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美玲
叶圣陶担任华北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期间,国家正在推行普通话。叶圣陶是江苏人,平常说苏州话多一点。为了语言规范化,他要求文章在收入课本前,需经北京老师朗读,以查验句子是否通顺。
一次,一位李老师为叶圣陶朗读课文,因为着急下班,李老师读得很快。叶圣陶打断他,指着课本上的句子问:“这句话到底是读‘东西掉到井里了,还是‘东西掉井里了?”见自己出错,李老师只好搪塞道:“两种读法都一样。”叶圣陶又问:“也就是说‘到字在这里是可有可无的?”李老师回答不上来,便借故离开了。
没有准确答案,叶圣陶主张召开一个专题讨论会,确定一下“到”字的应用。对于主任的决定,编辑部议论纷纷,有人说:“为了一个字开讨论会,值不值?”也有人質疑:“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见此情景,叶圣陶向大家解释道:“编辑尚且拿不准的句子,怎么能印刷出来交给学生呢?这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小事情,但关乎几百万中小学生,就应该作为大事情来对待。”
听完叶圣陶的解释,编辑们分头寻找资料,有人查《辞海》,有人查文献。次日,讨论会召开得很成功,与会者踊跃发言,北京籍编辑还详细介绍了“到”字在句子中的意义。会议最终确定“到”在这句话中有一定含义,不可随意去掉。
素材点拨
一个“到”字虽小,却于细微之处尽显大师风范。而为这一个字所召开的讨论会,也彰显了叶圣陶作为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精益求精、恪守职责的敬业精神。
适用话题
严谨、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