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2018-10-11 06:14王洪存
时代经贸 2018年19期
关键词:通州商业中心

王洪存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提出的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举措,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变迁在即,我们是千年大计之始的历史见证人,同时也是当下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参与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举办副中心商业发展研讨会,应该说意义非常重大。我们认为:

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建设推动副中心商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北京正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减量、减重、减负的要求,构建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优化消费结构,将有效扩大北京消费市场,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和质量效益,为加快形成消费引领格局,实现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北京在消费规模培育、消费市场开放、消费模式创新、消费品牌打造、消费环境建设等方面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备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

主要表现在:一是我们有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北京在全国率先成为商品消费跨入万亿元的城市,率先形成以消费拉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率先建立以总消费为目标的增长触动机制,连续九年保持全国最高消费地位。2017年全市总消费突破2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六成,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保障民生的稳定器。

二是多年丰富的消费供给,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569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80%,位居全国前列,商品消费业态多样,拥有中华老字号 117家,全国领先。2016年国际零售品牌渗透率达到了26.7%,位列全球第10位,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特色化、品牌化,城市覆盖率接近九成,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消费不断扩大,超过50%,在全国率先步入消费主导的时代。

三是现代创新的流通模式。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引领商务发展,非企业市场份额占全国七成以上,电商集群化发展规模全球领先,居全国之首,涌现出一批基于移动互联网O2O“互联网+”生活性新服务,累计建成跨境电商直购体验店36家。

四是日益开放的商业交往。国际组织机构与我国建交的170多个国家在我国设有大使馆,世界五百强企业达56家。国际会议和活动多,平均每年举办国际会议5000多个,国际展览150多个。国际交通承运能力强,全方位口岸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首都國际机场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二,进入全球十大航空枢纽城市榜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全面推进,与自由贸

易实验区建设等共同构成国家多层次、分领域、高水平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格局。

五是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着力提升内贸,商业诚信体系不断完善,消费市场监管保障有力,运行安全有序,大力优化外资营商环境。首创外资企业设立一窗受理,开展对各区营商环境的评价,积极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此外,全市公路里程密度居全国首位,对外交通联络发达,城市保证型物流完备,消费金融服务发达,公共网络服务水平高,城市的文化底蕴丰厚,2017年全市旅游总人数接近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上述几个方面都为城市副中心商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支撑。

二、当前城市副中心商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北京已经进入减量发展阶段,如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要清醒地看到商务领域面临的挑战。中高端商品和优质服务供给难以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部分商业业态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便民商业设施区域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扩大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优化商务领域的措施和力度还需要加强,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全市这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在通州也有所体现,但同时通州也有自己的一些具体情况,城市副中心的商业发展同样存在着机遇与挑战。

一是与朝阳区相比,通州商业区发展,无论是经济贡献率、产业竞争、业态丰富度还是服务质量体系、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

二是规划基础还远远不够,老城区拆迁面临不确定性,未来继续发展,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困难依然较多。

三是标准要求高,可以借鉴的成形经验比较少,需要在摸索中前行,规划的难度比较大。但是从长远来看,通州发展面临的机遇更多更大,北京城市副中心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各项政策落地实施,通州商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通州商业正处在全市发展最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有利于吸引人才,特别是中高收入消费群体向通州集聚,为商业发展创造新需求,带来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在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背景下,通州将与燕郊联动发展,京津冀三地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加强,将扩展至整个京津冀消费圈。同时,产业转型步伐加快,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提升存量产业的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促进业态转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及不匹配的产业有序退出,限制资源有效整合,通州区将实现腾笼换鸟。高端产业的进入,将有利于促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四是消费结构迈向新阶段。随着通州区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中高收入群体占比规模的扩大,消费市场将迎来重塑与变革。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深层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并且这一升级趋势越来越明显,将推动通州商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商业战略发展

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履行四个中心服务使命,要严格落实好城市总规,在推动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中,实现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提几点建议。

一是通州要加快推动内贸流通发展。一要增加商品和服务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要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增加高品质消费和优质服务进口,丰富本市进口消费品市场;二要加快内贸流通转型升级,这是现代流通业的应有之意。规模以上连锁企业增加260家以上,还要制定实施提高乡村流通现代化水平的三年行动计划,研究提出乡村商业设施配置标准,推动绿色发展、末端配送、网点规范发展;三要促进互联网+商业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商务深度融合,发展智慧流通,支持企业应用创新技术促进实体零售创新转型,促进食品商业与电商平台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社区电商、“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等新模式、新业态。

二是继续推动消费市场健康均衡发展。要全面促进健康升级,完善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要着重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领域激发市场新动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要加快建设免税店进口商品直营店等,吸引境外商品回流。

三是加强统筹商业规划设计建设,要结合通州实际,落实城市总规划,编制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加强便民商业服务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要出台通州区商业服务体系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同时我们还将指导通州区编制好生活服务业设施布局规划,把规划细化到每个街道、每个社区。另外,统筹实施,坚定不移疏解商务领域非首都功能,实现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是大力推进重点企业发展,积极申请跨境电子商务实验区,积极扩大进口,支持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关键设备,扩大中高端消费品进口,实行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外贸结构优化调整,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还要大力支持自主企业发展,弘扬运河文化,促进文化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发展,促进通州区的外贸回稳向好。

在市级层面,向國务院积极申请试点延续,聚焦行政办公、高端商务、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促进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两翼联动,力争在副中心先行先试,实施更为精准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采购中心、盈利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在城市副中心聚集,推动运河商务区加快承接中心城区商务服务功能疏解,引进服务与行政办公的国内国际智库机构入驻,打造国际化智库高端人才集聚区,注重吸引会计、审计、知识产权等国际知名商务服务企业入驻,致力打造商务服务功能。

今天的北京商业正在热烈拥抱新时代。前进中的北京正在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要求和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通州商业中心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浣溪沙·春日单车走通州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最有故事的通州楼市
通州过热的房市正在降温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