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抢食”便利店背后:便利店“泡沫”隐现

2018-10-11 06:14姜海峰
时代经贸 2018年19期
关键词:鲜食便利店门店

姜海峰

1、处在风口中的便利店,是否存在泡沫?

2、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3、什么样的便利店更容易引起资本关注?

4、现在是投资便利店的最好时机吗?

风水轮流转了10几年后,投资的风口终于转到了便利店业态上。

这个曾被视为“弯腰捡钢镚儿”的传统零售业态成为新的投资风口:3个月内,先后有4家实体便利店企业获得了融资。其中,3家企业的融资金额超过了2亿元人民币。

6月1日, T oday宣布完成3亿元B+轮融资,估值超30亿元。

4月底,见福便利获得了红杉资本2.4亿元融资,红杉占股20%;131连锁便利店获得了春晓资本4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此前的3月9日,西北连锁便利企业西安每一天获得了春晓资本领投的2亿元A轮投资。

甚至有人慨叹:这是便利店最好的时代。

有媒体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2月至今,约有30亿元资金涌入便利店行业。

一个数据也许更能让资本找到看好便利店的理由: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BCG共同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增速达23%,市场规模超过1900亿元,门店数超过10万家。

从2010年起连续8年的时间里,中国便利店行业销售额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对于便利店业态的投资价值,不同投资机构的看法却略有偏差。

“便利店”的投资价值在哪里?是否存在泡沫?

对便利店行业的投资,资本的态度并不相同。

核心的问题聚焦于三点:

一是,大方向有没有错?二是,哪个时点投?三是,投哪些企业?

有资本认为,便利店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业态,其利润率并不高,同时回报周期太长,与投资其他零售业态相比机会成本太高。

甚至有资本认为,便利店投资隐有泡沫浮现。

以T oday便利为例,早在去年11月,就有媒体报道T oday便利店完成超过 2 亿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超20 亿;加之今年6月完成的3亿元B+轮融资,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Today便利店融资金额超5亿元,估值超30亿元。

也就是说,Today便利店的估值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涨了10亿元,而其门店也仅400家左右,主要分布于武汉、长沙、南宁等城市。

看好便利店的资本则认为,经过上一波“无人店”投资潮后,便利店的优势显现出来,风口已逐步转向。

当然,难度更大的可能在于后两者,即投资时点和投资企业的选择。

举个例子:

18年前,第一个在国内做“一小时免费配送”的是e国,其在北京推出“e国1小时”活动,希望通过“一小时免费配”吸引人们购买更高单价的商品,接受更长的配送时限。

当时一家名叫“中网”的互联网公司员工只点了一罐百事可乐,穿红马甲的e国配送员真的在一小时内将可乐免运费送到该员工手中。

但遗憾的是,活动开展半年后,月订单量也才达到上千单,销售收入几百万元。而彼时,e国500多员工中,400人为配送员。

最后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e国”则成为了“一小时达”的先烈。

2010年,e國的域名eguo.com以1.74万被挂牌拍卖。后来,这个域名属于58同城,因为58同城C EO姚劲波就是那个曾在e国买可乐的e国用户。

显然,这个时间段不对,因为彼时,智能手机并未普及,物联网、物流等的发展也不成熟,更关键的原因则在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没有培育起来。

而近年出现的“淘鲜达”,承诺一小时送货,甚至一些社区便利店可以做到半小时送达或20分钟送达等,也深受消费者追捧。

因为无论是市场环境、配送成本及消费习惯的养成等诸多条件已经成熟。

同样,对于便利店投资而言,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现在也许是一个相对合适的时点,但更关键的问题是找到合适的介入点和找到具有发展潜力的便利店企业。

有资本表示,投资便利店的A- B轮或是最好的时机。因为经过天使轮后,基本模型和相对优势已经初见端倪,并经过了简单的试错。

摆在资本面前的最紧迫问题,或是找到更具投资价值的便利店企业。什么样的便利店更值得投资?

未来,网点资源和规模依然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具备更多网点资源的区域便利店龙头将成为资本关注的首要目标。

因为只有足够多的网店资源支撑,才能形成网络覆盖,也才能够成为真正线下流量的入口。

换句话说,也只有离消费者更近并形成一定密度的覆盖网络的便利店企业才更具备投资价值。同样,也只有具备这样优势的便利店企业,其门店才能嫁接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金融、本地生活服务、O2O、物流等。

当然,寄望于便利店输出供应链能力或商品力等也是资本投资其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见福便利还是每一天,都在区域网点资源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根据《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报告来看,获得融资的见福便利和每一天都在中国便利店门店数排名的前20名之内。见福便利2017年的门店数达1300家左右,而每一天的门店数达980家。

除了物理距离的近以外,“数字化”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门店数字化是为了提高效率,节俭成本,顾客数字化后才能够更了解消费者,对消费者消费行为进行精准画像,让营销变得更精准和可触达。

