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2018-10-11 06:14王春萍
时代经贸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王春萍

【摘 要】为了更好地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于潍坊地区人才需求,贯彻“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教育现代化的教育转型升级,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必须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这个主题,本文就新经济形态带动的教育转型升级形式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做以下几点探究。

【关键词】新经济形态;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一、“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企业转型带来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转型的必要性

“互联网+”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当前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企业传统财务管理的模式也带了转型升级,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必然带来教育的转型升级。互联网与企业运行关系密切,带来了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方式、工作组织形式的一系列变化。首先会计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有线下操作向线上操作转变,如交易方式采用电子商务、网上结算等,原始凭证也变为了电子发票、电子数据、电子回单等;再次会计组织也逐渐向扁平化发展,逐步走向财务共享、财务外包等形式;会计流程业趋于重新布岗,进行标准流程再造;服务形式也走向远程服务、智能服务等。企业财务的重心更加倾向于管理,同时大数据平台也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发展机遇。“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必然带来教育转型升级发展。教育转型升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因此在新经济形态下科学确定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潍坊市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德才兼备,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条件。

二、“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在“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必须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题,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理念

要广泛深入地进行专业调研,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或专业联盟等)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分析“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区域产业的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变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二)贯彻产教融合思想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完善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行业企业的参与,把最新的行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

(三)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科学设计实习实训及顶岗实习环节,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培养学生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核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三、“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究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要,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能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在“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笔者认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财务管理及相关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熟练地计算机操作能力、会计信息化核算能力、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能力、筹融资能力、财务可行性评价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全面预算能力等素质,能从事会计核算、成本管理、资产管理、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工作的,面向区域各类中小企业和其他管理服务业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具有一定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在“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企业财务管理岗位需求为起点,以对口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基于财务管理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构建课岗对接、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课岗对接”是指以企业的财务管理专业岗位的工作职责为基础,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而学校课程体系设置要充分对接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从而构建课岗对接的课程体系;“校企共育”是指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建设、课程建设,共育基于财务管理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高職财务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设置打破以往的学科体系课程模式,从职业需求出发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笔者认为专业课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项目或典型案例等为主体,按照专业方向及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进行设计,形成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通过课程之间的整合,构建本专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通识教育课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课程教材的育人作用,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自我教育。专业基础技能课程,为大平台专业课程打基础,突出学生知识的“宽口径,厚基础”,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及工作后的自学提供基础。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的管理性、专业性、技能性特点。专业拓展课程,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广阔的思路与渠道。

(二)构建“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标准(行业规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岗位针对性,在解决好理论教学“必需”和“够用”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构建由专业认知实习、课内实训、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训内容。使实践教学课时比重达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建立起岗位认知、分岗模拟、综合模拟、顶岗实习相结合的“点-线-面”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

(三)“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课程资源建设

“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课程资源建设必须与大数据、云平台接轨,建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学校可通过与企业、信息技术公司、软件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深度开发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必要数字资源,校企共同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重视视频、动画等类型资源建设,建设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建立一个基于信息化建设的能学辅教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共享资源课程群,搭建一个共享开放的教学资源平台,服务学生自主学习、辅助教师教学。

(四)构建“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教学模式

“互联网+资源”助力资源平台“能教、辅学”。根据内容要求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视频、音频、动画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展现各类资源,支持手机APP客户端使用,更加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浏览、下载连接和使用。让学生线上自学、答疑,课上解决疑问、完成实训任务,课后完成布置作业。充分利用共享资源课程平台,在线课程平台,利用微课、视频、动画等互联网资源,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运用探究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强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五)“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积极探索“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校企合作。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其主要的特征是具有突出的开放性,共享性,实用性较强,能够推动校企合作的资源整合,有利于信息的高效传递和交流。鉴于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网络平台。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企业与学生的协调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要重视校企合作网络平台的构建,将校企合作基地的相关业务转向云平台,实现相关主体的线上互动。这一网络平台的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有效收集,强化资源整合,推动相关合作项目的发展和管理,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有效监控,强化数据分析和资源整合,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和专业教育的需求。

(山東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261011)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7(14).

[3]刘凤云.以科学发展观审视高职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

课题:本论文来源于“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研究。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