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玉刚,赵淑君,张芳,陈春红,贾辛未,解俊敏,张小琼,范学秀,文艳彬,胡素欣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2保定市第二医院;3保定市第一医院;4保定市容城县人民医院;5保定市博野县医院)
对比剂肾病(CIN)是指血管内注射对比剂72 h内引起的血清肌酐(Cr)异常升高,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伤[1]。CIN早期多表现为少尿或非少尿型肾功能损伤,临床症状隐匿且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且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对CIN的预防则尤为重要[2,3]。近年来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反应和肾髓质缺血是CIN主要的发病机制[4]。匹伐他汀属于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作用[5];而乙酰半胱氨酸(NAC)是一种含有巯基的抗氧化剂,通过参与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系统,发挥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2]。本研究通过探讨匹伐他汀联合NAC对PCI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为CIN的临床预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0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治疗患者200例,男121例、女79例,年龄38~79(63.59±10.42)岁。入选标准: ①符合1999年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制定的关于CIN的诊断标准[6];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由患者或家属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患者;②PCI术前2周接受他汀类、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环氧化酶-2抑制剂、氨基糖苷类药物、二甲双胍、抗氧化维生素或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者;③PCI术前1周使用对比剂者;④术前接受肾透析者;⑤合并急性感染、创伤、恶性肿瘤或各种应激情况的患者;⑥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⑦原发性肾病、早期糖尿病肾病者;⑧精神障碍、智力异常的患者;⑨对他汀类药物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或对比剂过敏及不能耐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四组各50例。四组年龄、性别、BMI、临床症状体征、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PCI分期、对比剂类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本项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治疗方法 四组术前12 h给予水化治疗(0.9%氯化钠500 mL持续缓慢静脉滴注),术后继续水化治疗24 h。A组:术前1 d给予口服匹伐他汀(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736)4 mg/d,1次/d,PCI术后相同剂量再连续服用3 d。B组:术前1 d服用NAC泡腾片(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7334)l 200 mg,2次/d,PCI术后相同剂量再连续服用3 d。C组:PCI术前术后不作进一步处理。D组:术前术后同时给于匹伐他汀及NAC泡腾片,方法A组和B组患者。四组患者经桡动脉或尺动脉入径行PCI,均使用低渗透压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渗透浓度为800 mOsm /kg)。术前常规应用降糖药、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等。
1.3 检测方法 分别于介入术前2 d和术后第3天、第7天采集患者晨起肘静脉血5mL,加入枸橼酸钠抗凝,4 ℃ 3 000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80 ℃冰箱保存。采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 coulter)检测血清Cr、胱抑素C(CysC)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试剂盒购均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 四组PCI前后血清Cr、CysC水平比较 术后3 d,四组血清Cr和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组血清Cr和CysC水平高于A组和B组,D组血清Cr、CysC水平均低于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A、B、C组血清Cr和CysC水平仍然高于术前,D组血清Cr、CysC水平低于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四组PCI前后血清Cr、CysC水平比较±s)
注:与术前2 d比较,*P<0.05;与A、B、D组同时间比较,aP<0.05;与A、B组同时间比较,bP<0.05。
2.2 四组PCI前后血清ox-LDL和Hcy水平比较 术后3 d,四组血清ox-LDL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A、B、D组血清ox-LDL和Hcy水平均低于C组,D组血清ox-LDL和Hcy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D组血清ox-LDL和Hcy水平仍低于其他三组(P均<0.05)。见表2。
表2 四组PCI前后血清ox-LDL和Hcy水平比较±s)
注:与术前2 d比较,*P<0.05;与A、B、D组同时间比较,aP<0.05;与A、B组同时间比较,bP<0.05。
2.3 四组PCI前后eGFR变化及其与ox-LDL、Hcy的相关性 PCI术前2 d、术后7 d,A组eGFR分别为(85.91±11.06)、(79.62±11.87)mg/ (min·1.73 m2),B组eGFR分别为(83.08±11.57)、(78.76±10.71)mg/ (min·1.73 m2),C组eGFR分别为(85.75±13.72)、(71.28±10.39)mg/ (min·1.73 m2),D组eGFR分别为(87.84±11.93)、(82.34±9.45)mg/ (min·1.73 m2)。与术前比较,PCI患者术后eGFR均降低(P均<0.05);术后7 d ,A、B、C组eGFR均低于D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ox-LDL、Hcy水平与eGFR均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639、-0.577,P均<0.05);血清ox-LDL、hcy水平越高,即肾功能损伤越严重。
2.4 四组PCI术后CIN发生情况 根据CIN诊断标准: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3 d内出现新发生肾功能障碍或原有的肾功能障碍加重并除外其他因,血清Cr水平较基线绝对值升高44.2 μmol/L或相对增加超过基线的25%[7]。A、B、C、D组术后7 d发生CIN分别为2例(4.0%)、3例(6.0%)、6例(12.0%)、1例(2.0%)。D组CIN发生率低于其他三组(P均<0.05)。
随着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领域大量应用碘对比剂,其引发的肾功能损伤也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肾脏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Cr、BUN及eGFR等指标[7],其早期诊断肾脏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不够理想。CIN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造成漏诊、误诊,同时CIN发病确诊后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PCI患者使用对比剂之前进行CIN危险因素分型评估,充分进行水化治疗,以及采用相应药物进行肾脏损伤的预防十分重要。
CIN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CIN发生与氧化应激反应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密切相关[8]。由于对比剂含有碘离子或其他毒性分子,其进入血管后可通过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大量释放氧自由基,促使线粒体大量产生超氧阴离子,从而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肾脏组织微血管病变[9]。另一方面,对比剂还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作用于RAS系统,引起肾血管收缩,导致肾髓质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10]。有研究显示,ox-LDL和Hcy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11]。ox-LDL是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超氧阴离子的作用下被氧化修饰所生成的过氧化分子。正常情况下,LDL-C不会被巨核细胞所吞噬,但是ox-LDL却易被巨核细胞吞噬,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肾小球损伤[12]。Hcy属于甲硫氨酸循环的含硫代谢产物,易被超氧阴离子所氧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清除率下降,同时促使血小板聚集,激活凝血因子,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损伤肾脏内皮细胞和肾小球,引起早期肾脏损伤[13]。有研究显示,在对比剂肾病发生初期,出现蛋白尿的时间远远早于血清Cr和BUN 的改变[14],因此,可将ox-LDL和Hcy作为CIN早期诊断标志物。
目前临床上特异性预防CIN发生的药物相对缺乏,抗氧化剂是常用的预防性用药。NAC可与氧自由基发生还原反应,同时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的生成,促使一氧化氮等扩血管因子大量释放,对降低蛋白尿和增加肾血流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15]。,为增强抗氧化剂的干预效果,临床建议对于CIN患者应联合其他药物协同发挥肾功能保护作用。匹伐他汀属于临床上常用的HMG-COA抑制剂,该药除了具有强效降脂作用以外,还可以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抑制肾小管间质损伤、缓解肾脏系膜区细胞增殖、调节肾小球血流量等从而直接或间接保护肾脏[16]。本研究显示,与匹伐他汀或NAC单独干预者比较,匹伐他汀联合NAC治疗患者血清Cr、CysC、ox-LDL和Hcy水平降低,eGFR升高,CIN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匹伐他汀联合NAC可有效改善PCI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对比剂引起的围手术期肾功能损伤,是降低CIN发生的有效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