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红锥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对比分析

2018-10-12 00:50黄秋燕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诏安红锥高径

黄秋燕

(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福建 华安 363800)

红锥(CastanopsishystixA.DC.)为壳斗科栲属常绿乔木,又名刺栲、红栲、赤藜、红藜、红椽栲[1],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优质乡土阔叶用材和高效多用途树种。由于红锥具有生长迅速,材质优良,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改土效果好等优良特性[2];是我国南方大径材培育和木材战略储备建设的首选造林树种之一[3-4]。近年来,红锥作为福建省重点发展的珍贵树种,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尤其在红锥自然分布区的闽南地区发展迅速[5]。但由于红锥的良种选育与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当前红锥造林多从普通林分中采种育苗,只有少量种子来自母树林,存在种子大小年现象明显,种子产量和质量偏低,林木个体间生长变异较大等问题,制约了福建省红锥用材林的规模发展[3]。红锥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类型和地理种源[6]。因此,开展红锥的良种选育,加快红锥的良种化进程,对于推动闽南地区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本文收集闽南华安、安溪等地的红锥地理种源种子,开展种源苗期测定,以期选出生长性状优良的种源,为后续红锥优良林分的选择、母树林的营建以及良种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育苗地概况

红锥种源苗期测试选择在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育苗大棚内进行,该苗圃地处闽南北部,117°16′ E、24°37′ N,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1 ℃,极端气温最高达38.5 ℃,最低-4 ℃,年均降水量约1772.0 mm,年均相对湿度81%,霜期从12月—翌年2月,年无霜期约310 d[3]。

1.2 试验方法

1.2.1 种子来源与处理 在对福建省闽南红锥主要分布区天然林种质资源状况调查的基础上,2014年12月分别在福建省华安、云霄、南靖、安溪、诏安5个主要分布区各确定3片以红锥为优势树种的林分为采种点,每个采种点采集株数不少于5株,且单株间隔不少于20 m,每个县的种源种子为该县3个采种点所采单株的混合种,各种源地以及采种林分的概况见表1、表2。

表1 红锥种源地概况

表2 红锥调查种源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种子由自然掉落和人工摇落地面捡拾采收,采用水选的方法净种,去除杂质、空粒和不饱满的种子。净种后经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消毒、喷淋低浓度杀虫防虫剂敌敌畏,摊凉阴干后,将种子均匀地散播在设有薄膜小拱棚的沙床上进行湿沙单层催芽,并做好标记。

1.2.2 播种 利用电子天平测得华安、安溪、云霄、南靖、诏安的种子千粒重分别为(784.76±19.4)、(785.85±25.79)、(741.28±26.53)、(737.262±21.5)、(746.73±22.92) g。采用轻基质容器点播育苗,基质配比为草炭∶珍珠岩=7∶3,容器规格为4.5 cm×12 cm无纺布营养袋。2015年2月底,当约有30%的种子露出胚根时即开始点播上袋,对种子胚根长度超过2 cm的进行断根处理后再进行点播,1袋播种1粒,每个种源约播种360株苗木。播种后,将不同种源的播种苗整齐摆放到设有遮荫(遮光度70%)与喷雾设施大棚内的苗床上,并做好种源插牌标记。9月底打开遮荫网,在整个育苗过程中定期做好拔草、水肥管理、防治有害生物及鼠害等[3]。

1.2.3 数据测定与分析 播种后密切观察记录幼苗出芽、真叶形成以及出齐、抽高及顶芽形成等物候期指标,并于12月底移苗出圃之前在每个种源中选择苗木生长相对较整齐的地段,划定3个50 cm×70 cm(畦宽)的小区作为重复区组,各种源的每重复区组随机选取30株苗木,分别调查苗高、地径等生长量指标,其中苗高是以营养袋至顶芽的长度为准,并作好测定数据记录和高径比的计算。数据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Excel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源红锥苗期物候观测

不同种源红锥从播种期到首次出芽的时间在30~40 d(表3),苗木全部出齐时间约62~69 d。在相同的播种方法、播种时间和管理方式下,首次出芽的时间以华安金山林场的红锥种源最早,安溪龙涓乡种源次之,诏安种源出芽最晚。从整体来说,不同红锥种源之间的首次出芽时间和平均持续出芽时间相差仅为5~10 d,且苗高、地径的生长节律基本一致。

表3 不同种源优树子代苗期物候观测结果

2.2 不同种源红锥苗期生长表现

对不同种源的红锥1年生幼苗苗高的生长进行测定分析(表4)发现,5个种源的苗高、地径均值分别达到29.008 cm、0.282 cm,其中,显著高于5个种源均值的有华安和安溪种源(P<0.05)。苗高均值最大的是华安金山林场的红锥种源,1年生苗高达33.05 cm;其次为安溪的红锥种源(31.95 cm);而最小的是云霄县种源,仅为26.43 cm;排序为华安>安溪>诏安>南靖>云霄。同时,不同种源地径存在差异,来自华安和安溪的红锥苗木地径显著高于其它3个种源(P<0.05),其中,华安红锥苗木地径分别比安溪、云霄、南靖、诏安红锥苗木提高6%、26.9%、32%、26.9%。高径比是反映苗木抗性的较好指标,华安红锥的高径比最小,为100.15;其次为云霄和安溪种源;而南靖红锥苗木的高径比达106.72,显著高于华安种源以及其余3个红锥种源。

