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骤增,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这会引起胃黏膜部位供血血管痉挛收缩,使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受到破坏,增加溃疡出血发生率[1]。一旦消化性溃疡伴发出血,病人会表现上腹部疼痛、食欲缺乏、嗳气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会引起幽门梗阻及组织恶变等症状[2]。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急症之一,病情严重者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若治疗不及时,会危及病人生命[3]。该病的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由于大多数病人无法坚持及践行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使其呈现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态势[4]。鉴于此,如何改善病人病情预后、转归,提升其生活质量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课题。伴随着新型护理模式的转变,倡导以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层次的整体干预策略已成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呈现,亦是病人内心较为迫切的护理诉求[6]。本次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对两组病人开展不同的护理方法,并剖析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4月内科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为23岁~72岁(41.9岁±3.4岁)。纳入标准:所有来院就诊病人均经纤维胃镜检查,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者;所有病人对本研究知悉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病人伴有消化性溃疡恶性病变者;正服用肾上腺皮质类激素或非甾体类消炎药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病人均采取去甲肾上腺素8 mg加入冰盐水100 mL口服或鼻胃管滴注治疗;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联合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口服治疗;大出血者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头侧位,以免大量呕血时血液反流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禁食。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在急性活动期少食多餐,以牛奶、稀饭、面条等偏碱性食物为宜;选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密切观察面色变化、腹痛部位、性质、时间等;大出血者当出现大出血时嘱病人卧床休息,并立即配合抢救;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
1.2.2 研究组
给予整体干预护理。①建立个人档案:病人入院时,由责任护士通过诱导式提问及开放式提问的手段收集病人的学历层次、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基础疾病史及常见的生活习惯等资料,将获取的资料信息整理归档,为后续拟订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提供证据支撑。②认知干预:责任护士在床旁治疗时,采取诱导式发问的手段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在引出话题后,鼓励病人尽可能地叙述自己对该病的认识与看法。1名护士充当倾听者的角色,仔细收集病人各项资料信息,并就其存在的歪曲认知做好记录。在病人倾诉完毕后,护士需仔细思考,对导致病人出现歪曲认知的溯源事件做好针对性备案,为个体化认知干预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护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构架,结合视频、手绘动画的方式向其呈现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的动态过程,在护患沟通的交互过程中,护士随时询问病人当前对相关知识的消化程度。待宣教完毕后,护士要求病人于次日重新复述前日所掌握的知识点,对其存在的歪曲认知予以纠正,后天再次要求病人复述前日所掌握的知识点,持续时间为7 d,每次沟通时间控制在30 min。③心理干预:责任护士评估病人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措施。对于性格较为内向者,护士为病人营造一个安静、无人的休息环境,在房间内放置1台录音机,要求病人对录音机倾诉心声。由护士重复回放录音内容,站在换位思考的立场上考虑导致病人当前心境的因素性事件,在后续的沟通中,有针对性地提及牵涉到病人负性情感事件的谈话内容,若病人情绪出现明显波动,表现出情绪奔溃,鼓励其放声大哭,宣泄内心的不安情感。对于性格较为外向者,护士主要以诱导式问题作为谈话的契机,引导其打开话匣子,吐露心声。此时,护士尽可能保持沉默,让病人全部倾吐完内心情感后,给予必要的情感关怀及肢体抚触。④疼痛干预:指导病人取平卧位,在病房中播放柔美的纯音乐,使病人的身心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让病人将左手放置于腹部,右手放置于胸部,用力吸气,左手感受腹部缓慢上抬至最高点后,屏气2 s,再缓慢呼气,右手感受胸部缓慢上抬至最高点后,屏气2 s,呼气与吸气时间比控制在1∶1,呼吸频率为每次3 min~5 min,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20 min,早晚各1次。
