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案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研究

2018-10-11 03:20杨津马彦君
系统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合计抗病毒乙型肝炎

杨津,马彦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消化科,新疆哈密 83900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世界的公共卫生严重问题,每年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的人数大约有100万,虽然不断改进内科治疗方案,但还是存在60%~80%的死亡率[1]。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核苷酸类药物,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但是还不能进行大型研究,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该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析经不同方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纳入涉及的128例样本来源于该院收治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n=64),女性30例,男性34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0岁,中位年龄(52.32±5.32)岁;实验组(n=64),女性32例,男性32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 32岁,中位年龄(52.66±5.56)岁。 验证两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满足《肝衰竭诊疗指南》,自愿签署了经该院伦理委员会认可的同意书。

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肝功能不健全、心脑梗死、循环功能衰竭等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抗病毒与内科综合治疗,患者入院之后予以补充足够维生素和能量,卧床休息,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等,同时给予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血浆、补充白蛋白等干预,每天服用100 mg拉米夫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0078)或每天服用10 mg阿德福韦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28)或每周服用600 mg替比夫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028)等抗病毒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治疗,予以患者重型肝炎合剂,1剂/d,进行1周的服用,予以包含乌梅30 g、大黄30 g的重要肝炎合剂,间隔1日1次,进行1周灌肠处理。

1.3 观察指标

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临床体征与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正常的肝功能,TBil<正常值的2倍视为显效;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临床体征与症状有所改善,肝功能得到改善,TBil降低程度超过50%视为有效;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临床体征与症状无变化或者进一步恶化病情视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对两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并发症合计值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

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87.50%显著高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6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对比

2.2 对比分析两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症合计值

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症合计值15.62%显著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合计值 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肝脏属于重要的一种人体器官,具有解毒、合成、代谢、生物转化、分泌、免疫防御的功能,也被叫做加工厂。如肝脏被病毒、药物、酒精等多种因素干扰之后导致严重损害,会引发肝细胞发生大量坏死,进而形成肝功能失代偿或者严重障碍,最终导致黄疸、凝血机制障碍、腹水、肝性脑病的临床症候群,也被叫做肝衰竭,主要临床症状为极度乏力、腹胀、食欲下降、神志改变、恶心呕吐等,具有病情迅速、费用贵、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等特点。目前在研究肝衰竭诱发因素中,肝炎病毒还是主要隐隐,其中乙型肝炎病毒大约占据比例为80%~85%,其次为肝毒性物质或者药物。目前临床上没有获得明确的发病机制,且具有非常复杂的病因,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疗难度比较大。肝衰竭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因多种因素直接损伤肝细胞,如病毒、药物直接破坏肝细胞的功能引发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现象;此外通过内毒素或者细胞因子等免疫机制引发免疫损伤。

表2 两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症合计值对比

目前临床治疗肝衰竭过程中主要包括内科治疗、中医治疗、抗病毒治疗、肝移植治疗等四种方式[2]。因国内供肝紧缺、费用昂贵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促使不能普遍开展肝移植治疗。国内大部分学者都已经研究了和内科治疗与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对比效果,但是对不同联合治疗方案的对比研究比较少[3-4]。虽然核苷(酸)类药物可对病毒的复制进行抑制,但肝衰竭患者出现肝细胞受损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直接损伤[5-7],是由于机体经过缺血缺氧、免疫损伤以及内毒素血症等导致的致死性打击,导致肝衰竭患者机体内部汇聚大量炎症介质、中小分子毒素以及有害物质,对残存肝细胞造成损伤,影响细胞的再生,进而发生恶性循环[8-10]。

该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87.50%对比参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65.2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症合计值15.62%对比参照组并发症合计值37.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甘巧蓉等[11]研究中将患者分为四组,C组行内科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及人工肝治疗,D组行内科治疗、抗病毒治疗、人工肝治疗以及中医治疗,C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66.1%、D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68.3%,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次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表明内科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及人工肝治疗相比较内科联合抗病毒治疗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应用内科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相比较内科联合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更明显,是最优的一种恢复患者肝功能的治疗方案,具有广泛纳入借鉴的价值。

猜你喜欢
合计抗病毒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2019年7—9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2019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2018年7—12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