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 要:学前教育是人受教育的启蒙阶段,是塑造人的品性、培养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将德育渗透到学前教育中,能够让幼儿的行为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幼儿良好道德思想、正确观念的形成培养,可见,德育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因此,文章将从学前教育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展开探究,进一步提出德育渗透策略,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几点教学建议,实现对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德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5-20
一、学前教育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德育是教育工作者依据社会的相关要求,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展开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幼儿时期正是良好道德素养、健全人格形成塑造的关键期,但就当前我国多数幼儿的成长环境来看,幼儿的德育熏陶成效甚微,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更倾向于宠溺,只重视幼儿成长的物质层面,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而忽视幼儿德育,让幼儿不知不觉养成任性自私的行为和道德意识。同时,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许多家庭由原先的独生子女状态转向二孩,因在教育孩子上有失偏颇,容易培养出幼儿脾气大、个性执拗等不良个性品质。因此,德育渗透于学前教育中就尤显重要了。学前教育德育指的是教育人员需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道德品质教育,以实现对幼儿良好文明道德、个性的培养。孟子曾提出“性善论”,说明人自出生于这世上,便携带着良好的因素,宛若一张干净的白纸,而后天的养成直接决定着人的道德发展方向,若是缺乏对幼儿的后天培养,易导致幼儿形成不良习惯与态度,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将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重视对幼儿的德育意义重大。
二、学前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了解幼儿
德育渗透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知人善教”说的便是教师若想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必须立足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深入幼儿内心,去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兴趣爱好、个性品质,以及幼儿的生活环境、家庭状况等方面,据此来建立相应的个人档案资料,并对幼儿的行为变化等做定期数据分析,充分掌握幼儿的发展动向,依据幼儿活动规律、思想状况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行个别教育,促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良好的德育发展。
2.培养言行品格
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教师教育过程中的训练。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发挥自身的带头榜样作用,即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求幼儿遵守的行为规矩,自己也要严格遵守履行;要求幼儿不能说的,自己也要谨言。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下游戏等时间来为幼儿讲授一些文明礼貌用语,并借助一些故事、真实事例等来教育幼儿为何要这么做、为何不能这么做的道理,让幼儿从心底接受教师教育。例如,恶语伤人,不仅是不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更易失去朋友,引发诸多纠纷。此外,幼儿年纪尚小,正处于他律期,渴望受到别人的认可、表扬,害怕批评、惩罚。因此,有时他们犯了错误,为了逃避惩罚,易说谎,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是将错误推卸到别人身上。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重视对幼儿展开说理教育,以正面教育为主,辅以批评教育手段,鼓励幼儿勇敢说出实话,并对幼儿勇于承认错误的表现给予表扬,让幼儿能逐步养成诚实的良好品质。教师还可为幼儿讲述关于诚实的小故事,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意识到说谎的坏处,如《狼来了》;还可讲述关于敢于担当、勇于认错的故事,如《诚实的孩子》。
3.从生活教育入手
德育的最基本途径便是日常生活教育。教师可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让情感教育浸润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晨检时,幼儿时常发生爭抢玩具状况,此时,教师可先看幼儿是如何解决玩具分配问题的,若是幼儿解决得好,教师及时给予表扬;若是难以解决,教师及时出面进行调解,给予正面教育。幼儿排队洗手时,教师循循善诱,告诉幼儿排队要有秩序,不可相互推搡,不可浪费水资源。吃饭时间,要求幼儿不能浪费粮食,要保持自己的桌子、碗筷、衣服干净整洁。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教育幼儿要学会问好,当幼儿有礼貌地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时,教师肯定幼儿的礼貌行为,而对于幼儿间的你争我抢等不良现象,则要适时引导,让幼儿自行反省此种行为做法是否准确,若是不准确,自己又该怎么做。此外,德育过程中,教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要善于发掘幼儿的闪光之处,恰如其分地进行教育。如有的幼儿经常会带零食或是自己的玩具到幼儿园,但却乐于分享自己的东西,教师可着重表扬幼儿的乐于分享、待人友好的品质。又如,有的幼儿喜欢用画笔在桌子上涂涂画画,教师时常运用批评教育,显然成效甚微,甚至会适得其反,教师可反其道行之,以称赞的语气来表扬幼儿的绘画能力,让幼儿多尝试在自己的画纸上创造作品。渐渐的,幼儿也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适时教育,这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
4.在游戏中渗透德育
游戏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以游戏为立足点,让德育渗透在具体游戏环节中。例如,可以举办“美丽之家”活动,为幼儿提供积木等工具,让幼儿来构建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许多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都喜欢争夺积木,更喜欢特立独行,不愿和别人一起合作分享。此时,教师可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搭建,成立小组建筑队伍,一同商量建造“高楼大厦”,在这“高楼大厦”里,有幼儿各自的家,幼儿们不会再为抢夺材料而纠纷不断,反而会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互帮互助,积极与他人展开合作交流。此外,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还应充分考虑该活动是否能让幼儿学到知识,开发幼儿智力,培育幼儿品德。例如,开展语言活动“胖国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来扮演国王、御厨、医生、公主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了解到肥胖带来的麻烦,让幼儿在扮演游戏中,能够知晓少吃零食、多运动的益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5.重视家园合作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除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家庭中得以养成的,但在快节奏生活下,许多父母都忙于工作,只将重心放在孩子物质的满足上,却忽视了孩子精神层面的需要,这就导致家庭教育成效有所降低。因此,教师还需充分结合家园教育方能使德育落到实处。例如,园内开展德育活动时,应与幼儿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引导家长科学教育幼儿,确保教学活动稳序进行。还可时常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父亲节时,展开帮爸爸捶背、制作父亲节礼物等活动,这些教师都可事先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为幼儿普及一些父亲节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指导幼儿制作礼物,借此方式让家庭德育、校园德育充分融合。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更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家长、教师应认识到德育的意义所在,切实关注幼儿、了解幼儿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渗透德育,重视家园合作,以此来培育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幼儿的健全人格,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在良好的德育氛围之下,幼儿势必会获得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叶萍.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0):30-31.
[2]林春甜. 学前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4(18):66.
[3]孙淑敏.浅谈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都市家教(下半月刊),2012(1):121.
[4]刘玉芳. 浅谈如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小作家选刊, 2017(34):233-234.
[5]卢林香.刍议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渗入德育[J].新课程(综合版),2018(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