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红
摘 要:在当前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教师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坚守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改变教学方法,让课堂有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文章作者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摸索出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从自主、互助、体验三个方面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数学的高效学习。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指导者和组织者是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以教师为主讲教学模式的传统教育已经远远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自主、互动、体验的学习方式正是结合新课标,针对传统教学方法与方式的弊端进行改革而提出的。这种学习方式旨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张扬、发展学生的个性,彰显学生的灵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体验感受三种不同层面的学习活动来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一、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发展的前提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探索周围事物的活动方式。因此,教学的最好方法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能力、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操作、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不断探索、深入实践、追问质疑、开拓创新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都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
首先是课前预习自主。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性,就必须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学生通过初步了解教材内容,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整体感知教材,整理出学到的知识并提出问题,再在教师的指导下,体现新课标“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精神。
其次是课堂中学习自主。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在课堂上,教育者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各种学习机会和表现机会。为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究,激发学生全身心地主动投入学习的兴趣,探索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预习,收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并思考三角形的特征是什么。这样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说一说:“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了解哪些?”学生就可以有准备地带着问题去听课。教师只要将学生的知识适当地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是课后巩固自主。小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容易产生脱节、遗忘的现象,所以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的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尝试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巩固方法,从教师设计的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中,有选择性地进行自主学习,不断巩固新知并学会运用,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教学《分类》一章的知识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根据不同的需要(即不同的标准),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衣柜,帮妈妈整理房间等,让学生在實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感受长辈劳动的艰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样,可突破教材的局限,向室外延伸,使课堂变得博大、丰富、生动。
二、同伴互助——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理论指出:学习包含三种对话,即与客观事物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认为:“教学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对话,并拥有对话的性格。” 课堂教学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师生思维碰撞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当同伴学习遇到困难时,通过教师巧妙地点拨与引导,学生朝自己预设的目标前进。学生自己当小老师,通过开拓思维、同伴互助、碰撞交流,点燃智慧火花,从而引发出新信息、新问题,绽放数学课堂异彩。同伴间的交流、互助撞击着学生思维的潜能,张扬着个性和灵性,从而获得数学生命自身的发展与飞跃。例如,教学《9加几》是按照得数来归纳算法。出乎意料的是上课刚开始,突然有一个学生立即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能直接写出得数。”接着,好多学生随声附和说出得数。这时候,我感到很郁闷,该如何把这节课上下去呢?我是按自己预先准备的教学设计上课还是改变教学思路上课呢?若是按预设教案上课,学生会认为没有挑战性,学习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没有意思;假如我不接着把课上下去,那么其他学生该怎么办呢?我急中生智,立即转变思路,改变教学方式,扭转课堂氛围,我心平气和地对学生们说:“你们刚才的回答是正确的!你们真的很了不起!掌声送给你们!那其他同学是否还有不同的想法?请你们举手补充。”话音刚落,就有几只怯生生的小手高高地举起来。这时,我把目光一下子投向这几位学生,并亲切地问:“咱们班上还有这些同学尚未算出得数,谁来帮帮他们呢?你们想想用什么办法去帮助他们呢?”此时此刻,整个课堂热闹非凡,有的用教材上的插图,有的用小棒进行交流对话,有的用自己的手指比比划划……至此,我对学生这些“教”的方法对错暂时不予评价,也不作讨论、交流。通过我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同伴互助学习的氛围空前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学习主体意识进一步提升了,达到从“学数学”向“教数学”的转变。对话教学的数学课堂,挖掘教材的隐性外延,呈现了教师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使知识内容的形成更加深层次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互助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操作、争辩、互助,突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同伴互助学习形式。
三、体验感受——学生发展思维的补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将数学抽象问题成为数学模型的应用过程,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根据这一理念,学生对数学的探索、经历、发现、体验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任何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要让学生认同、接受和掌握,都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内省”来实现,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哪怕是再好的教师。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先提问:“如何不借助方格纸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呢?先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要怎么剪?为什么要沿着高剪,沿着哪条高剪呢?”然后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自主操作,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亲身经历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并从中体会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大胆改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发现、完善,灵活运用自主、互动、体验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究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海兰.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11):16-17.
[2]庄俊敏.体验教学 张扬个性[J].小学教学研究,2008(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