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师生互动的分析

2018-10-09 07:41李正梅
教师·中 2018年8期
关键词:社会学科品德师生

李正梅

摘 要:十九大以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目前学习以及未来发展。为了落实这门学科,应该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课堂上的内容,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奠定基础。因此,文章对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师生互动进行阐述。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1.加强学生学习与价值观建设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如果想要做到师生互动,教师可以从体验性的教学方法入手,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有效互动,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学习的印象,更好地接受知识。小学生对教师纯粹通过讲授的知识非常容易忘记,但是如果是他们亲身体验过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既好玩又有趣,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

2.实现师生良好互动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本身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正确的品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对社会中的优秀榜样进行学习,对生活中错误的行为进行规避。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演绎法、视频展示法、问答法来让学生加深记忆。在这些方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进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

品德與社会学科是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学科,应当从学生自身出发,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和朋友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让学生交流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体自由发挥,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参与进去,进行调节与帮助,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小学是学前教育之后的学习阶段,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能力稍微成熟,理解能力也在逐渐形成之中,这个阶段的学生互动对他们的未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性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对学生来说,同学之间的互动比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有意义,因为他们是整日互相陪伴的,双方的价值观和性格都会相互影响。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师生互动的现状

1.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对品德与社会课程还缺乏专门的培训机制,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专业型教师数量过少,多数教师仍然是直白地说教,课程没有灵活性。学校对于该课程的资金投入过少,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的拓展。另外,教师资源不足这一客观条件在短时间难以解决,但是不同的教师性格都不同,在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中,教师如果想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会将知识、性格、社会资源、社会阅历等自身的因素掺杂其中,并且教师的这些自身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很难把握在这一课程中师生互动的程度,在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时会遇到难题。在师生互动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一个精确的度才能达到效果。

2.学生难以接受和适应

在我国农村地区,大多数课程都是以教师的讲授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同样如此。突然增加师生互动,会让一些学生感到抗拒,特别是师生互动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会遭到成绩不太理想或者是性格比较内向学生的反感。因此师生互动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小学生可能在一开始十分感兴趣,无比兴奋,但是如果没有奖惩措施,会在往后的课堂上会表现出懈怠情绪。同时在师生互动中,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情景体验表示抗拒,会使整堂课都难以进行,不同的学生会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抵制此种教学方法。

3.课程自身存在实施困难

品德与科学这一学科在我国的课程教学体系中,一直都是非主要性科目,突然提升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会有各方面的困难,同时师生互动也因为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缘由,使人们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师生互动。从宏观方面来说,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较为死板,但已经深入人心,教育的体制还在改革中。

从微观方面来说,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需要建立专门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培训以及师生互动方法培训等机制。课程的节奏难以把握,步骤以及设计都存在难题,品德与社会课程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内容,需要让学生了解时事,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同时,又要兼顾社会实践经验,所以,课程的设计要求非常高。

一方面,对于课程的设计一个教师难以有足够丰富的思维来设计出整个学期需要的课堂步骤,并且因为每学期都需要根据时事重新设计,更加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另一方面,课程的教学节奏难以把握,在师生互动中由于学生和教师各自的原因,会影响到课堂的进程。所以不论是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还是师生互动本身都是存在问题的。

三、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师生互动的对策

1.合理投入资金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首先,教师应当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用自己的阅历、品质去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在师生互动中达到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学习目的。有关部门应当投入资金对教师进行培训,增强他们对时事的关注程度、对师生互动教学的设计能力以及对课程设计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也应当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把师生互动中必备的物资与硬件设备准备妥当。

2.科学采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

要想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保持高昂的积极性,就离不开教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从多个层面入手:第一,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显著特点在于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学生们可以发散思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第二,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要因材施教,不要提问学生不能理解的问题,要以学生为本,学生只有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才有兴趣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三,要有得当的奖励措施,小学生理解能力都还没完全形成,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思维能力不强,没有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小星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学生才能受到教师的感染。对于存在抗拒心理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比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更加容易,让主动的学生带动不主动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3.设计教学课程要与现实紧密相连

品德与社会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关于社会现实的课程,设计现实中发生的问题去和学生互动,才能真正让他们学到知识,了解在现实中碰到此类问题应当如何解决,才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如果此门课程与现实生活脱离,一定是枯燥无趣、没有内容的,不能让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得到提高。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能够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

四、结语

教师自身经验的积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互动性增加、课程设计的高效性,是小学品德与科学课程中师生互动的达成的重要前提保障。因此,需要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合理投入资金,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学资源的建设,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设计要与现实紧密相连,只有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才能真正地达到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目的,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艳梅.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师生互动的探索[J].中华少年,2016(8):26.

[2]顾卫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社会学科品德师生
美国的社会学科教学实践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麻辣师生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如何实现开放性学习
品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论茶的君子品德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