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双 刘艺璇
【摘 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既是市场经济运行经验的总结,又有宣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一面,課堂上单纯的模型讲解不利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针对此实践偏差,要从教材、教师、教法以及评价四个维度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找出症结所在,对如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探索。对西方经济学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价值观引领教改实验,以期为高校正确教授西方经济学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核心价值观;教学试验
当今,一些普通高校将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一门专门介绍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课程,其是否会对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产生负面作用?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因此,本文研究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课堂教学中引入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对策,以发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作用。
一、西方经济学忽略价值观引领问题表现
长久以来,部分高校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中,缺乏客观的政治立场,就西方经济学讲西方经济学,忽略中国实际发展问题的关注。主要表现有:一是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相关教材里所涉及的内容实际上都具有一定的阶级特征与意识形态性。而部分高校经济学教师对西方经济学缺乏必要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了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而教师的这种片面性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不利的;二是缺乏中国特色经济理论分析。西方经济学更多的是涉及资本主义社会中运行的机制,部分高校教师缺乏中国特色经济理论的分析以及对西方经济理论在中国的适应环境分析,使得学生对我国的经济国情了解力减弱;三是不利于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养成。马克思吸收亚当·斯密的学说思想,使之能够随着历史进步而不改变正确性。不用辨识的教法教育学生,使得部分大学生逐渐趋向于西方经济学,从而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养成;四是单纯讲模型不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有的高校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模型时,让学生陷入一种“机械理解”的境地,却忽略了学生对这些理论模型理解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更缺乏价值观的渗透。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忽略价值观引领的原因
长久以来,部分高校经济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以及多层次的。一是教材本身原因。现有的教材中的每一小节的内容从未涉及中国理论以及案例。不仅每一章的主体部分没有涉及,而且每一章最后的小结内容也只是对该章节内容的简单述评,代表教材编写者的观点,缺乏中国案例的引入。中国案例的缺少就不利于学生的爱国、平等、公正等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二是教师师资原因。一些教师自身价值观不符合中国主流思想。部分教师尤其是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对于西方经济有崇拜思想,而其对于中国本土经济学缺乏一定的阅历,教师本身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三是授课方法原因。教师过度强调学生对于理论模型的理解,从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西方经济学中运用数学知识建构了大量的模型,对经济问题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但这并不能代表西方经济学就是科学,只能称得上是“科学主义”,对西方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实证论进行实践检验才能判断其是否为科学;四是考评方法原因。从考试的形式来看,考试形式逐渐为机器考试所取代,试题形式多为封闭式问题和半开放性问题,学生只需将固化的知识掌握就可以。
三、西方经济学中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路径探索
首先,要重视教材的编写。托马斯困认为“如果不能把这种课程利用为培养价值观和伦理意识的手段,我们就在浪费一个大好机会。”在经济学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明确其价值观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各章节内容中引入中国故事。或者各章节小结中引入中国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激发出爱国情感。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西方经济学的讲授队伍,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个人修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师资的加强显得尤为重要。要由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出生的教师担任主讲队伍。这部分教师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其对中国整个社会的经济变动有着相对客观的了解。历史的阅历使得这些教师的价值观符合中国社会主流思想,从而更贴近核心价值观,这对于在西方经济学的讲授课堂中引入核心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其三,要改进授课方法,适时引入中国案例教学。在正式讲授过程中,在引入中国具体案例时,需逐步引导学生用已学西方经济学知识来看待中国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西方经济学可以为我所用,为我借鉴。如需在课堂教学中嵌入核心价值观,则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来教授。最后,探索考试新方式,对课程的评价不仅关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对于经济学课堂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传统的纸质化考试。采用纸质化考试一方面可以将封闭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以及开放性问题相结合,可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纸质化考试的开放题中,适量的案例分析可以进行中西对照,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经济学的不同,感受中国经济奇迹,深化他们的爱国之情,从而更易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西方经济学中价值观引领教学改革试验
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十九章一、二节为例。这部分课主要讲解了经济增长与模型表达、实际经济增长与潜在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三个主要问题,在三个主要部分中注意了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分析。
(一)经济增长表达与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在讲完模型和众多指标具体内容后,就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增加做了重点阐述。在此,引入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情况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情况,用图表向学生展示了1978年- 2016年GDP和人均收入情况,图表鲜明地揭示中国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并选取了“文革”结束农村照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的农村照片,经济增长的成就和中国百姓分享增长的成果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被深深震憾了,课堂秩序非常好,往下一看,没有一个看手机的,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课。
(二)实际经济增长与潜在经济增长。在此,例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事例,据蔡眆、林毅夫等著名经济学家研究,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8%左右。2011年前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是双位数增长,高于潜在经济增长,2011年后进入个位数经济增长,趋向合理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经济增长,这样一种L型经济增长将成为经济新常态。在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如果我国能够保持每年6.5%的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就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比2010年再翻一番的目标,届时全国将达到全面小康社会,为国家发达,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讲到这,观察一下学生,他们目光專注,价值观已经入耳、入脑。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现在我国是GDP增长的大国,同时也是碳排放第一大国,还是癌症发生率第一的大国。粗放的经济增长给空气、水质和土壤造成了许多污染,影响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危及了人类的生存,这样“带血泪”的经济增长是百姓不需要的,也是百姓坚决反对的。我们需要的是绿色的经济增长。是在不破坏自然环境下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经济增长与生态相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升级相协调的增长,是创新驱动的增长。通过上述讲授,将公平、正义、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等核心价值观引领到专业课堂中,强化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讨论题目是《人民的名义》中的达康书记为什么非常注重GDP的增长?现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大剧大学生非常喜欢看,90后看,95后也看。留下这样一个思考题,可以联系现实问题加强课堂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解,学生都会有话可说。学生对这个开放问题回答都十分活跃,分别从经济增长涵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干部考核等方面做了认真的回答,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中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分清了经济领域中的是非价值观,这对于他们成长为领导者的行为有了理性的约束,奠定了学理基础。为了检验西方经济学课程中价值观引领教学改革的效果,课后下发了92张问卷表,回收了92张,测评结果如下:
对西方经济学讲课中进行价值观引领分析是否满意?88人表示满意,占全部听课学生95.65%,其中很满意达到73人,占全部学生79.35%,基本满意4人,不满意没有。对西方经济中结合中国案例讲授的教学改革方法是否接受?91表示接受,其中70.65%表示完全接受。1人表示基本接受。是否同意对西方经济进行价值观分析,89人表示同意,占到全部学生96.73%,其中完全同意52人表示十分同意,占到全部学生的56.5%。3人表示基本同意。对西方经济学学习态度是?65人表示喜欢,21人表示能够接受教师讲课内容,只有1 人表示不喜欢。就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个理论而言,你更喜欢哪一个?52人表示是西方经济学,占全部学生56.52%,37人表示都喜欢,4人表示都不喜欢。可见,西方经济学在大学教育中地位比较重要,价值观引领问题迫在眉捷,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2)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Ml.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经济研究,2005(10).
[3]贺红权.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浅析—基于科学价值观引导的视角[J].西南农业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作者简介:
刘吉双(1967—),吉林通化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
刘艺璇,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