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白涵
内容摘要:物流成本是在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活劳动及其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对物流成本进行绩效评价是衡量一个企业过去及现在的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企业未来潜力与可能存在的风险的重要指标。在“互联网+高效物流”的现实背景下,以往的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应企业对物流绩效评价的需求,故本文基于“互联网+高效物流”的视角对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为物流企业提供可供参考的评价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 高效物流 物流成本 归因分析 绩效评价体系
随着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典型代表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正在与之进行深度的融合,互联网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物流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如表1所示,物流业经过了简单的仓储运输为标志的物流1.0已经发展到了物流4.0时代,物流4.0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协同、互通、生态和平台,打造的是基于“互联网+高效物流”的智慧物流。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物流行业中的优化和促进作用,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了《“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指出现代物流的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以互联网为依托,创新物流组织和模式,形成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智慧物流。在“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在考虑了传统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互联网+高效物流”的新特点构建新的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旨在为物流企业提供可参考的评价依据。
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文献概述
关于对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国外尤其是欧美日已经有相对成熟的物流成本绩效评价理论。物流成本相关问题研究开始于1935年美国提出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后,1963年日本引进物流的概念,并把物流成本形象地表述为像冰山一样,是不为人知的另外的成本,即“物流费用冰山说”。国外关于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经历了从物流成本辨别和衡量阶段——物流绩效内容的研究——物流绩效评价指标和体系的构建。相应地在物流成本辨别和衡量上,Lewis(1969)衡量实物配送成本;Pohlen&Lalonde;(1994)基于活动的成本,以及随着ERP发展起来后Liberatore&Miller;(1998)的平衡计分卡(BSC)方法在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在物流绩效内容的研究上,Mentzer与Konrad (1991)认为物流成本绩效评价应该包括效率和有效性;在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上,鲍尔索克斯(2000)认为物流成本绩效评价是物流绩效评价的一部分,其将物流绩效评价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内部是由物流成本、客服服务、生产率、资产的质量和数量决定,外部是由客户满意度和最佳实施基准决定。
国内对物流的相关研究要晚于国外,我国第一次将“物流”概念引入国内是1979年我国赴日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之后,研究晚但是发展迅速。其中,关于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的典型研究有:胡晓燕(2003)从现代企业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物流成本的若干指标,提出了权值、状态指数和成本指数的概念,使用模糊评判法构建了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刘艳萍(2009)认为在实际操作中,物流成本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借鉴日本的物流成本绩效评价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融合会计方式和统计方式设置一系列成本指标进行物流成本绩效评价。赖莎、谢合明(2013)将平衡记分卡法(BSC)与层次分析法(AHP)结合使用,其目的是对两种方法扬长避短,建立一套合适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对Z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
纵观以上国内外对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使用的方法和指标各不相同,但是缺少供应链视角及其“互联网+高效物流”视角下的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这正是本文所要尝试的。
“互联网+高效物流”物流成本归因分析
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众多,本文本着科学性、关联性、完备性、层次性、独立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基于供应链以及“互联网+高效物流”视角进行物流成本的因素分析,进而为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指标基础。如圖1所示,整个的物流供应链体系被分成原材料零部件供应物流、产成品物流、消费者物流三个部分,而每个部分相互之间都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沟通,简称“3+互联网”,在每一个部分物流企业都要进行运输、仓储、包装、客户服务以及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沟通。对物流供应链每一部分所产生的成本进行总结归纳,得到影响物流成本相应的因素主要有:
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运输环节中各种成本和费用的总和,例如司机及跟车人员的工资与差旅费、过路过桥费、燃油费、车辆损坏修理费、配件及其修理费等,是物流成本中最为主要的成本之一。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主要有:第一,单位运输成本。平均每一单位的运输工作所对应的成本。第二,运输工具数量。运输工具又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企业自己购进的车辆用于物流则产生固定资本购买的成本,按照折旧分时间分摊在物流成本里;如果是企业租用的运输设备用于物流则产生租赁费用计入物流成本。第三,货损率。即由于天气或者人为因素等造成的货物出现的丢失、损坏、影响正常销售的情况,货损率越低则物流成本相对来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会越小。第四,空车驾驶率。即由于天气或者计划等原因导致运输工具空驶行程与总行程的比率,空车驾驶率越高,则将大大造成运输资源的浪费,增加物流成本。第五,事故率。即在运输中产生事故的次数与运输总次数的比率,发生事故增加运输的总成本。
