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

2018-10-11 06:14毛一梅
时代经贸 2018年22期
关键词: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资金

毛一梅

【摘 要】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功能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资金,所以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和效率,国家和社会大众都是十分关注的。本文研究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找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的障碍,找出解决的路子。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随着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据的位置变得重要,业务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与外界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因此,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一直存在着问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缺陷。这个问题对于事业单位的业务进行、事业单位的发展非常不利。国家和社会也会因此受到伤害。因此,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成为学术界和实务杰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一、理论基础

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的理论基础有许多,本文选择了三个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并在此理论基础之上进行研究。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19世纪,许多国家开始对政府以及非盈利团体的信息透明度提出要求,尤其是要求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要具有一定的质量标准,要求清晰完整地披露有关信息,不能模糊不清或者笼统概括,这就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新的质量提升。要求政府和非盈利组织在披露会计信息是,要将自己当做企业来看,认为政府和非盈利组织是一个特殊的企业,而社会大众则是这个企业的顾客和消费者。社会将责任委托给政府及非盈利组织,对政府和非盈利组织来说,运行国家和提供服务,这是一种受托责任。在接受委托管理财产,行使受托责任,会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把这些信息资源展现给群众,是为了展现代理管理社会公众资产的情况和效果如何。因此为了让群众更好地了解事业单位使用公共资源的情况,事业单位应该要满足大众需求,披露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企业内部有着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代理人的困扰,因此部分经济专业学者着手研究这一问题,希望能够激励代理人。在股份制企业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企业中的持股人和管理者肯定会出现矛盾,管理者可能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损害持股人利益。同样的道理,人民把管控公共资源的权力给予了事业单位,这样的委托就形成了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在这种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人民群众是委托方,事业单位则是代理人。群众把社会资源和公共资金交给了事业单位,通过纳税等手段,政府筹集了公共资金和资源,并划拨给各个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把这些资金用于各个层面的公共建设中,包括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健康、交通通信等等。但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同样也会有矛盾冲突的可能性,因此群众就会十分关心事业单位是否公平公正地行使了该行使的权利来提高社会效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事业单位是否利用公共资源在谋取私利、贪赃枉法。事业单位想要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应该披露有关会计信息。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清晰地知道缴纳的税金和被掌控的公共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和分配,在群众的监督下,事业单位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市场行为中,不同对象对于信息的了解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了解掌握比较多而具体的就是有优势的,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由来。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也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般来说代理人处于优势,委托人是劣势。而公众和事业单位也存在特别的代理关系。公众委托事业单位来管理公共资源。由于在信息方面,事业单位属于优势方,公众居于劣势,这种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导致一些贪污腐败问题的产生。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是享有知情权的。公民的知情权指的是公民有权利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业单位要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公民拥有知情权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民主权利实施,才能够审核、监督事业单位的活动和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履行了应有的职责。而知情权的前提就是事业单位的信息要公开透明,要提供真实可靠、清晰明确的财务信息报表,接受人民的检验与核查。

法律层面上,通常讲究权利和义务同时存在,公民享有知情权,事业单位同时就有公开披露信息的义务。当事业单位出现不合法或者不合规的行为,滥用职权来谋取不法利益时,如果没有及时准确地信息披露,公众就会被欺瞒蒙骗,社会利益因此就遭到了损害。相反,如果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地公开了信息,公众行使了知情权和监督权,就可以尽早发现有不寻常的现象或者交易,能够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并尽力维护公众利益。同时,严格的信息披露也是一种警示手段,有图谋不轨心理的人惧怕信息披露后不法行为的曝光,就会停止或放弃不法行为,会大大降低犯罪的可能。

二、问题分析

(一)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规范标准来衡量会计信息的质量

外国的事业单位会计研究很早就开始了,而我国开始时间比较落后,因此在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上还落后了很多。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要从根本上严格要求会计信息的各个环节,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科学完整、易理解易使用。

(二)事業单位财务报表信息不详细

现今地方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信息,大部分只是粗略概括性内容,缺少详细清晰的数据和信息,对于资金流出的对象也不够明确。群众主要关心的就是公共资产资源有没有得到合理公平的利用,但这一部分的使用情况却鲜有在报表中详细公示,一般都是笼统、模糊地带过。另一方面,很多事业单位的门户网站都形同虚设。网站上面很少有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和数据,也没有对未来资产的计划和预算,网站的所谓数据信息公开只是一个形式,内容质量低下,没有参考价值。

(三)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信息虚假有误

真实可靠是财务报表最基本的条件,如果财务报表虚假不实,那信息就没有任何价值,还会误导大众。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信息真实度就很有待加强,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目前的事业单位基本选用的是预算会计,用现金核算方法肯定会导致各项收支的计算存在错漏。按照现有的制度,事业单位已经在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无法折旧为资金,因此在计算资产净值时就会有偏差出现,资产的市值和账面值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了。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影响到使用者的思考和判断,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并形成连锁反应,后果极为严重。

