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类癌的内镜超声诊断和内镜黏膜下切除

2018-10-09 11:00席斌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9期

席斌

【摘 要】目的:讨论直肠类癌的内镜超声诊断和内镜黏膜下切除。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选取黏膜正常的大肠隆起性病变的患者120例,均使用超声检测。结果:经过检测后,有29例患者出现平滑肌瘤,有28例患者出现淋巴管瘤,有25例患者出现脂肪瘤,有24例患者出现直肠类癌,有7例患者出现直肠腔外脓肿,有4例患者出现直肠腔外黏液囊肿,有3例患者出现肠气囊肿症。在内镜黏膜下将病灶切除。结论:直肠类癌可以通过内镜超声检测诊断,并在内镜在通过黏膜切除手术将病灶切除。

【关键词】直肠类癌;内镜超声诊断;内镜黏膜下切除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and 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of rectal carcinoi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120 patients with normal mucosal eruption lesions were selected fo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Results: After testing, 29 patients had leiomyomas, 28 patients had lymphangioma, 25 patients had lipomas, 24 patients had rectal carcinoid, and 7 patients had extrarectal abscesses. There were 4 cases of rectal extramucosal cysts and 3 cases of bowel cystic disease. The lesions were removed under the endoscopic submucosa. Conclusion: Rectal carcinoid can be diagnosed by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and the lesions are removed by endoscopy through mucosal resection.

Keywords Rectal carcinoid;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2

直肠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在诊断中主要使用结肠镜,无法检测中肿瘤的大小以及性质,是否出现淋巴血管的浸润[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使用内镜超声检测能够有效诊断出消化道疾病的情况。本文中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选取黏膜正常的大肠隆起性病变的患者120例,均使用超声检测,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选取黏膜正常的大肠隆起性病变的患者120例,均使用超声检测。其中,女性患者54人,男性患者66人,年龄在25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6.9±4.1)。

1.2 方法

在检测中使用电子肠镜(Olympus CF Q 240)以及内镜超声系统(Olympus EU M 30)。在检测中使用为微超声探头使用12MHz以及20MHz的探头进行检测。经过检测发现黏膜正常的大肠隆起性病变后,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将5毫克的地西泮,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将10毫克的东莨菪碱。之后使用脱水充盈法进行超声扫描,检测患者的病灶的边界,外形,内部回声的情况,并进一步检测肠壁的层次以及回声的强度。在肠镜下进行细针穿刺的病理学检测。根据超声诊断和病理学诊断的结果,在内镜下在黏膜下将病灶切除。

2 结果

经过检测后,有29例患者出现平滑肌瘤,有28例患者出现淋巴管瘤,有25例患者出现脂肪瘤,有24例患者出现直肠类癌,有7例患者出现直肠腔外脓肿,有4例患者出现直肠腔外黏液囊肿,有3例患者出现肠气囊肿症。与病理检测对比,其中有4例脂肪瘤没有得到病理证实,有3例平滑肌瘤被误诊为平滑肌肉瘤。在肠镜下,类癌表现为广基隆起,出现苍白色或者黄色。在超声下,边界清晰,回声欠均匀。在内镜黏膜下将直肠类癌切除后,没有出现穿孔或者出血的情况,经过随访,没有患者复发。

3 讨论

直肠类癌是一种临床症状不明显并且没有特异性症状的疾病,在诊断中比较困难,主要使用肠镜,X线检查,病理活检确诊。在肠镜下,直肠类癌会表现为黏膜下的结节状的隆起。普通的镜检很难检测到肿瘤大小,组织学的特征等[2]。使用内镜超声检测中能够检测出现直肠壁的结构,根据肠镜进行定位,超声检测出病灶的情况。超声能够检测到直肠类癌出现明显的边界,肠壁以及肿瘤的各层结构,回声欠均匀的情况[3]。在检测中超声的频率越低,超声的穿透性越深,能够更加清晰的检测出肿瘤以及组织的结构。超声检测直肠类癌的良恶性,内部回声,肌层以及周围血管浸润的情况,超声检测的准确率比较高。在超声内镜下,可以进行根据肿瘤的情况进行切除手术。如果肿瘤小于1.5厘米,可以直接在肠镜下进行局部切除手术。如果肿瘤大于1.5厘米,可以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手术。本文中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选取黏膜正常的大肠隆起性病变的患者120例,均使用超声检测。结果,经过检测后,有29例患者出现平滑肌瘤,有28例患者出现淋巴管瘤,有25例患者出现脂肪瘤,有24例患者出现直肠类癌,有7例患者出现直肠腔外脓肿,有4例患者出现直肠腔外黏液囊肿,有3例患者出现肠气囊肿症。与病理检测对比,其中有4例脂肪瘤没有得到病理证实,有3例平滑肌瘤被误诊为平滑肌肉瘤。在肠镜下,类癌表现为广基隆起,出现苍白色或者黄色。在超声下,边界清晰,回声欠均匀。在内镜黏膜下将直肠类癌切除后,没有出现穿孔或者出血的情况,经过随访,没有患者复发。邝胜利等[4]研究的超声内镜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38例分析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重复性以及可行性。综上,直肠类癌可以通过内镜超声检测诊断,并在内镜在通过黏膜切除手术将病灶切除。

参考文献

窦利州,张月明,贺舜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的对照研究[J].中华消化内鏡杂志,2013,30(4):209-213.

赵舒畅,庄文侠,高菲等.超声内镜引导深挖活检联合黏膜切除术诊治早期直肠类癌[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5):302-304.

支涛,缪佳蓉,张天梅等.微探头超声引导下行 ESD治疗直肠类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5):1905-1908.

邝胜利,李修岭,杨玉秀等.超声内镜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38例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32(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