2.3 不同种源红锥苗期生长差异

为探究不同种源红锥苗木间的真实差异,本研究对苗高、地径、高径比进行方差分析(表5),结果表明,苗高、地径、高径比在同一种源重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说明在各重复之间,育苗措施的一致性,环境条件的可控性较高,对试验影响较小,利用苗高、地径等指标对不同种源红锥苗木生长进行对比是有意义的。同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苗高、地径、高径比在种源间呈极显著或显著差异,说明种源地的选取对于红锥苗木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在育苗条件和管理措施相对一致的情况下,不同种源红锥苗木生长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表4 不同种源红锥苗期生长均值

表5 不同种源红锥苗木生长方差分析

*:Sig.<0.01为差异极显著;0.01≤Sig.≤0.05为差异显著;Sig.>0.05为差异不显著。

为探究红锥种源两两之间的差异性,本研究进一步对红锥苗木各性状进行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表6),华安和安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均显著高于云霄、南靖和诏安种源(P<0.05),但前二者间、后三者间差异并不显著。红锥高径比的种源差异与苗高和地径有所不同,华安红锥苗木的高径比与云霄和安溪种源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低于南靖和诏安红锥种源(P<0.05),同时,安溪、云霄和诏安的红锥苗木高径比显著低于南靖种源。

表6 不同种源红锥苗木性状多重比较

*:*为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为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综合以上分析,华安与安溪种源之间的苗高、地径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华安种源的苗高和地径均不同程度高于安溪种源,而高径比则呈反向趋势。整体来说,华安金山林场的红锥子代苗木苗高最高,地径最粗,而高径比及其变异系数最小(20.49%),单株苗木间总体生长最为整齐,苗木生长性状表现最好。其次为安溪种源,苗木生长略逊于华安种源,但生长指标均优于5个种源的均值。相对来说,云霄、南靖和诏安的红锥种源子代苗木苗高、地径、健壮程度整体表现欠佳,尤其是南靖种源,高径比显著高于其余4个种源,地径最小,苗木整体生长纤细。说明虽然都来自闽南地区的种质材料,但不同种源苗木生长的差别较大,生产上应优先选用华安和安溪的种质材料进行苗木繁育。

2.4 不同种源红锥苗木质量分析

依据福建省地方标准《红锥壮苗繁育与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的红锥苗木质量分级指标(容器苗Ⅰ级苗地径≥0.3 cm、苗高≥30 cm,Ⅱ级苗地径≥0.2 cm、苗高≥25 cm),以苗高和地径为指标进行参试苗木质量分级,结果见表7。可以发现,华安、安溪种源的的苗木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6.8%、95.54%,其中Ⅰ级苗率分别为74.2%、66.21%,Ⅱ级苗率分别为22.6%、29.33%,苗木合格率和Ⅰ级苗率显著高于其余3个红锥种源和5个种源的平均值(P<0.05),华安种源的苗木合格率和Ⅰ级苗率均略高于安溪种源,但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之下,南靖种源的苗木合格率和Ⅰ级苗率最低,但与云霄和诏安种源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华安和安溪种源的播种品质较好。

表7 不同种源红锥1年生容器苗质量分级 %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福建省闽南地区5个红锥种源(华安、安溪、云霄、南靖、诏安)1年生苗高、地径生长均呈极显著差异,说明红锥在福建省虽主要自然分布于闽南地区,但开展种源选择仍存在较大的潜力,在生产中选用优良种源可获得显著的遗传增益。通过多重比较发现,5个闽南红锥种源中,华安和安溪种源的苗高、地径生长表现优良,且高径比及其遗传变异系数较低,苗木生长健壮且整齐;同时,苗木合格率和Ⅰ级苗率也最高。多数研究表明[7],在苗高达到要求的情况下,高径比越小,苗木的成活率越高。因此在生产中可优先考虑作为种苗繁育的种质材料,而云霄、南靖、诏安的红锥苗木苗高、地径、健壮程度表现较差,尤其是南靖红锥种源,高径比显著高于其余4个红锥种源,苗木最为纤细,需进一步开展后续试验观测。

育苗过程中选用适宜的营养袋规格是保证育苗质量、提高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8]。本研究采用无纺布营养袋规格为4.5 cm×12 cm,明显小于朱炜等[9]所使用的9 cm×12 cm营养袋,营养袋规格较小可能限制了幼苗生长的地下空间,不利于苗木地径的生长。而苗木排列密集也不利于地上部分更好地接受光照。因此,除种源本身的差异外,营养袋规格和苗木排列密度可能也是导致本研究中红锥整体苗高更高但地径却显著低于他人同林龄试验苗木[9]的重要原因之一。地径粗壮的苗木无论在支撑力、抗弯曲能力或是抗病虫害方面均要高于细弱苗木[10],故红锥育苗过程中,相对较大的容器规格和适当地控制单位面积的育苗数量可能也有助于提高苗木质量和合格苗的出圃率。

任何一个树种的种源都有其特定的适宜生存环境,尽管此次研究的5个种源地均处于闽南地区,地理位置较为接近,但各个地方的气候和立地条件仍然存在差别,最终导致种源之间的遗传特性存在差异。本研究对红锥种源1年生容器苗苗期的生长测定和分析,为后续种源试验与优良种源选择研究提供参考,但本研究中所获得的结论及早期筛选出的优良种源仍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同时,各种源苗木群体中的个体差异以及部分低质苗的存在,说明红锥不仅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而且在种源内的个体生长表现多样,在良种选育进程中应重视优良单株选择及家系的优选应用。

猜你喜欢
诏安红锥高径
摩擦系数对不同高径比坯料镦粗鼓的影响规律
马尾松人工林高径比变化规律
珍贵树种红锥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要点
诏安慢生活
红锥种植与管理技术
不同高径比煤岩力学性能及破坏特征实验研究
来一碗“猫仔粥”
红锥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及分析
台湾同胞的诏安乡愁
革命火种——纪念中共诏安支部成立九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