仓储成本。仓储成本是指在供应链体系中,由于原材料、产成品的储存过程产生的以货币计价的费用总和,主要包括仓储设备的购买维修费用以及仓储中对原材料、产成品保管所产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仓储成本也是物流成本中重要的成本之一。影响仓储成本的主要因素有:第一,仓储设备及人工费用。仓储设备包括购买或者租用仓储库房的费用,必要的装卸工具和保管货架等设备的费用,人工费用包括仓库保管员的工资、生活补贴、福利税收等费用。第二,库存周转率(ITO)。此指标反映仓储物流的流动速度,正常来讲,库存周转率越快,占用库存的时间越少,原材料进入生产领域更快,产成品销售越快,就越能降低物流成本,反之亦然。第三,仓储面积利用率。此指标反映的是对仓库的利用程度,仓库面积利用率越高,单位产品仓储成本越高,反之则可以将未利用的仓库面积进行出租获得收益。第四,仓储损失率。此指标是指在仓储过程仓储物资被偷盗产生的丢失、保管不当产生的损坏等概率,仓储损失率越高则仓储成本就越高。第五,装卸搬运费,仓储物资进库和出库所产生的人工装卸搬运等费用。
物流服务成本。物流服务成本是指在进行物流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劣质的服务或者低于预期的服务所导致的对方不满所产生的额外成本,其直接不良后果就是丢失已有的客户、散失潜在的客户。影响物流服务成本的主要因素有:第一,物流人员的培训水平。对物流人员的培训直接影响到物流过程中的客户感受,一般来说培训良好的物流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心理忍耐能力,服务效果好,会降低物流成本,增加潜在客户。第二,包装成本。企业在进行运输与存储过程中采取的保护原材料、机器设备或者是产成品所花费的费用,包装成本直接影响物品保持原状的水平,是客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第三,送货及时率和准确率。这个指标越好,客户满意度越高,则物流服务成本越低。
互联网信息流成本。“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物流是由物流工作人员、互联网等信息科技以及大数据等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对物流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分析、输出,为物流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有力地解决了传统物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对于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的采购以及产品的销售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运输;另一方面由于大数据、互联网的应用,使得物流过程中可以提前规划最优运输路线,降低物流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除此之外,在“互联网+高效物流”的背景下,物流业基本形成了应用大数据进行物流大数据共享、销售预测、网络规划、库存部署、行业洞察等新的降低物流成本的业务模式。影响互联网信息流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第一,物流信息设备成本,包括物流仓储中心的信息化设备、运输车辆的GPS、GIS等车载设备、物流信息平台成本即建设、运营、维护物流信息平台的费用。第二,物流信息处理成本。包括物流信息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在提供物流信息和對物流信息进行处理时所产生的成本。第三,企业对互联网信息流的利用和应用情况。如果企业对所掌握的信息情况应用得好,则会降低企业相应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服务成本等,总体上降低物流成本;相反,物流互联网信息设备的成本高于物流信息所降低的成本,会增加物流成本。第四,存货相关成本。包括流动资金占用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存货保险成本等方面,互联网信息流的良好运用可以降低此块成本。
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物流成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物流成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其中物流成本总的绩效用X表示,二级指标用Xi表示,三级指标用Ym表示,相应的权重分别为βi和γmi。
(二)物流成本绩效评价模型
根据以上的指标体系,采取由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的方法(AHP)构建的总物流成本模型为:
假设二级指标中有m个三级指标,则二级指标物流成本的模型为:
其中权重的确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专家打分法、文献分析法、方差贡献率法等,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操作性进行选择,本文采取方差贡献率的方法来衡量每个影响因子对物流成本的贡献率。假设Ymi对Xi的方差贡献率为Ri,则可以得到Ymi对Xi的权重为:
最后,可以根据以上模型进行对单个企业不同时期,不同企业同一时期的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得出物流成本的变化,为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物流成本绩效评价相关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阶段和情况,阐述在新的“互联网+高效物流”背景下主要影响物流成本的各种因素,并总结归纳出4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以此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物流成本计算依据。
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随着“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物流4.0也将出现新的特点:“互联网+高效运输”、“互联网+智能仓储”、“互联网+便捷配送”、“互联网+智能终端”等纵深发展;人工智能与物流业结合紧密,未来将会出现无人驾驶、无人仓储、无人配送、物流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推动物流业向物流5.0进军,相应的物流成本评价体系也应随之发展;除此之外,我国的物流业随着数据升级、模式升级、连接升级、供应链升级、绿色升级、智能升级及其个性化升级,未来将起到社会资源整合、绿色生态创造者、个性化需求满足者、市场商机发现者和价值实现者多功能定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杨长英.基于成本控制的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21)
2.胡晓燕.基于供应链绩效评定的物流成本评价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10)
3.寇飞.电商环境下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14)
4.赖莎,谢合明.基于作业的BSC和AHP在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3(4)
5.赵芹.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3)
6.王昕天,汪向东.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信息化的新趋势——基于信息化物流的研究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15(1)
7.何黎明.中国智慧物流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7(6)
8.Lewis Ronald J. Strengthening Contro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Costs[M].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1969
9.Pohlen,TerranceL. and BernardJ. LaLonde,Implementing Activity Based Costing in Logistics,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4(2)
10.Liberatore,MatthewJ.and TanMiller,A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Activity-Based Costing Development and Monitoring Process,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