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0日上午,香港著名慈善家田家炳逝世,享年99岁。
田家炳1919年出生于广东,早年丧父,18岁远赴越南推销瓷土,1939年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1958年,田家炳宣布将公司业务重心转移到香港,创办了田氏塑料厂、田化化工厂有限公司。随后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逐步奠定了其在香港“皮革大王”的地位。
1982年,田家炳捐出价值10几亿元的 4 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1984年,他将化工厂交给几个儿子经营,自己专做慈善。迄今为止,他已累计捐资10亿多港元用于中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事业,其中教育所占的比例高达90%。
截至2017年6月,田家炳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和大约1800多间乡村学校图书室。他也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斯人已逝,精神永恒
纵观田家炳的一生,有万千财富却坚守内心的澄静从容,受世人尊敬却淡泊明志,可谓“有松柏之实而不居其名,有梅竹之风而不矜其节”。终其一生,田家炳先生都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秉承“宁可实而不华”的祖训,认为“资助教育是‘把钱用在最有用的地方,产生的效益远大于把财富留给个人”,几十年间改变了无数学子的命运,却只把自己看作是“一尘老人”——“只要能发挥尘土一样的小小的作用,就很满足了”。
田家炳代表了一代华人企业家所能达到的高度。他们是独特的一代:大多出生在广东、福建、浙江,这些地方因为处于沿海,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又因曾被列强入侵,而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复杂的时代背景赋予他们强烈的家国情怀。改革开放后,他们返回自己儿时生长的地方——也是梦想开始的地方,既办实业,也资助教育、卫生事业,回报社会,把自己的遭遇、事业与国家命运、民族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
田家炳这一代企业家,是真正的时代精英,他们并没有只满足于构建个人的商业帝国,财富帝国背后站着的是他们作为一个企业家对教育事业、国家民族矢志不渝的热爱。斯人已逝,精神永恒。以田家炳为代表的老一代企业家,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家国情怀,是过去一百年华人世界最耀眼的成就之一,值得新一代企业家深思和学习。
像田家炳那样诠释财富的意义
田家炳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他对财富的态度,对教育的使命,对人生的追求。这真是赤子情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毕生都在倾其所有践行教育强国的理念。他无私捐资助学,姿态却低到尘埃里去,参加“田家炳中学校长论坛”时,他表示“我的学历低,与诸位谈教育,实在惭愧”,退场时向着全场的中学校长们深深鞠了一躬。这种谦卑与尊师重教,令人动容。
以田家炳為代表的众多慈善家,他们身上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着中国人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以及个人财富当为社会服务的现代工商业精神。比尔·盖茨说:“财富是一种责任。”这是财富的真谛,强调财富的责任,意味着财富要为社会服务才有意义,这也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富人践行慈善的行为,对社会慈善风尚也是一种积极引领。
1993年,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田家炳星”不仅是天上不灭的行星,更是光耀人间的慈善助学恒星。其捐建的学校与教学楼,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让无数学子们举目仰望,也指引着他们人生的方向。斯人已逝,他的大名与功德,就如行星一样,与日月同辉,在天地永恒,昭示着人生的意义,在于助人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