因为只有完成对顾客的数字化,才能够将线下用户转换成线上(移动端)用户,实现顾客与门店和服务的在线连接。

此外,便利店本身是否具备一定的基本功或是否具备特殊的竞争优势也是关键的因素。

比如131连锁便利的优势就在于“鲜食”。

131创始人陈登旺在供应链行业中有超过25年的从业经验,作为鲜食供应商,其旗下鲜食工厂为海底捞、西贝和呷哺呷哺等连锁餐饮及连锁便利店企业供货。可以说陈登旺是先有供应链端的资源优势,为打造产业链闭环,才于2016年8月创建快消零售终端——131连锁便利店。其希望依托自营鲜食加工厂,打造以非标配鲜食为主的核心竞争力。在131中,其鲜食销售占比在50%以上,同时每个月会根据动销和上线时长对产品进行轮换,定期推新。目前,现有的鲜食工厂中有20个人的研发团队,每月可以开发出40- 50种新产品。虽然在北京仅有30几家门店,日均销售达9000元左右,最高近2万元。

这些无疑都是加分项,更是其拓展和差异化运营的竞争优势。

当然,资本的钱并不是那么好拿的,实体便利店企业可能为此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成本,因为这个赛道一旦上去,就很难再下来,只能舍命狂奔。

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资管新规”今年4月27日正式发布实施,尤其是来自银行的资金受到限制,资金面将不断收紧,创投行业募资困难加剧,对于便利店行业的投资或将受到一定影响,资本将更多地向头部便利店企业集中。

便利店格局或将重新改写。

资本进入任何一个行业时,都将对行业格局产生较为巨大的影响,便利店行业格局亦是如此。

可以预见的是:

一,将会有更多的便利店区域龙头拿到融资,便利店行业的并购整合将加剧;

二,便利店跨区域发展将成为必然,未来中国便利店将呈现外资、本土和全国性的便利店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高房租及高人力成本将倒闭零售技术进步,技术运用将越来越普遍,便利店+AI或将成为“标配”;

四,便利店创新将成为一种常态。

张利认为,中国便利店行业经过时间沉淀后,将会出现一个全国性的品牌。

未来在一个城市中可能会有3- 4个便利店品牌,一个是国际化的便利店品牌,一个全国性的品牌,一个区域性的品牌和一个当地的品牌,而全中国应该有10余个知名的品牌,同时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

生产型的零售企业将更具竞争力,而见福正在努力从批发型零售企业向这个方向进化。目前,见福立足福建,正在加大基础投入,主要是包括物流配送(多温带)和鲜食开发以及人才成长等。

张利强调,新技术应用极为重要,比如单品管理和单店运营的AI,这将有助于沟通效率、执行效率、物流效率、选址效率、巡店效率等的提升,但要防止“唯技术”和“伪科技”。

与张利一样,同样重视新技术应用的还有好邻居总经理陶冶。

陶冶主导开发了“X - Brain”计划,即可运营的门店。

通过“X - Brain”可以使好邻居所有门店的实时数据全部可视,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后台对前台进行提示指导,减少前台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更直白一点说,假设原本一个门店需要6- 7个人,那么现在可能就需要4- 5个人,而节省下来的人力成本就是净利润。

此外,“X - Brain”还有预警功能。好邻居门店所有数据的变化,里面都会有一个预警的位置。如果某些商品的库存严重积压或某些商品到四点钟就提前售謦了,这些信息就会被系统预警出来。

在北京,好邻居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渗透率,形成区域市场的物理网络和构建网络经济效应。

陶冶一直强调,好邻居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将好邻居的供应链和能力输出。同时,也可以将合作伙伴优势的产品引入到好邻居的体系里。

而未来,当门店网络达到一定密度和规模后,就可以嫁接金融、本地生活服务等。未来的好邻居也许会成为线下版的“美团”。

便利店的终极形态是什么?

这个问题至少目前是没有一个明确答案。

好邻居总经理陶冶表示,便利店的痛点不是成本问题,而是需求问题。“便利店的商品不够多,卖的货不够好,所以顾客不愿意来”。好邻居目前已经在引入更多的鲜食和尝试卖生鲜产品。截至目前,好邻居在杭州一共推出了五種新店型,分别是黑科技商圈店、生鲜社区店,绿城商圈店、封闭社区店,无人店。

好邻居虽然有不同的店型,但每个门店都是标准的。这样既可以快速复制又可以让每个门店能够很快进入到网络里面去,形成网络效应能力。陶冶表示,虽然前端一共推出了五种店型,但是从后端和供应链的角度看,实际上还是两种场景即商圈和社区,而且背后的服务逻辑都是提供方便的顾客解决方案。

未来的便利店,将是具备自我创新能力机制的新型企业,根据不同的社区、商圈和目标人群,每家便利店所售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都是不同的。

便利店将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商区、办公区和社区的忠实伙伴。

当然,这种呈现方式可能是传统便利店,可能是智能售卖终端,更可能是新型的无人便利店。

张利表示,便利店最终是为客户提供一种生活方式,满足客户“美丽,美食,健康,便利,好玩”五大终级需求。

但无论怎样,便利店行业的“洗牌”期已经到来。

前端门店网点的争夺,后台系统的厮杀,供应链、商品力的比拼都表明一场白热化的竞争大戏即将上演。

一个新的便利店市场格局或在三五年成型,胜负未定,一切都充满想象,一切也都是未知。

猜你喜欢
鲜食便利店门店
各地便利店有多绝?全国网友吵翻天了
便利店指数
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新店商,创造新增量
全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举行
鲜食甜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步步高年内将开10000家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