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文敏, 丁燕红, 周 婷, 冯丹英
(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 骨科, 江苏 无锡, 214023)
股骨干骨折通常由强大的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引起,股骨干骨折在儿童骨折中最为常见,多发于低龄儿童[1]。由于儿童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成骨能力较强、骨折愈合较快,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再塑性较强,在其骨折后只要进行适当矫正,确保骨折断端稳定,大都能够完全愈合,且不存在功能障碍[2-3]。皮肤牵引属于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最为常见的方法,但由于儿童在骨折后难忍疼痛,治疗依从性较差,而改良下肢牵引带使用股骨护套、胫腓骨护套分别固定于儿童腿部骨折的股骨与胫腓骨等位置,并做好约束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4-5]。本研究将改良下肢牵引带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患儿,并探究其对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示下。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使用常规牵引带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儿54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使用改良下肢牵引带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儿54例作为观察组。入选标准:均在骨折后24 h内就诊;牵引时间1个月;无开放性伤口。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病症。对照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7个月~4岁;骨折类型:股骨上1/3骨折12例、中段骨折24例、下端骨折18例。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8个月~4岁;骨折类型:股骨上1/3骨折14例、中段骨折23例、下端骨折17例。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使用常规牵引带干预,注意观察患者的躯干、骨盆与患肢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患肢采取轻度外展位,并注意给予心理干预,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工作等,干预时间为1个月。观察组使用改良下肢牵引带干预,干预时间为1个月,具体操作如下。
1.2.1 设计方法: 将常规儿童皮肤牵引带的股骨护套、胫腓骨护套等外表面上的夹板嵌入袋内。在使用股骨护套与胫腓骨护套包裹大腿和小腿前,按照患儿骨折部位采用夹板分别对应腿部的前、后、左、右4个方面,其中与大腿后侧对应的夹板较胫腓骨护套连接的一端上的其他夹板短5 cm,避免腘窝处的神经与血管受到压迫;分别在股骨护套与胫腓骨护套上设计向左、右延伸的牵引肢体固定带,在开口处设计护套系带。在治疗的过程中,避免患儿随意移动,防止护套随意下滑而影响治疗效果,并在牵引过程中,注意加固骨折部位的约束。
1.2.2 使用方法: 相关人员按照改良牵引带的设计思路,制成儿童大、中、小等型号。股骨干骨折患儿在进行牵引前,先照X线片,采取仰卧位,牵引床床尾摇高至15°~35°。实施牵引时首先将股骨夹板嵌入袋内并插入夹板,相关人员协助医生完成股骨干骨折部位的复位,复位后使用牵引带固定患肢,护套包裹大腿,胫腓骨护套包裹小腿,使其开口部位向前,使用护套系带做好约束工作,并确保患儿下肢的血液循环状况良好。医生按照患儿骨折部位与类型为其调整好患肢的外展角度,角度调整好后将股骨护套与胫腓骨护套分别固定于病床床栏,按照患儿的实际体质量和骨折类型选取适合的牵引质量。在患儿接受牵引1周、1个月后复查X线片,并根据X线片骨折端的重叠、分离等情况适当改善牵引质量和牵引角度,在3周后相关人员拆除皮牵引。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使用改良式带夹板牵引带固定患肢大腿,较为年长的患儿引导其使用助行器练习下肢行走。
1.2.3 牵引质量: 在患儿住院后,相关人员及时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患儿的体质量确定适合的牵引质量,避免牵引质量过轻或过重而导致牵引效果变差,或引起皮肤水泡、神经压迫等相关并发症,通常牵引质量为患儿体质量的1/10~1/7[6]。在实施牵引后,注意观察牵引带的固定位置正确与否、牵引患肢的血液循环状况等。
1.2.4 相关干预措施: 注意患儿患肢皮肤表面的清洁。在牵引早期,鼓励可以主动配合的患儿进行早期患肢足趾活动、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等训练,未能有效配合的患儿则由护士定时为其进行肢体按摩,协助患儿进行足趾及踝泵运动,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减少患肢肿胀消情况,有效促进股骨干骨折愈合。在解除牵引后,指导患儿适当加大活动范围,运动强度亦不断增强。在解除夹板后,让患儿缓慢完成下蹲、起立以及旋转摇膝等动作,尽量争取做到早期下床活动,但避免急于求成而使患肢负重过大[7]。出院前相关人员做好出院指导,使患儿出院后持续进行锻炼。
观察2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患儿患肢肿痛消失情况,以X线片上显示骨折线模糊、骨折端有骨痂的形成时间来确定骨折愈合时间。观察并记录干预前后患儿皮肤溃烂、肢体不等长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12±0.25)周,短于对照组的(4.81±0.5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6,P<0.05)。
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37%(11/54)低于对照组的1.8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4,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血液循环状况良好、骨骼再生长能力强、骨折处结痂时间短,骨折后患儿组织修复较为迅速,且具备较强的自我塑型能力[8]。因此,对于儿童股骨干骨折通常根据实际年龄给予不同方式的治疗[9]。儿童下肢牵引带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主要医疗器具,通常由股骨护套与胫腓骨护套等两部分构成,在固定牵引角度、骨折部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固定牵引带,避免下滑,减少相关人员及患儿家属的工作量[10-11]。
本研究中,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良下肢牵引带用于股骨干骨折患儿治疗中可有效促进患儿骨折愈合。其原因总结如下:护理人员牵引前,帮助患儿照X线片,并根据该结果为患儿调整床尾高度;在完成骨折复位后,使用护套将患儿大腿包裹住,使用胫腓骨护套包裹住患儿小腿部位,并使其开口部位向前,做好约束工作,确保患儿下肢血液循环状况良好;根据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为患儿调整好患肢的外展角度,并按患儿的实际体质量和骨折类型为其选择适合的牵引质量[12];在患儿接受牵引1周、1个月后分别复查X线片,根据X线片显示的信息适当改善牵引质量和牵引角度,并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引导患儿进行康复锻炼,从而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良下肢牵引带用于股骨干骨折患儿治疗中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原因总结如下:根据患儿的实际体质量选择牵引质量,避免了牵引质量过轻或过重而使牵引效果变差,或导致皮肤水泡、皮肤溃烂等相关并发症;在实施牵引后,密切观察牵引带的固定位置、牵引患肢的血液循环等情况,有效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患肢皮肤表面的清洁工作,在牵引早期帮助患儿进行康复锻炼,增强患儿体质,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3]。
综上所述,改良下肢牵引带用于股骨干骨折患儿治疗中能够显著减少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2018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