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
【关键词】 课堂教学;收集;诊断;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6—0076—01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要求中职学校要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自主诊断与改进方案。《方案》设计了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和99个诊断点,其中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状态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诊断要素。因而,教学工作的诊断与改进要率先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状态入手,聚焦课堂教学,建构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问题意识,通过自然状态下的课堂教学,搜集相关信息数据,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诊断的程序,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状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领会《方案》精神,把握诊断要素,分析相关诊断点,笔者所在学校聚焦课堂教学状态,开展了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实践。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程序主要经历证据收集、问题分析、原因确定、改进措施等步骤。具体包含三层涵义:一是通过信息收集,准确地发现课堂教学的问题;二是分析课堂教学问题形成的原因;三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课堂教学的建议,进而采取改进课堂教学的措施。
一、证据的收集
课堂教学的证据是指能反映教学情况的事实信息,是判断课堂教学实效的依据。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证据内容广泛,特定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课堂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特征各异,课堂教学可针对目标问题,确定教学证据收集的主题,聚焦一个主题,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例如,课堂教学证据的收集主题聚焦于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观察、师生访谈等方法收集课堂教学证据信息,课后对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课堂教学满意度测评、学生访谈,全面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信息证据。
二、对证据的解读和教学问题的诊断
1. 深入挖掘数据信息,找准教学的问题。通过课堂观察首先获取大量的数据和非数据的信息。对于数据性的信息,通过定量分析,深入挖掘背景问卷和学业测试的结果,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于非数据的问题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和满意度测评进行进一步分析。
2. 结合多方证据,诊断问题产生的原因。课堂教学的诊断,不仅要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认识问题背后的原因,为教学的改进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除了深入挖掘大规模教学调查的数据,还需要深入到课堂和教师、学生中间,针对某一特定的问题更具体地收集数据,并结合学科特点多角度解读证据,分析教学问题背后的原因。例如,课堂教学诊断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存在问题,在建筑专业16级的调查结果中,90%左右的课堂仍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只有10%左右的学生能参与互动,教师授课方式还是单一的满堂灌。
这样的数据告诉我们,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有值得改进的空间。那么,问题出在哪里,问题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除了解读大规模问卷调查的数据,还可以以此为研究主题,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记录表”,深入课堂,寻找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课堂教学质和量信息搜集的基础上,获得了许多课堂中的真实数据,结合对教师的访谈信息分析,结果发现问题出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度不够,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往往处于低水平。而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则是由于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而拼命地多讲,教师常常以为“教过”就等于“学过”,留给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
3. 形成改进策略,提出改进建议。教学诊断的目的是为教学改进提供方向。只有在教学诊断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才能使教学工作的诊断与改进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收集证据信息并对证据进行解读,分析问题生成的原因后,采取制度保障、专业指导、示范引领、深化研究、提升培訓、校本研修和改善师生关系等多种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即基于证据的收集与解读,针对性地提出课堂教学诊改方案,实施诊改方案后,再对课堂教学状态进行评估,这是落实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一个有效疗程,是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常态化周期性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课堂教学的改进不是颠覆,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改进与发展。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必须基于真实的证据,找出在自然状态下课堂教学中真实的问题,经过诊断,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才能在原有教学基础上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落实教学质量责任主体,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