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娟
(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500)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如脑梗塞、脑出血等,患者如果症状控制不当会引起肾脏病变、心脏病变,该病以老年患者居多[1]。在治疗中大多数患者需要采用介入治疗,而老年患者耐受力较差,因此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根据临床诊疗经验得出,创新型护理其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本次研究为证实创新型护理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特对本院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并比较其护理效果。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创新组,各40例。常规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5.2±9.7)岁;创新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6~80岁,平均年龄(74.1±8.1)岁。经筛选,将所有伴有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等严重并发症患者进行排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创新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创新型护理,具体如下。
①心理护理:首先告知患者疾病的病理因素与发病机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并且让患者在生活中对一些可能引起脑血管疾病的生活习惯进行改正。其次需要联合家属对患者疾病进展与身体状态进行关心,并且每次检查后都要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鼓励,对于血压状态控制较差的患者需要与家属进行沟通,监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三需要定期为患者与同类疾病患者举办聚会,让其沟通病情,探讨心得,通过这种方式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
②术中护理:在患者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另外需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的观察,如果患者出现紧张现象,需要通过肢体接触对其进行疏导。
③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在术后如果没有出现腹部胀痛症状,则可以摄入面条、山芋、萝卜等食物,禁止患者使用牛奶、大豆等食物,嘱咐患者多喝水,水分摄入量控制在1000 mL/d左右。
①血压变化情况(舒张压、收缩压);②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越好);③护理满意度。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s,mmHg)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s,mmHg)
注:*与常规组相比,P>0.05;#与常规组相比,P<0.05
组别 n 收缩压 舒张压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创新组 40 162±11.3*132±11.4#80±8.39* 65±5.2#常规组 40 160±10.7 142±13.6 82±8.1 75±6.7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s,分)
生活质量指标 常规组(n=40) 创新组(n=40)时间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饮食知识 6.22±0.52 7.61±0.72 6.66±0.83 8.82±0.02禁忌知识 6.35±0.74 7.62±0.11 6.42±0.05 9.51±0.04药物知识 6.44±0.25 7.21±0.72 6.75±0.21 9.61±0.05治疗知识 6.73±0.41 7.61±0.03 6.77±0.18 9.86±0.03
创新组与常规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5%与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n(%)]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患者不良饮食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都属于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因素[2]。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3],创新型护理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方式,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控制血压以及症状,因此治疗周期较长使得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4]。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首先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心理疏导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另外在患者的饮食过程中加以健康饮食指导,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足够的营养维持。另外让患者增加水分的摄入,可以促进患者体内各种造影剂或者毒素的排出。
本次研究中,护理后两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显著,其中创新组较为优异(P<0.05)。
综上所述,创新型护理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运用,对患者症状控制效果显著,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