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山东省郓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700)
在心血管内科中,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病情较为严重的疾病,冠状动脉血液发生急剧供应不足或发生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心绞疼痛、心律失常是该病症的主要特征,不仅发病率较高,且死亡率也极高,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1]。而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最大原因为治疗不及时和护理不当。为此,本文选取我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优质护理所具有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45.3±2.4)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1±0.5)年;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46.8±3.5)岁,病程0.5~7.5年,平均病程(4.2±0.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常规护理主要可包括对症治疗及心肌梗死和心理衰竭常规护理;优质护理主要包括:止痛药护理、生活护理、便秘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其中,心理护理主要指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解决患者心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促使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2]。
护理效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与心功能显著好转;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心功能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变化,且心功能较差。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调查评分高于80分;满意:调查评分60~80分;不满意:调查评分低于6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效果较优(P<0.05)。见表1。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情况(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n,%)
近些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带动下,并在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影响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且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而随着相关医疗技术的发展,则明显提升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愈率,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最终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的应用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3]。
就优质护理而言,因为该护理措施主要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舒适体位护理及环境优化护理等方面入手,并针对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的制定,从而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效果[4]。具体而言,该护理措施即对患者进行了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饮食习惯进行营养食谱的制定,即保证了患者的舒适性,也满足了治疗要求[5]。而从本文研究结果也可看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效果较优,且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治愈率,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脏功能,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明显,临床推广意义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