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万松
【摘 要】目的:观察伤科祛瘀合剂配合手法复位在骨折早期消肿止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共选择80例骨折患者作为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设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手法复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治疗组,手法复位+伤科祛瘀合剂治疗,观察患者消肿止痛时间。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消肿止痛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患者,手法复位配合伤科祛瘀合剂治疗,可快速消肿止痛,效果满意。
【关键词】伤科祛瘀合剂;手法复位;骨折;消肿止痛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1
骨折(fracture)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骨折后,损伤局部软组织,可伴有明显肿胀疼痛症状。一般情况下,骨折愈合分为4个时期,一是血肿机化期,二是原始骨痂形成期,三是骨折愈合期,四是骨痂改造造塑形期,整个过程时间长。手法复位是治疗骨折的传统方法,而早期肿胀疼痛可能会延缓骨折愈合[1]。对此,本文以80例患者为对象,分为两组,经不同方式治疗,旨在分析评价伤科祛瘀合剂配合手法复位在骨折早期消肿止痛方面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共选择80例骨折患者作为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设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21例男性,19例女性,最小16岁,最大75岁,平均(45.1±10.38)岁。致伤原因:11例跌落伤,23例交通事故,6例其他。治疗组,2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最小14岁,最大79岁,平均(44.5±10.08)岁。致伤原因:13例跌落伤,22例交通事故,5例其他。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致伤原因等基础资料,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法复位治疗,根据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如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等。(1)对照组:手法复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手法复位后,口服0.1g尼美舒利分散片(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121),2次/d,餐后口服,配合营支持与功能锻炼。(2)治疗组,手法复位+伤科祛瘀合剂治疗,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配合伤科祛瘀合剂治疗,组方包括当归、川芎、苏木、赤芍、桃仁、红花、断续、自然铜(煅)、香附(醋炙)、土鳖虫、川木通、甘草,加入3倍量水,浸泡2h,煎煮2次,第一次2h,过滤滤液,以供备用,第2次再添加药材2倍量水,煎煮1h,过滤后,混合2次的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3(50℃),添加3g苯甲酸钠,搅拌促使其溶解,煮沸,静置12h,取1000ml上清液,分装,30ml/次,2次/d,饭后口服。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消肿止痛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c2)检查,()用作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消肿止痛时间为3-24d,平均(9.3±1.84)d,对照组为5-29d,平均(12.5±1.56)d,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8.389,P=0.000)。详见表1。
由表1可知,治疗组≤7d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病率高,一般分为两种,即创伤性骨折与病理性骨折,无论何种,均会破坏骨的完整性、连续性,引起多种症状,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传统医学上,复位——固定——练功——药物治疗是治疗骨折的基本步骤,治疗时,强调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关注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且内外兼顾(局部与整体),尽可能复位骨折,不造成新的局部损伤,且不妨碍肢体活动,维持全身气血运行正常状态,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骨折愈合,恢复功能,减轻痛苦,改善预后。然而,骨折复位后,常常出现骨连接不全、肿胀、发炎等症状[2]。对此,骨折早期需加强消肿止痛治疗。
伤科祛瘀合剂包含多味药,且不同药物功效不同。其中,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苏木甘、咸,平,主要功效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赤芍味苦,性微寒,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是其基本功效。桃仁苦、甘,平,能够活血祛瘀。红花味辛,性温,主要功效在于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土鳖虫味咸,性寒,破血逐瘀、续筋接骨是其主要功效。川木通味苦,性寒,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之功效。甘草味甘,性平,不仅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且具有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伤科祛瘀合剂基于多味药的协同下,可达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目的[3]。本研究中,對照组手法复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治疗组手法复位+伤科祛瘀合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消肿止痛时间短于对照组(9.3±1.84 vs 12.5±1.56,P=0.000)。
综上,伤科祛瘀合剂配合手法复位,在骨折早期消肿止痛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宋鹏,宋平.伤科祛瘀合剂配合手法复位在骨折早期消肿止痛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6):8-10.
王蕾,贺威,占莉等.206例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后功能锻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12):192-193.
张继伟.各类骨折手法复位的筛选及操作[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