(四)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信息不易理解

财务会计信息清楚理解好才能有助于使用者的阅读和应用,而事业单位作为代理人,披露出的财务报表应该可以被委托人人民大众所轻松理解。但目前披露的财务信息大都不完整且跳跃,不但对于专业人士都很难读懂,对于没有相关知识的人来说更是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不易理解的信息作用几乎为零,信息的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五)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信息不按时

根据规定,财务报告应该在一定时间内准时向外界公示。如果提早或者推迟公示就可能导致信息的失去效力或者效力变差。只有及时信息披露,人们才能在第一时间观察并得知事业单位是不是对资金的利用有什么不合理之处,起到监督的作用。但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强制性的明确规定来规范披露时间,导致事业单位的披露或早或晚,影响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实用性,损害了多方权益。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设立清晰的会计目标

事业单位资金基本是来自纳税人的缴税、罚金收入以及公共资源获利,事业单位作为公众的代理人来统一管控并使用这些公共财产。事业单位是非盈利单位,跟企业的追求不一样,事业单位的主旨就是谋求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优化公众的生活品质。所以事业单位会计的目标就是要体现事业单位代理管理公共财产情况如何,对此我国有关学者把这一目标分成三个清晰的层次:基本目标、具体目标、最尚目标,以便更好地达成目标。

(1)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最根本的目标,按照事业单位的信息要求,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目标主要是这几点:

第一,披露的内容要按照法律法规严格实行;第二,要清晰列出有关的资产、负债和资金进出条目;第三,要真实披露事业单位的绩效情况;第四,要包含特殊经济活动的进行情况;第五,要体现财政的可持续性。

(2)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是按照基本目标为框架,往下再细分具体化的描述。按照大众的需求,我们认为事业单位的具体目标主要是:

第一,要披露事业单位活动的合法性信息,让大众了解事业单位获取社会资源的途径是否合法,预算的实行是否合法,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有没有经过合法的审计;第二,要披露事业单位目前的资产、负债、资金状况、资金使用的绩效等信息;第三,要披露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的变化,资金进出的状况,让社会大众知晓事业单位利用资金进行了哪些活动,风险性如何。第四,要披露事业单位对公共基础建设、科学文化建设、环境环保管理进行了哪些活动,成效如何。第五,要披露事业单位财政方面的未来预算和可持续性计划,确保资源没有被过度开发浪费。

(二)划分信息使用人的层次和范围

要从整体上了解信息使用方有哪些需求,才能更好地提供信息,多层次多角度满足信息使用人,实现会计目标。事业单位的信息使用人范围很大,包含不同行业和知识水平的人群,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不一样。质量较高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能够满足更多的信息使用人要求,也就是说可使用的范围更广。根据需求不同,使用者对信息的关注点和要求程度都不一样。比如社会大众主要关注事业单位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状况是否公平公正、高效高质;而法律部门的关注点主要是事业单位的报表和活动是否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有无违规现象。

会计主体主要是会计工作服务的对象。事业单位会计主体限定了会计报表的范围,现在基本按照组织架构和划拨款项关系来区分划分。同时,由于从政府划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部分都是限定于专款专用,所以这些专款资金就要求单独进行核算。比如美国就使用基金会计模式,把这些用途受限制的款项单独进行核算活动。现在,虽然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主体还没有严格规定要求单独列出专款作为一个会计主体,但已经要求专款进行单独的核算甚至单独的报告。然而这样的要求结果还无法很好地展现出专款资金的使用过程以及效果。加上没有把专款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汇报,各个单位就不能清楚准确地披露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事业单位代理人责任的完成状况也不能完整展现。

所以我们认为一定要优化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结构。首先,从组织主体出发,要按照信息使用人的要求,把事业单位和有关部门作为主体,这种模式下就能够展现不同层次的事业单位会计主体,信息使用人可以按照自身需要来进行挑选信息,提高效率。再来,按照基金主体的角度出发,根据资金属性,对于只能被用于指定用途的专款资金,要按照平衡的账户情况和信息来上报所有基金情况,完整且真实的披露资产、负债、收支情况等等有关数据,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专款资金的使用狀况,避免错漏产生。还有,要有综合的财务报告主体,把事业单位中所有部门、机构和基金主体都一起设立在报告的范围里,按照规范格式统一编制,这样就可以清晰明确地反应事业单位的整体情况。

(浙江省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浙江 丽水 323600)

参考文献:

[1]杜艳花.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原因以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3(26).

[2]王颖.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3(S1).

[3]钟黄聪.会计信息失真的重新定义与分类[J].财会月刊,2011(2).

[4]闫然.广义经济学视角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1(10).

[5]张亚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监管的博弈分析[J].财贸研究,2011(6).

[6]刘湘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治理研究[J].中国外资,2014(1).

猜你喜欢
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务报表分析法在中小企业管理诊断方面的应用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思路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