①记录两组病人病情预后转归情况,包括住院时间、总出血量及再出血发生率。②记录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情况,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及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等级划分。愈合:病人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经胃镜探查发现鲜红色的溃疡表面愈合修复,并进入白色疤痕期;有效:病人的症状体征部分好转,经胃镜探查发现溃疡面愈合面积超过50%;无效:病人的症状体征未完全消失,甚至出现恶化,经胃镜探查后发现溃疡面愈合面积小于50%。总有效率(%)=本组痊愈及有效例数/本组调研总例数×100%。③入院时及干预后第7天末对两组病人进行生存质量量表(SF-36)测评,该量表共有8个维度:情感职能、躯体职能、躯体功能、社交功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心理健康和总体健康。每个维度为0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佳。
表2 两组病人生存质量状况比较 分
表3 两组病人预后转归情况比较
表4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一旦并发胃肠道黏膜溃疡出血,会引起胃肠道痉挛疼痛,伴随着呕吐、黑便等症状的出现,会增加病人生理不适感及紧张、焦虑情绪[7]。一旦伴发胃肠道溃疡性大出血,将会进一步加重其心理负担,诱发生理及心理应激状况的出现[8]。若机体出现强烈的生理应激,将会增强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肾上腺素分泌量,引发胃肠道黏膜处的供血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从而进一步加重溃疡,导致出血的加重[9]。另外,持续性不佳的情绪体验,亦会进一步强化心理应激,焦虑、抑郁等消极情感会刺激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导致十二指肠出现痉挛及延缓胃肠道排空,不利于病情的预后及转归[10]。针对这类病人,临床上开展的治疗手段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这虽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症状,但良好的护理举措亦是在干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11]。当前倡导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整体化护理,与常规护理不同的是,其不仅需关注疾病的对症干预,更会涉及病人的心理及社会等因素,目的是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享受到更为舒心及优质的护理服务[12]。目前,多数护理人员更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忽视将病人视为整体,如何满足病人在认知情况及心理状况的诉求,已成为医院管理层及病人的关注内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整体干预策略应用于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病人有助于促进其病情预后转归。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认知、心理及疼痛干预等措施的全面应用。首先,通过认知干预,能帮助病人系统及全面地了解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体系,使其对自身预后形成正确的认知期待。另外,伴随着病人对相关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能帮助病人正视疾病,利于治疗依从性的提升,这有助于各项护理工作能顺利落实,转变病人原本错误的生活习惯[13]。随着病人对消化性溃疡认知能力的深入,能有效调动病人自我照顾、看护潜能,有助于减轻其焦虑、抑郁情感,利于自身心态的调整及把控,最终可促进机体康复。通过心理干预措施的落实,能帮助护士掌握有关病人情感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且能为病人消极情绪的宣泄寻找到一个有效的渠道,从而转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14]。伴随着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病人保持着良好的情感状态,利于疾病的预后康复。若病人的心理状况较佳,则能避免因交感张力增高所致的血压骤升、血管痉挛收缩等对手术切口愈合的不利影响[14]。本研究分析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结果显示,研究组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整体护理模式可改善病人的消极心态,能帮助其养成积极、良好的心理素养,并强化其内心防御机制,促进其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在本次整体干预模式中,考虑到躯体痛感会影响病人的病情预后,明显的痛感不仅会加增病人的消极情绪,更会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在干预过程中,开展音乐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通过播放病人所喜爱的音乐类型,借助外界的律动音符使其转变成刺激性声波,传入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助于多巴胺的合成及分泌,使其产生欣悦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痛楚[15]。结合腹式呼吸的联合开展,能帮助病人调整自身的呼吸节奏,通过用力吸气及排气,尽可能地为组织细胞获取充足的氧气,同时呼出机体潴留的二氧化碳,利于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最终能有效缓解机体痛感。整体护理模式较为全面地考虑到病人在心理及生理层次的护理诉求,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升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心理承受能力。待干预后,借助胃镜实施客观的效果评价,结合其临床症状体征开展辅助评估,发现研究组病人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整体护理的临床成效显著,可减少病人的医疗花费,并能促进病情的预后康复。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病人,能促进其病情预后转归,且能提高其临床疗效,并改善其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