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华 郝风平
摘 要: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媒体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微博、微信、SNS的盛行,更是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已经来临。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形式。教育作为我国主要的发展领域,也受到了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作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要想有效地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对话语体系进行重构。文章将对此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1.微信、微博成为生活的主导
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出现,促使通信交流更加方便,行为交流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不管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属之间,都可在线交流,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生活圈子更加广泛,所接触的信息也更加的多元化,大学生的生活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2.行为和思想更加多元化和矛盾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微信、微博等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其非线性、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促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更加丰富多彩,这也导致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出了矛盾化的特征,影響了传统思政语境的发展。
细致分析来看,一是微信、微博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其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去检索相关的信息,个性化发展得到了促进,行为更具主动化特征,这同时也使大学生的思想越发多元化,思想结构逐渐发生改变。二是微信、微博虽然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开阔,但是信息的质量高低不等、真假难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学生的系统能力。而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很可能出现偏差,甚至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做出错误的行为。三是新媒体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其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大学生对微信和微博的过分依赖,导致其生活质量以及学习质量逐渐降低,甚至语言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也逐渐受到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网络上可以侃侃而谈,在实际的生活和交流中,却无法明确地表达自身的观点,使大学生处于虚拟与现实的矛盾状态。
二、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带来的挑战
1.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相关部门非常关注的教育内容,只有掌握了思政教育的话语权,才可以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入一个新的高度。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开拓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促使信息传播更加多样化和普及化,各种各样的信息涵盖了各个方面,其中就不乏经济思想、拜金思想、西方自由思想等,这些多元化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很多不良的风气带入我们的生活,如果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规范其思想,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与主流价值观渐行渐远,这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的挑战。
2.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被弱化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促使教育工作者的地位逐渐降低,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话语权被弱化,实现了学生和教师平等交流的局面,教学也不再如传统模式一般,教师不再是话语的主导者。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对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查询,很多时候不再需要从教师处获得知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也逐渐消失,其也逐渐失去了对学生思想的管控。海量的网络信息涌入校园,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难度。如果教师不能有效落实教育行为,受不良信息的影响,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会逐渐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无法落到实处。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话语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弱化了教育者的信息话语权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而思政教育工作者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承载者,这就导致教育者在教学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其可对相关的教育信息进行支配,在教育中有绝对的话语权。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种教育方式,信息的获取方式更加丰富,网络中的海量信息是可以进行共享的,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由此教育者的信息权被弱化,其在教育工作中的话语权也就受到了影响。细致分析来说,有以下两点:第一,在新媒体的促进下,信息的获取将不受局限,更加的迅捷和方便,教育者和学生有一样的信息资源;第二,大学生可在移动设备的基础上获取自身想要的信息,这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就进入了“失语”的境地,教学沟通较为困难。
2.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冲击了教育者的“一元话语权”
新媒体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更加的方便,人们在网络上可以自由发表言论,话语空间被不断扩大,信息的传播方式更碎片化,信息的内容也更多元化,海量的信息资源冲击了教育者的“一元话语权”。第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促使全球的信息都更加的多元化,信息技术也成为国家之间的主要竞争目标。在此种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妄想利用网络信息对我国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侵蚀,想实现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第二,网络由于具有开放性,给很多不良信息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如娱乐、色情、炫富等,这些不健康的思想,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是不相符的。
3.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教育者的话语权不具吸引力
由于网络信息比较开放,所以其中很多流行语具有幽默、简洁等特征,这些特征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甚至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当代的学生更喜欢用网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再加上网络流行语随意性较大、趣味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恶搞性质,所以其在网民中的传播非常迅速。与网络流行语相比,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显得更加平淡无趣,且为了保证自身教育者的形象,教师的话语更加的严肃,缺乏独特性和个性化。两种不同的话语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促使教育者的话语权不具吸引力,教育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话语体系的重构策略
1.高校要重视对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
思政作为国家发展的主导意识,有效地落实思政教育工作非常关键,教育工作者必须严格把握话语权,占据教育中话语的主导地位,当然这也是由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在新媒体时代来临的今天,信息化、网络化的思想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还需做出改变,摒弃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地位被弱化的二元教学方式,对话语体系进行重构,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切实进行考量,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实际的生活进行联系,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的价值理念更加健康,构建科学的、积极向上的思想体系。思政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等,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師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的内在素养得到提高。
2.增加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话语互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媒体的来临已是必然,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也需与时俱进,改变自身传统的教育思想,多应用信息技术,逐步向学生的生活靠近,教师可以改变面对面古板的交流方式,应用微博、微信等软件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加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话语互动。教师也可适当借鉴网络流行语,利用其幽默风趣的特点,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向学生进行正确信息的传递,用学生乐听、愿听的方式进行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在此种开放化、信息化、平等化、和谐化交流的环境下,与学生进行话语的交流,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对学生的思想活动进行了解,通过微博圈、朋友圈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进而对学生进行分析,提高自身的话语能力。这样教师就可时时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并适当地与学生进行话语交流,提高自身话语的权威性。
3.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话语内容、形式等方面要向新媒体时代靠近
要想在新媒体时代落实高校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就需对话语体系进行重构,改变以往的话语形式,包含对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形式的改变等。教育工作者要学会与新媒体的话语形式进行靠近,突破传统的限制,在平等、包容等基础上,与大学生进行话语的对接,建造良好的话语语境。高校的思政教育者可利用网络话语多元化、开放化、幽默化等特点,通过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介与学生进行沟通,彻底掌握高校思政教育者的话语权,有效落实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加大对思政工作者的培训力度
新媒体的来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此种情况下,如果高校的思政工作者不积极进行学习,提高信息素养,很难有效地落实思政教育,掌握话语权。而要想实现这一点,高校还需重视对教师素养的培养,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高校应对招聘制度进行完善,在招聘思想政治教师时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包括教师的学历、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等各方面;也可多招聘一些思想政治专业的毕业学生,然后综合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化的水平。
第二,高校需对现有的培训机制进行完善,对已就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不仅要让其掌握网络技术,还需让其综合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进而创新自身的工作方式。此外,高校的教师可与其他的学校多进行交流,互相交换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第三,作为高职高专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自身也要积极学习,开放思想,勇于接受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将教育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针铭,刘良模.微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者话语体系重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4):109-112.
[2]夏襄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企业导报, 2013(22):156-157.
[3]山 珊.浅谈“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时代, 2016(2):112.
[4]王 梁,焦玉洁, 徐 旺,等. 浅析“微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商,2015(51):67-68.
[5]钟 微.新媒体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转变路径探析[J].长江丛刊,2018(13):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