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贵州省赫章县人民医院心内科,贵州赫章 553000
作为心内科临床常见疾病类型,心力衰竭一般为心脏病发展出现的一种表现,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征,若未及时控制治疗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威胁。临床治疗中,常见的药物以基础治疗包括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扩血管、利尿剂以及强心剂治疗等方法,对帮助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效果,但基础治疗下患者出现耐药的可能性较大,致使药物应用下效果被限制。对此情况,考虑在药物治疗中选用联合用药方法,如利尿合剂、硝酸甘油联合用药方法,可取得显著效果。该次研究将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衰患者128例,分析硝酸甘油、利尿合剂联合用药下取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衰患者128例,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分对照组64例、观察组64例。观察组男 35 例,女 29 例,年龄 54~67 岁,平均(62.3±4.0)岁,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1],Ⅲ级与Ⅳ级分别为38例、26例。对照组男37例,女27例,年龄55~69岁,平均(62.8±4.2)岁,按照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Ⅲ级与Ⅳ级分别为39例、25例。入选标准:①选择中华医学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为参照[2],均确诊疾病类型;②患者均无造血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情况等,且无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与药物禁忌证情况;③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于该次研究确认同意知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与心功能分级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所有患者入院治疗均给予基础治疗方法,如水电解质平衡维持、预防心室重构、强心剂、吸氧措施以及其他抗感染治疗措施等。对照组患者用药选择呋塞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063),静脉推注20 mg/次,2次/d。同时取硝酸甘油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0569),置入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静脉滴注需结合患者血压情况做滴入速度调整。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的基础上,联合利尿合剂治疗,取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38 mL,加入呋塞米80 mg与多巴胺4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357),用药采用静脉微量泵入形式,1次/d,每次滴注时间控制为6~8 h。两组患者用药时间均为2周,用药期间停止给予其他药物。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3],治疗效果评价:①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BNP指标恢复正常,视为显效;②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BNP指标相比治疗前减少50%以上,视为有效;③症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取其中显效与有效例数做治疗有效率计算。同时,对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观察,包括BNP指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另外,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得出数据结果均录入WPS xls表格中,借助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BNP指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均由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由[n(%)]或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效果观察,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96.88%(62/64)、85.94%(55/64),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比较[n(%)]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BNP指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上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BNP 指标(285.80±25.50)ng/L 与对照组(498.50±40.00)ng/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9,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治疗后(46.85±4.25)%与对照组(38.40±4.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指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指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比较(±s)
组别观察组(n=64)对照组(n=64)t值P值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前 治疗后BNP(ng/L)治疗前 治疗后34.50±3.20 34.35±3.60 0.25 0.23 46.85±4.25 38.40±4.40 4.25 0.01 2365.50±30.50 2388.40±40.50 0.68 0.47 285.80±25.50 498.50±40.00 6.89 0.01
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观察,观察组用药期间1例转氨酶升高、1例恶心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3.13%(2/64),对照组出现1例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56%(1/64),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也被称之为CHF,发病一般受血流动力学负荷加重、炎性因子等影响,且部分患者可能患有心肌梗死、心肌病以及其他心脏疾病,疾病症状持续时间过长导致心力衰竭情况出现[4-5]。从心力衰竭临床症状表现看,以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以及机体乏力等为主要症状,若未及时控制治疗,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威胁[6]。临床治疗中,一般以基础治疗方式为主,如扩冠治疗方法、抗血小板治疗、心肌重构改善以及利尿剂的应用等,在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上有一定作用,但整体治疗效果并不明显[7-8]。
既往研究资料中,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硝酸甘油、利尿合剂联合用药做出较多研究,如黄敏华[9]在研究中,选取难治性心衰患者80例为对象,常规治疗的4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与利尿合剂联合治疗的40例纳入观察组,可发现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为77.5%,与常规用药组5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血浆脑钠肽浓度上比较,联合用药组降低显著,反映出联合用药效果显著。该研究中,选择血浆脑钠肽浓度为指标,即BNP,其浓度水平可用于反映心衰程度,浓度水平降低,表示心衰病症程度降低[10]。这与该次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该次研究结果中,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88%(62/64)、85.94%(55/64),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BNP指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上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均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13%(2/64)、1.56%(1/64),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均能反映出联合用药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药物选择硝酸甘油、利尿剂联合应用,对改善患者心衰指标效果明显,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实践中将该药物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