对这50例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的结果是: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有49例。对这50例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的结果是:有47例患者的病情被诊断为慢性重症肝炎,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96%。这说明,用螺旋CT检查诊断慢性重症肝炎的准确率较高。因此,可将此检查方法作为诊断慢性重症肝炎的首选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