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业优势 搭建学术平台 积极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

2018-10-11 06:14
时代经贸 2018年19期
关键词:通州流通商业

夏至之时,我们欢聚在财贸校园,参加由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和中国流通30人论坛(G30)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京商论坛暨第五届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学术论坛”。风俗讲究“冬至饺子夏至面”,这碗夏至面也是北财院的长寿面。今年6月18日,是我校60华诞。我校创立于1958年,甲子轮回,我们几代财贸人栉风砥砺,薪火相传,秉承“厚载商道,精益财贸”的校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为首都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始终与首都财贸企业风雨同舟,携手同行。60年共培养大学本、专科毕业生43500多人,联合培养研究生2000多人,短期培训63万人次,2011年成为国家高职示范校,2015年进入全国高校就业50强,2017年进入全国创新创业50强。享有首都商界黄埔军校、经理摇篮的美誉。同时,学校因长期开展应用性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数百项商业规划、专题报告、政策标准、管理咨询和技术服务等研究成果,贏得首都商业智库的殊荣。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成立于1980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地区性研究商业经济科学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成立38年来,学会参与并见证了北京商业改革开放和流通现代化建设。以传承京商文脉、创新现代流通为宗旨,不断践行着服务首都商业,服务首都流通现代化建设的功能和使命。

2006年以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以传承、传播、弘扬京商文化为使命,依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北京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凝聚首都科研资源,开展了大量的课题研究,提出了流通软实力、第四次零售革命、智能零售和云消费等新的理论概念。在学术交流上,已连续组织十二届京商论坛和四届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学术论坛。每届论坛都直面北京商业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痛点,一年一主题,一年一重点,有实践交锋,有理论争鸣,不断推动着京商文化和流通理论创新,形成了北京商业的知名论坛品牌。

第十三届京商论坛暨第五届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学术论坛,以“通州副中心商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聚焦于城市副中心商业建设。北财院主校区坐落于通州,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浸润滋养了北财院校园文化,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投身于城市副中心建设,以财贸专业资源和人才优势服务于城市副中心商业发展。

党中央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要求是: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副中心建

设要充分体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要能够经得起千年历史检验,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不但要搞好总体规划,还要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

可见,起源西汉、具有2200历史的通州,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机遇越大,挑战越多。在通州较薄弱的经济文化基础上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确保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实施落地?如何在城市副中心国际一流的硬件建设基础上,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如何发展高端服务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精尖经济结构?如何满足城市副中心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让通州生活更美好?如何建设好北京三大文化带之一的运河文化带?特别是,2018年年底,北京市委市政府将迁进通州,如何满足政务以及相适应的高品质服务需要?如此众多的挑战和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这也给我们的流通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我们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参与通州流通创新和商业文化创新的研究。这次论坛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北财院和北商会愿意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通州发展贡献力量;更愿意搭建学术平台,吸引国际国内商界有识之士参与研究,为创造国际化、现代化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一个流通繁荣、服务业发达、和谐宜居的新通州而竭诚尽智!

猜你喜欢
通州流通商业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浣溪沙·春日单车走通州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最有故事的通州楼市
通州过热的房市正在降温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双色镶嵌流通纪念币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