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佳 于长春
摘要:2014年9月,本科招生科目选考被提上了日程,标志着新的一轮高考改革的启动。本文侧重生物学科角度从本科招生科目选考对学生、本科院校、高级中学三个方面分析了改革的利弊。
关键词:本科招生 选考 选考科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5-0174-02
从前的本科招生制度大家是众所周知的,分为文科和理科,都包括3门固定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文科在高中时期所要学习的科目有3门固定科目和政治、历史、地理,理科是3门固定科目和物理、化学、生物。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标志我国本科招生制度改革启动,提高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三门固定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选考科目成绩组成。[1]保持统一高考的三门固定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从生物学科角度看,如此的本科招生选考有必要分析其利与弊。
一、本科招生科目选考对学生的利弊
本科招生科目选考对于学生而言,主选择的余地增加,学生对计入高考总分科目的选择范围更加宽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科目,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擅长的科目,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改革前,考生仅有文科以及理科这两种选择,具体考试科目则不能选择。在改革后,考生可有20种方案进行选择,很多学生将不会只选择原来文科或者是理科要学习的内容,很有可能文理兼修。[2]这样,对于消除从前文理分科的各种欠缺是有帮助的。学生的知识的丰富性得到了提升,综合素质也可得到全面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长,而且可以在避免偏科这方面会有一定的帮助。生物学科深受学生喜爱,由于是学生自主选择,必然会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生物学科的学习质量,在中学阶段奠定良好的生物学科基础,有利于大学阶段的深入学习和发展。
然而也有对考生的不利方面,在改革后,学生们对选择专业这方面的压力与难度无疑将要增加,学生们在刚进入高中的时候,就要仔细考虑自己今后将要主攻的科目,学生们在选择专业这方面的压力与难度将会增加,还有学生与学生们的父母以及高中老师对本科专业并不是特别熟悉,进而导致学生们在进行专业的选择时候不知所措。因此在选择选考科目的难度与压力进一步增加,这就导致学生的身心会承受加大的压力。如果考生在第一次考试中在某一科目获得了高分,获得高分自然是好事,但是如果第一次没有得到理想的分数,之后的学习计划也会因为这次失利而受到影响。[3]
二、本科招生科目选考对本科院校的利弊
本科院校对考生选择的权利增加。在改革前,考生只有单一的文科与理科的区别,而在改革后,考生将会有20种方案进行选择。而且本科院校也有对应专业来选择高考中的考试内容,间接地对考生也同样进行了选择,从而导致本科院校对于考生选择的权利无疑增加了,使得本科院校的学生具有综合性。
由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变得多样化,所以刚刚入校的学生的课程的功底也是各不相同,因此本科院校的教学等方面需要适当的调整。[4]就拿本科院校的生物专业举例,生物专业的学生通常都需要大量的生物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还需要掌握物理和化学专业的知识。如果本科院校设置单科与考生选考科目相同,只设置生物单科,那么考生可选择生物、地理、历史或者物理、生物、政治等10种选择,如果本科院校设置多科目选一,物理、化学、生物,考生的选考科目只需要有一门与其中三门科目相同即可,那么考生可以有19种选择,这就导致比设置单科拥有着更大的概率使得考生没有选考生物和化学。[5]所以,不管本科院校怎样设置,本科院校的生物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全部同时选择生物、物理和化学这三门选考科目。
在高考改革中,本科院校可以对不同专业的选考科目进行设置,本科院校对专业的选考科目限制范围是零到三门,据统计,本科院校对专业的选考科目的设置中,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是所有设限专业的百分之八十一,第二名是化學,包含百分之六十四,经过大量的实际调查,很多的考生为了在考试中得到高分,故意避开物理这门科目,这就导致选考科目中包含物理这门科目的专业的人数不会很多。而选考生物的学生比例很高,有利于生物专业招生,但生物专业生源基础知识的多样化同样为本科培养方案的设定提出了新要求。[6]
三、本科招生科目选考对高级中学的利弊
对于高级中学来说,由于学生选考科目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这就使得高中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作出应对,本科招生选考政策出台之后,每一个班级内的学生不可能选择相同的选考科目,而且选择不同科目的学生上课的时间也是不尽相同,所以这对师资力量和课时的分配产生了难度,原来的这种固有的上课模式已经不能再满足现在的体制。因此学校必须作出调整,采取一定的(下转第173页)(上接第174页)措施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选择走班制度或者是加课制度。[7]生物学科的实践性质在走班制模式下,授课难度大大增加,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本科院校的选考科目的设置对每一选考科目的选择人数有着重要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到各个高级中学师资力量的安排。比如本科院校有很多专业设置的选考科目中有生物,那么相应的有很多考生会学习生物这门课程,所以高级中学的生物教师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生物专业师范生就业状况利好,会有更多中学生选择生物课程,形成良性循环,而非师专业毕业生可能会面临更严酷的竞争。[8]有的专业就会出现相反的状况,各学科人才培养的均衡发展会受到影响。
四、结论与展望
总而言之,本科招生科目选考使得本科院校和考生的选择权利增加,高级中学的教学变得更加开放,本科院校在招生的时候不会像从前那么片面,只是参考一个学生的分数。专业设置的选考科目与学生之间有一定衔接,从以前的“招分”变为“招人”,打破了从前的一考定终身的弊端。[9]可想,今后本科院校的学生将会变得更加多样化,人才也会变得更多样,学术的沟通、思维的交换会变得更频繁,这才能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对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很有帮助。还有本科招生科目选考是实行分类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众多的专业中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生物的实践性等特点使得在学习生物这门科目的时候变得更加轻松,更能理解高中时期所学习的内容,因此,作者推断在本科选考中选择生物学科的考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本科招生制度的改革初期,也会有很多新的问题出现,例如填报本科志愿、选考科目的改革等等,对学生、本科院校及高级中学都会带来很多的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来面对。
参考文献:
[1]黄国龙.新高考物理教学面临挑战和实施策略探索[J].物理通报,2017(3):2-7.
[2]刘海峰.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展望[M].教育研究,2007 (11):19-24.
[3]程优.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4]张和生.高考公平问题的伦理审视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
[5]李德禄.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殷都学刊,1998(5):107-109.
[6]张文立.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考改革的公平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6.
[7]边新灿,蒋丽君,雷炜.论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与两难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7(4):61-65
[8] 刘玉志.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师院校培养卓越历史教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9]崔伟,殷乐,李晓庆,吕啸.计分方式及选考群体对学生选科成绩的影响[G].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3):57-62.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